调研的那些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3回复:98喜欢:225

 

       自从证券分析师从技术分析不断向基本面分析转型,越来越多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喜欢实地调研上市公司,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时间与金钱。不过在本人看来,实地调研的效果很小,机构投资者该亏还亏,该套还套。

      本人作为上市公司一小职员,几年间接待券商研究员、基金经理、私募人士估计也有数百人,对调研的有些了解。下面谈谈调研效果较差的几个方面。

      一、调研次数与股价正比

      记得一年,我接待过的调研人员就有上百人次,那时公司股价也一直在高位,这也正常,股价高企自然吸引投资者目光。后来股价不断下跌,低迷期间,大半年无一机构来访,我估计他们看推荐股票跌的稀巴烂自然没兴趣再来了,而且熊市我估计他们出来的经费也少。好长时间没来人后,公司发布了个利好,股价突然涨上去了,又开始来了些人了。葛优的电信广告不是有句“哪儿人多往哪凑”,这也比较适合券商。

      二、见的高管层次越高亏越多

      一般的调研人员只会接触到董秘这一级别,这本来也是董秘工作职责,很少会给接触到总经理、董事长的机会。不过也有机构借着关系好、买的股份多得以见到董事长。董秘因为职责所在,清楚监管条例,所以一般出言都很谨慎,大多给出的答复都在公开信息基础上详细介绍些。董事长就不同了,监管条例不如董秘清楚,关心的又都是公司宏图伟业类似战略之类的大问题。听了董事长的话,可能更加会被所描述的光明前景所鼓动,而且有时候说漏嘴的话,还可能把些还未公开的项目说出来,机构更是受到鼓舞。但需知,那些未公开的项目一般都处前期,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是很大的,做与不做都成问题。而公开的信息本身很明确,公司把握程度也高,所以才公布。据我所知,某私募喜欢见某公司董事长,见得次数也比别家多,最高曾吞进该公司10%的流通股,但最终还是亏了几千万,想想那些见不到董事长的机构,是不是少了些被忽悠的风险。实事上最能忽悠难道不是董事长,如果没那口才能做到那位置,呵呵。这还不说存心骗人的,要是证代或者是类似我一样的普通职员,敢存心骗人吗,敢和机构大谈公司宏图伟业吗?

       三、准备不足

      在调研上市公司之前,研究人员应对公司做足功课,至少有个基础了解。勤恳做功课的研究员我见过,公司要点自己就准备了十几张纸,关心问题也已列出。不过这是少数,更多的是连公司做什么业务的概念都没有。你说花一、两个小时问些公开信息有什么意思,与其花一两天千里迢迢跑来调研,还不如花同样的时间把历年公告、年报、招股说明书都读一遍。因此,准备不足也是导致调研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除非重组啥的,正常的公司公开信息要真能读完,也就知道公司全部信息的六、七、八成了,除非该公司的信息披露真的做得很烂。剩下的一两成,可以被认为公开信息的详尽补充。还有一两成本身就是秘密或者是不确定的,接触了也就是处于违法边缘。

       四、调研人员心理上倾向乐观

出于找牛股心理,调研人员谁不想自己分析公司都有高增长啊。尽管我们也多次表示公司的长期增长速度大概是10%+,某年的高增长只是情况特殊,研究员还是不断地在问会不会有20%~30%的增长,还会问我们存不存在新的增长点。上市公司碍于面子,肯定不会回答“没有什么新的增长点”吧,多少也要答个一两个,但到底能推动业绩多少就不好说了。他们问的语气和句式总让我感觉我们要是没有高增长就是烂公司一个。我一直感觉他们期望很高,如果不调研,财务报表上平平淡淡的增长也就那样了,调研多少给了他们希望。

       五、调研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有回我开车送调研人员,整个下午大盘都在跳水,我后面那些研究员就一直在给我播报“跌了78点,跌了80点”“又跌XX点”,“待会我就用模拟账户去抢反弹”。我仿佛置身于散户室。

       六、关心无关整体业绩的概念

      有段时间国家公布了某些政策,恰好我们的某个项目可能是受益的。某基金经理来调研,主要的时间都问了很多关于这个项目的具体细节,感觉知道越多细节越有把握。可事实上这个项目我们公布过预测的收入、盈利情况等内容,读过就大致可以判断出该项目对整体业绩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也反应我们对该项目的取向。

      七、注重事件驱动而非价值

      调研人员是问了很多关于经营情况的问题,但我事后看他们的调研报告感觉和公司价值没什么关系,给的估值也是随行就市。有精明的研究员还懂价值的,他觉得贵的话就不会写报告推荐。结果我们就一直看到的就都是买进的建议。

       八、一样无法把握业绩拐点

       研究员哪怕来调研,也很难得知业绩下滑或者增长放缓的事实。毕竟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公司变差,相关问题大多也避重就轻模糊化处理。那些重大利空,类似中恒集团、重庆啤酒的,首先你不知道有利空,就是你问到相关问题,我看也问不出个啥。正所谓报喜不报忧。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调研其实也是应该的,不过,就上述的方式来看,我看不出有太大价值。

 

 

精彩讨论

用户61322669132015-06-02 15:28

“调研人员是问了很多关于经营情况的问题,但我事后看他们的调研报告感觉和公司价值没什么关系,给的估值也是随行就市。有精明的研究员还懂价值的,他觉得贵的话就不会写报告推荐。结果我们就一直看到的就都是买进的建议。”

全部讨论

2012-06-01 17:16

调研这事吧,我很久以前就说过,跟上市公司中层斗几次地主,日会白(四川话,意同吹牛),从微观上基本就清楚了,重点是对老板人品,眼光的评价,牢骚中透出的公司氛围、文化。董秘、证代说话都要录音,基本是官腔,老板说话都立意高远,让你热血沸腾,基层信息少,没啥价值。

2015-06-02 15:28

“调研人员是问了很多关于经营情况的问题,但我事后看他们的调研报告感觉和公司价值没什么关系,给的估值也是随行就市。有精明的研究员还懂价值的,他觉得贵的话就不会写报告推荐。结果我们就一直看到的就都是买进的建议。”

2012-06-01 16:10

与其调研公司,不如想办法调研其供应商或者客户,或者竞争对手对其评价,更加有帮助。

2012-06-01 15:43

太多人在战术层次做战略决策了 -_- //

2017-05-31 12:24

调研就是确认一下你对公司判断和对公司高管能力的判断,如果没做功课,判断容易被引导,也提不出好问题来,还不如不去。

2016-04-20 16:20

有了度娘,其实实地调研可以不用去了。好些公司行业资料可以找到。是不是骗子企业多问问行业人士就明白了

2016-04-20 16:15

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1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2016-04-09 20:37

写的在理。

2016-04-09 14:41

支持,写得非常客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