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如何预防财报爆雷?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0回复:3喜欢:52

前言

2019年6月17日,离A股的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落下帷幕已经一个半月了。

从去年年底一直到4月底,A股市场雷声不断。直到五一节前夕,以最后康美药业300亿的现金案以及康得新120亿现金不翼而飞引爆了最大当量的两颗巨雷,才算结束。不过销烟味道至今仍然未散去,“二康”之一的康得新大股东钟玉身陷囹圄,而其股价让持有的股民欲哭无泪了。

康得新(002450.sz)K趋势线

康美药业(600518.sh)K趋势线

端午节前一周跟朋友在一起时,聊到股票。他说前几个月来,在股票上几乎平均一个月要踩上一颗雷,现在对股票都有点恐怖症了。聊天的过程,充满了无奈及悲愤。以至于他问到我时,我只能答还好,去年没赚钱,但也没踩到雷,免得刺激到他。他好很好奇的是,我在股票投资方面这么些年,怎么会没有踩中过雷?

我坦白跟他说,我炒股是以研究财报为基础的,比较容易将大部分有“雷”的股票剔除在投资名单以外的,不过,这有一定的专业性,不学习分析一般掌握不了。

因为今年爆出来的雷,大多是资产减值损失导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损失,往往要经过好多个季度,甚至几个年度挂在账中,所以极易被发现的。但中国很大的一部分炒股群体,是不看财报,仅仅凭着运气,看K线在交易,所以中雷的几率就会高一些。当然也有一些人知道有“雷”,但总怀着卖出以前不爆就行的侥幸,就象今天还持有退市海润、退市华泽的不少股东一样的心态。

而且,除了财报,在概念与估值水平上自控下,也可以帮你筛除一部分雷。如长生生物,这家公司根本不是财务原因引爆的“雷”,而是一只2015年的“借壳上市”股,一惯以来,估值高企,风险很大,所以,不符合我们价值投资的标准。但压根没想到他会在自家的疫苗上打主意,用了假疫苗。

我这位朋友炒股多年,跟他说开了,就希望我能多讲讲,因为股票对他,是他的全部工作。他不象一些亏了的人,割了后可以就此远离股市,而是欲罢不能,以此作为职业,或者说是炒股上了瘾的。这么多年炒股,大起大落。这几年下来,已经明显感觉自己越来越难从中赚钱了。

其实我也一直在整理,写一些关于投资的基础文章,股市“爆雷”是比较好的题材,可以方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文章及早发现端倪,帮助人们降低投资风险,算是做点知识普及吧。

我们常见财报“爆雷”的几种类型:

我把引起股市中爆“雷”的情形做了一个整理,把它分成如下五大类:

一、 资产减值损失型(业绩变脸)

a) 应收账款减值损失

b) 存货减值损失

c) 其他应收款减值损失

d) 商誉减值损失

e)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f) 预付账款产生的减值损失

g)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损失

h) 递延税项资产减值损失

二、 债务违约型

三、 财报造假型

四、 供应商或客户高度集中型

五、 大股东股权质押型

涉及到爆雷的案子,大部分是由上述五方面的问题带来,其中的一些类型,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就可以预防,而还有一些,我们则需要阅读定期财报,如中报和年报,有时可能需要读连续几年的财报,方可以揭示。

我借机逐一展开写写,方便大家参考。

稍明白会计报表的人就可以看出来,上述所列的财报产生“爆雷”的各类情况,多数与一张财务报表有关,这张表叫资产负债表。所以,我们在讨论如何预防“爆雷”的潜在风险前,先要跟大家介绍一下资产负债表,因为大多数的雷都藏在资产负债表中。

资产负债表

讲到“爆雷”,这是一笼统且通俗的说法,凡是发生后能引起股价崩盘的,大家通常都称之为“爆雷”或“踩雷”。其实,通常引起“爆雷”的两个主要来源,分别来自 “业绩变脸”和债务违约,这些,我们就要从资产负债表说起。

也许有人会跟我说,“爆雷”都是在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或资产处置损失里,怎么会看资产负债表呢?这样问的,大多是不了解雷的前因后果的,如果在利润表里看到有“爆雷”,那者已经是事后了,看到跟没看到差别不大,所以想看到有没有“雷”要爆,就要到资产负债表中去探。

以下是一张我们常见的资产负债表的示意图:

一张资产负债表,从大类来讲,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负债,是企业来源于债权人的资金,不过未来是需要以支付现金或提供劳务方式来偿还的。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来源于股东的资金,除非企业清算掉,通常不需要偿还或通过分红方式支付回报。

很多人误以为所有者权益很大,就认为企业有这么多钱可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不对的。所有者权益只是一种企业资金来源形式,它的实物形态在资产,并不一定是货币资金,所以,并不是有多少所有者权益就有这么多钱可以分配。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其实都暗含一种属性,我把它称之为变现,即除了货币资金以外的企业资产都有可以变现为现金的属性。

只不过,这些资产变现的形式与时间长短不一样。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变现的时候,它的实物形态或相应的权力就会消失;而长期资产在变现是的时候,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实物变得陈旧或老化,但所有权还是企业的,并且它是通过未来现金流入逐步实现变现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比如你去餐厅用餐,餐厅用盘子盛着菜端给你,用完餐后你付钱买单走人。在这个过程中,菜品在你消费完成后,实物不见了,完成了变现,因为餐厅收了用餐的钱,对餐厅而言,这就是它的流动资产的变现。但装菜用的盘子,你不能带走,它不是卖给你的,这是餐厅的长期资产,在你买单付的钱中它也变现了一点。它的形态随着使用逐步变旧,而它的价值,就在一次次在消费过程中,通过消费者付钱买单,逐步实现变现。

当我们弄明白变现的意思后,我进一步想说的是,变现是一回事,变现多少又是一回事。

一旦公司的资产在实现变现后,变现所获得的现金顶不上当前账里面所记载的价值,这资产就不见了或者用不了了,那么,就当前账里记的这项资产价值就存在虚增的情况,即存在隐性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从保守原则出去,去预计这部分资产减值损失或准备。

比如,企业花100万买的股票,股价跌下去,卖出去就卖不到100万了,这差额就是减值损失。

其他的资产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很多“爆雷”的源泉。

2018年,我们不少上市公司雷的引爆就是由这些方面而来。

【待续】

@财报易 @今日话题 @股海飞飞 @米米财

$ST康美(SH600518)$ $*ST康得(SZ002450)$ $天神娱乐(SZ002354)$

我们分析上市公司财报,就是寻找不买股票的理由!

相关文章,亦可关注 财报易公众号

深度财报数据分析网站,另请访问财译网: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19-06-18 09:07

感谢分析

2019-07-08 15:49

感谢分享

2019-06-18 12:27

今天又发现一种爆雷的方式,上市公司实控人非法担保,没有履行法律程序。这种雷通常是在贷款公司还不出钱的时候,被金融机构追索到担保人而爆出来的。类似这种暴雷的情况很难通过财报中去发现,属于违法犯罪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