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视通支付牌照被注销,这个牌照类型快“绝户”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移动支付网

近日,人民银行更新支付机构已注销许可机构名单,新增一家支付机构被注销支付牌照,即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视通”),业务类型为数字电视支付,范围为全国。在此之前,2022年6月银视通在支付牌照续展时,为中止审查状态,而今算是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经注销88张支付牌照,较之高峰时期的271张,仅剩183张。

据了解,银视通拥有豪华的股东阵容,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持有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5%;中银通支付持股比例20%;平安集团旗下的深圳市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拥有中国银联背景的两家公司——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上海联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0%、10%。

银视通于2011年6月2日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于2012年6月获得人民银行颁发“数字电视支付”业务类型的支付牌照,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网融合领域的数字电视支付业务。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支付的兴起,电视支付已经没落,相关机构被淘汰也成为了必然。

在2019年11月,5家股东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一起出售银视通的100%股权。彼时曾披露其经营情况,2019年1-9月,银视通营业收入75.33万元,亏损1197.65万元。总资产3412.74亿元,较上年末的3831.71万元大幅减少。2018年,银视通营业收入8830.11万元,亏损1889.48万元。

但最终没有出售成功,“卖”不出去,还亏钱,随着合规成本提高,或许注销也是较好的结局。

此外,《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在5月1日执行,其中就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或者表决权。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银联商务就持有其股权,这也可能是银视通走向注销的一个诱因。

《条例》还对支付牌照类型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仅剩下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大类型。4月底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也明确了数字电视支付将调整为“支付交易处理Ⅱ类”。由于展业范围为全国,即使银视通能够续展,也需要在注册资金为1亿元的基础上,再补缴1亿元,合规成本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银视通是最后一家纯正的“数字电视支付”支付机构,在此之前上海亿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昆明卡互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6月牌照续展时,均不再续展。此外,目前拉卡拉数码视讯仍然拥有“数字电视支付”这一支付业务类型,只是二者均拥有互联网支付等其他较为“普适”的牌照类型。

至此,三家“单纯”的“数字电视支付”支付机构已经全部死亡。

在合规方面,银视通曾两次被人民银行处罚,分别是2017年(罚款50万元)、2018年(罚款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