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代还已死,支付正重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慕楚

最近,信用卡代还平台被端的新闻不断出现。特别是515经济宣传日背景下,各类信用卡违规平台成为了被打击的典型经济犯罪对象。以一斑窥全身,整个支付行业也正在面临转型的巨大挑战,过去所谓的“传统支付”正在崩塌,而新的支付生态需要重构。

代还及其背后的支付

2023年6月至9月间,公安部经侦局组织上海、江苏、河南、重庆等十省市公安经侦部门开展打击信用卡套现犯罪“十省会战”。信用卡代还是信用卡套现产业中危害大、受众多的一环,自然是各地公安备受“关照”的业态,近期曝光的各大信用卡代还案件,多是在这个时期被端。

早在2019年11月银联便发布过《关于开展收单机构信用卡违规代还专项规范工作的通知》,严禁成员单位参与信用卡代还相关商业活动。2021年12月,北京银保监局也曾发布过关于加强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通知,要求银行不得与现金贷类、信用卡代还类、具有养卡套现等负面信息或功能的平台合作。

对于用户来说,信用卡代还会带来信息泄露,资金盗刷,甚至间接参与洗钱犯罪的可能。而对于银行来说,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扩大,在当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要求下,信用卡代还自然是重点打击。

而从整个支付行业发展背景来说,在套码追缴、违规罚款增加等监管强压下,信用卡套现的空间正在压缩。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又进一步压缩了信用卡的灰产空间。

在此背景下,相应的卡与POS双端市场也面临着不小的增长压力,卡商与POS厂商作为支付产业为数不多可归属于“实体经济”的角色,正面临产业转型与重构。

POS厂商的出海

过去,信用卡套现需求旺盛、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刷脸支付兴起等各类需求,使得POS厂商也仍然能够在国内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此外,移动支付的兴起,让原来的手机OEM厂商、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步入POS赛道。

但是国内需求正在持续下滑。

证通电子2023年的财报显示,其金融科技业务较上年同期下降25.50%,主要系POS机、云喇叭等产品在国内市场需求放缓,市场竞争激烈,业务订单量同比大幅下滑,导致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证通电子只是其中的一个表象。从人民银行所公布的POS数据来看,近几年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情况。

随着国内市场步入存量空间,POS厂商开始发力海外市场。值得一提的是,POS厂商可谓是中国支付产业出海较早的角色。

早在2015年,全球10大POS厂商中,中国POS厂商占据了6席;而到2022年,中国POS厂商已经占据了8席,且全球出货大头都已经变成了中国厂商。在中东及拉美等新兴国家,中国POS厂商都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成绩。

今年各大POS厂商的数据也显示,出海是个好出路。

新大陆2023年财报显示,新大陆智能终端集群海外销售收入达22.53亿元,同比增长8.69%,境外业务收入已占集群收入比例超过70%;天喻信息国际金融终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44亿元,同比增长469.84%,暴增的背后是业务基数小;新国都的电子支付设备海外市场毛利润同比增长18.70%,海外市场实现出货量446.39万台,同比增长48.63%。

但也有POS厂商海外市场出现下滑情况。

2023年,百富在全球所有市场的营收都有所下滑。其中拉丁美洲和独联体国家市场下降22.2%;亚太区市场下降19.5%;欧洲、中东及非洲下降15.7%。百富认为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通胀、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了其业务发展。

中国POS厂商在全球“大杀四方”的同时,也将国内的竞争扩大到海外。某些POS厂商由于本身供应链不够稳固,出现了代工厂独立成军,冲击原有品牌全球市场的情况,部分区域性市场份额变化较大。

此外,中国POS厂商深入到不同区域市场的本土化策略也面临挑战。前两年甚至出现了由于安全问题,POS厂商本土办公室被突击检查的情况。另外,对于一些新兴市场,POS厂商有些踌躇不前,虽然许多新兴国家的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但商户的盈利能力有限,众多小商户难以覆盖POS成本,码牌反而是较好的受理方式。

无论支付如何转型,短期内没有人会质疑POS的存在,但是实体卡的存在却被人质疑,这也带来了卡商们的生存问题。

卡的慢性死亡

近日,万事网联的开业,对于银行卡产业来说可谓是一大利好,毕竟看到了为数不多新的发卡增量市场。但平心而论,这个市场并不大。

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Q2,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2.99亿张,环比下降0.21%。这是有这一数据以来首次出现的下降。而从整体的年度数据来看,虽然总量仍然在增长,但已经趋于平缓。

此外,随着信用卡新规的落地,对睡眠卡的比例限制下,工行交行招行等各大银行的2023年财报也显示,信用卡发卡量正在下降。

卡已发不动了。

过去,围绕银行卡产业的芯片厂商、卡商先后经历了金卡工程、金融社保、国产化替代等一系列重大国家级工程,吃尽了时代的红利。而今,从增量到存量市场,考验卡商们商业韧性的时候到了。

不仅仅是国内,全球也正在向无卡化支付发展。

Worldpay的《全球支付报告》显示,数字钱包在电子商务领域保持全球霸主地位,2023年其在全球电商交易额的占比达50%。数字钱包是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预计到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相应的,电子商务交易中直接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的交易额将略有下降。

实体卡正在消失,但是卡基支付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人们所讨论的卡正在消失,是实体卡作为支付方式的隐退,而作为支付账户绑定的资金渠道,银行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几年,由于我国跨境贸易的快速发展,跨境支付成为热门。由于海外市场的卡基支付仍然较为成熟,很多跨境支付企业在原有的支付账户基础上,依旧推出了联名卡产品,以方便跨境卖家收付款。

换句话说,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市场需要从单一实体卡,向虚实结合、服务丰富的全套卡系统转型。这不仅仅是满足国内发卡需求,更是可以走出国门,满足全球各大市场的发卡需求。

从体量、服务能力、产品丰富程度、平台成熟度等方面综合来看,我国尚没有一家能够对标Marqeta的发卡机构,一位银行卡产业浸淫多年的行业人曾向移动支付网表示。

Marqeta是美国一家提供完整API开发者权限的创新支付服务供应商,能够为金融服务、电子商务、零售和社交媒体等领域的企业或个人提供虚拟卡、企业预付卡和企业信用卡等技术服务。

简单来说,只要一家企业想要发卡,Marqeta即可帮其解决所有的对接以及技术、产品问题。

但搭建这一完善的发卡平台并不容易,移动支付网了解到,这需要超10人团队,三年以上搭建时间,投入千万级资金。或许是习惯了赚国内政策性的“快钱”,很少有企业愿意沉下来做一件三年内没有任何回报的事情。

在实体卡正在慢性死亡的当下,或许需要国内银行卡产业思考未来发展,是到破釜沉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