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健康讨论贴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14喜欢:9

$国新健康(SZ000503)$

我是非常看好海虹,这几天把海虹2009年至今的年报看了一遍,近几年的公告看了一遍,把车舞堂和自由心空的帖子看了一遍,把海虹过去的卖方深度报告看了一遍,然后把竞争对手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卫宁软件、万达信息、久远银海各找了一篇深度报告看了一下做对比。

把海虹看做是BATJ类平台型公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的科技领域基本都被巨头占领,而且跑马圈地一直在加快,从国内A股情况也有端倪,基本百亿级的科技公司都有站队,或多或少都与巨头有沾边。所以只要是依靠技术、资本堆起来的产业,很难再单独胜出,更多的是寄托在巨头的羽翼之下。

这些平台公司都占据了非常好的入口(卡位)优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壁垒也在加深加宽:

AJ:电商,十万亿级消费市场入口,打造成闭环,电商平台-支付-物流配送,附加金融服务等;

B:搜索入口,现在转型(ALL IN)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

T:社交入口,自带10亿级流量,在游戏行业打遍天下无敌手,当然其他领域也一样;

巨头都在纷纷布局和卡位下一个入口,比如云和人工智能,所以这些高技术含量、高资本领域,都没有机会。如果能够找到巨头们还没法染指的万亿级市场,壁垒肯定不是技术和资本,高壁垒可能会来自于行政。

医疗领域或许有机会,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未来也是个十万亿级市场,或者范围拓宽至大健康就已经是10万亿级),新医改从2009年才开始提出,所以也是一个处于萌芽期的万亿级行业,天然的沃土可以培育出未来的独角兽。同时行业非常复杂,牵扯甚广,新医改提出至今10年,进展缓慢且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但它复杂点不是技术、资本等,更多的政策、社会各利益集团的打破重建(利益再分配)等,这也让BATJ有力使不出来。

中国医疗支出60%通过医保支付(与美国差别很大,60%支出来自于商保),所以国内医疗体系的强势地位可以排序为:医保-医院-患者,医保相对于医院很强势,医院相对于支付方(患者)也很强势,可见谁卡位了最强势的医保入口端,就拥有最好的前景。同时医保也树立起非常高的壁垒,除了海虹之外,很难找到第二家在医保端有所作为的企业。像巨头旗下的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等,都是在C端发力,这是他们的强项,但医保端没法染指,行政壁垒是没法跨越的。

海虹:医疗支付(医保)入口,这一入口的价值几何?马云可说了,下一个首富一定出现在大健康领域[想一下]

对于海虹的问题,之前@直上九重霄九 兄有提过,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其实盈利模式我倒不是很担心,也没有期望它马上能够盈利,大数据牌照马上能够下来。主要还是公司的入口卡位是否完美无缺,长期积累的高壁垒是否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深宽,能够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只要入口把控的准,壁垒在逐步加深,盈利是水到渠成的。其实从公司布局的PBM、TPA、GPO来看,以及国新基金对公司的战略定位高度,这就不是一个小公司可以去承受和去做的事业。所以只要是不能被证伪,高估值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对于海虹的基本面,我还需要时间再整理,理清思绪,过几天再写点东西。其实业务的分析已不是很有必要,因为@车舞堂@自由心空 两位大佬已非常深入。我想换几个角度去挖掘一些新的东西,比如

1)海虹有没有价值,站在不同的立场有多大价值;对于收购前的国新来说海虹有多大价值,国新改造之后的价值;海虹现拥有的资源或者加上国新的改造之后,如果BAT来收编分别又价值几何?

2)海虹八年打造的技术壁垒是否足够深,比如“四库二十四系统”、或者高出行业150倍速度审核引擎等?海虹打造的壁垒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加深加宽?

3)海虹从G拓展至B,未来拓展至C,会有什么样的困难?C端参与者众多,海虹能战胜平安、阿里和京东等巨头吗?

4)或者还有些更细化的,可以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看海虹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问题,有些也无关基本面好坏,有了解海虹的朋友,望不吝赐教!

1)中海恒之前为何频频质押融资,按照质押市值测算,融资额度应该也在30-50亿级别,融资的钱用于何处?通过查询资料,中海恒2014年总资产2.17亿,净资产为-0.92亿,说明中海恒应该是没有多少实物资产,其旗下业务结构是怎样的呢?

2)海虹业务覆盖23省149地市,占据医保50%市场份额,拥有8亿人的健康数据;其他比如久远银海称,人社信息化市占率30%,服务人群4亿;做医疗大数据企业这么多,数据是归属于医院、医保机构、企业,还是用户自己呢?怎么去区分谁才是正统?其实我还有个问题也没搞清楚:海虹拿到大数据牌照后,就拥有数据的使用权,是使用自己的数据呢还是可以使用医疗领域所有的数据?

3)海虹作为PBM龙头,业务布局非常宏大,这么牛X的公司,为何没有一个好的官网(甚至网上查不到);海虹医药网还有更新,中公网也是个PPT网站;“新健康”和“新医疗”两个APP在“360手机助手”上没有下载量,我下载安装之后还没法注册?微信公众号最新的文章也是2016年的?

4)海虹年报,2016年医保控费业务覆盖范围扩至全国24个省/直辖市的近200个地市,而2017年业务覆盖了23个省份的149个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为何2017年覆盖的地市数量反而减少了?

5)卫宁也帮中国人寿建控费引擎,它又是如何控费的呢?与海虹有何区别?比如海虹基于自主研发的“四库二十四系统”,以及其杭州、金华、湛江等模式,证明其良好的控费效果;卫宁又是凭什么?

@今日话题 @车舞堂 @自由心空 @ssss- @PBM中国@苏英男@直上九重霄九   ...

全部讨论

2018-07-21 22:03

海虹健康现阶段类似于阿里,京东等公司初创时期烧钱赚流量末期阶段类似,化钱买流量,和现在的乘车码一个道理,推广应用程序接口,度过过度期绑定医保人后,又一个啊里,又一个京东的复制,值得期待,我已经满仓国新,坚持10年只增不减,与健康共成长,

2018-07-21 22:44

简单回答,仅供参考。
1此公司十年布局,我们现在参与,应是幸运。我们应先了解历史,前大股东每次都有战略布局的先人几步,共眼光超前,而布局pbm也是将所有资源投入。而且是互联网思维,所以要有一个供烧钱的平台,以便渡过跑马圈地期。
2这个烧钱平台就是中海恒,为了上市公司不亏,中海恒输送利润,部分资金来自质押。但这种烧钱模式和速度与上市公司自我造血的速度有差距,所以必须引入资金方和行政许可。
3国新带着使命而来,重组了医保局,一个大局只差时间,就是各地方医保局的落位和对接。
4利润靠什么,不能靠传统的收费,而是创新业务。这是一个平台,就是传说中的最佳模式-农贸市场。

2018-07-21 22:13

健康的72月线就是它的上升趋势线,现在的价位就是底部区间,我已满仓国新,没钱补仓了,成本35.75元,希望成本今年底能够降到72月均线附近,未来10年享受健康成长的溢价,

2018-08-01 20:09

看好归看好,但价投也要看入场时机,之前40多清空海虹的时候就说过,改名之后,不到25以下绝不建仓,宁可错过,不冒风险。现在来看,国新没有让我太失望。

2018-07-21 23:01

中海恒之前质押是老康的
国新就是压一件事:医保控费涉及的大数据是否只能给国企做

下一个大风口 我觉得关注我的人可以考虑下周埋伏易世达,等000503复牌@chaoguboy

2018-08-01 15:21

一直关注的股票,感谢,我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