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0
最近刚离职在家,然后基于对未来几年港股牛市的预判,做了一笔大额的抵押贷款,现金比较充沛,想做一个多策略的组合,来降低回撤风险。过去3年半,年化大概在20%,但回撤非常恐怖,多次回撤超过30%,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最高回撤到过40%;
主要原因是:
1)资金体量不够,有担心错过一轮整体牛市,所以一直是满仓满融,仓位上没有灵活性;
2)一直坚持的左侧策略,采用抄底+越跌越买的方式,个股的持有时间偏中期(1-3年),选错标的带来的损失不可控;比如去年损失惨重的明阳、中环和光伏etf;
3)虽然在投研一线做了10年行研,理念也还是在摸索和完善中,过去三年多还是在摇摆;今年应该是比较完整清晰了,自上而下整个环节都有一个更好的清晰把控;
目前对于重点持股的公司,都会做一个完整的业务和财务模型,梳理完之后对于企业的节奏点比较清楚;不是买便宜的公司(近期重读的约翰涅夫,更有感触),更重要的是买对周期节点(行业周期点和企业周期点),去规避一些显而易见的风险点;
4)投资以港股市场为主,这几年港股的流动性被抽离的厉害,我的一些持股持续下跌的也非常猛,当然涨起来也很猛,导致波动较大(回撤较大);比如22年的小幅、绿城等;现在是几乎全部的港股(还有些B股),A股太贵买不下手;
未来2-3年,港股的机会确定性更高,我能看到的风险点就是战z以及战后的一些博弈(如制裁);
简单记录一下策略思路。
采用多策略:选股是我比较擅长的,这么多年积累,仔细看过基本面的公司数量至少也有一千家,看过的行业和商业模式,多多少少都接触过和评估过,知道什么是好公司、好商业模式,知道什么是有点懂但赚不到钱的行业(本质还是看不懂,比如医药、科技、消费等),去回避这些能力圈以外的机会(即使是机会也不碰);
第一:股票组合。建一个股票组合,重点的票不超过4只,我们长期做这个行业,盯10个票其实问题也不大,但还是要克制,优中选优;这些重点持仓在合适的位置(如均线或5-10%的网格)做一做交易,均摊一下综合成本(保持住基本的仓位,否则一旦启动就追不上了,今年9块卖飞了宏桥);在事件性(驱动因素)比较明确的时间点,可以对部门持仓大幅加大仓位;
总之,就是保持主力持仓的稳定,通过一切方式的交易来降本;可以是网格、均线理论(加减仓)及催化剂,降本可以大幅提升持仓体验感;其实我在上上家单位待了6年,他们是有专业的日内交易团队,也跟着学了6年的日内交易,也懂一些交易,但港股的日内比较难做,暂时不考虑。
第二:仓位控制。股票总仓位不超过7成,保持30%及以上的现金头寸;现在我不是很急,目前的持仓如果能抓到一波牛市,基本是能够实现自由,心态上好了很多;留有现金可以去避免一些极端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更从容去抓住一些市场机会;结合第一条的股票交易来摊低成本;
第三:多策略。
固收:账上留有较多现金,大头可以做固收,目前通过交易建信添益+国债逆回购的方式,大概能够做到2.5-3%的年化,这样我的贷款融资成本就可以下降到1%以内,这块我还在测试中。
如果有人能够提供更好的固收策略或推荐固收大V,不胜感激!固收我没怎么接触过,知道有专门做国债和利率债,加杠杆能够做到10个点左右的,那个有点门槛的,同时也要基于宏观判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风险。
ETF网格:看好香港牛市,没有理由不配香港券商的ETF,手续费又低(没有印花税),目前已建了底仓;整体的逻辑还要再跟一跟,目前能判断的是,券商中报不会好看,三季报暂时也看不到好的预期;边做边等,择机上仓位;
烟蒂股组合+网格交易:港股烟蒂股很多,都是各有各的缺陷,小仓位买了两个,效果不好,暂时不考虑重点做;后续再完善一下这个方向,目前把握性不大。
第四:时间节点。前段时间我统计了过去20多年的不同月份股市表现情况。每年的6-10月,整体保持低仓位,或者把这个时间区间作为建仓期;每年的11-次年5月,保持相对高仓位,或在5月开始降低仓位。每年的2月、11月和12月及春节前后作为重要投资时机的点,要高度重视。
第五:这轮投资的主题是,抓住2-3年内,可能出现的港股牛市机会。我定了盈利目标,如果提前完成目标,就会无条件的大幅度减仓。同时切换投资策略(转入保守策略)。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确定性高的时候上仓位,平时仓位做好控制,且要忍住随意买股的冲动。从去年开始,好几个投资机会的节点选的非常准,比如去年初的宇通,中教的财务发布时点,五一前东岳的一轮回调时点,也抓住了这些上仓位的机会。重点的是对公司和周期的理解和判断。

全部讨论

权哥加油~

一大笔是多少?

我以前也是年化20%,回撤30%以上。
现在配了三成债券,力争年化15%,回撤控制在20%

06-11 16:25

过来人失败的总结,送给你两个血泪经验。
1.选股,安全性第一,
2.策略,资金流动性第二。
收益只是结果,一定要放在第三位,不能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