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光储充,构建100%新能源微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智慧调控运行体系加快升级,在具备条件地区推广车网协调互动和构网型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详见《2025年,500GW分布式新能源可接入配电网!》)

如何在县域构建"车网协调互动和构网型新能源、储能技术"

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汇编》的23个案例中,介绍了一个依靠“光储充技术”的100%新能源微电网——湖北随州广水高比例新能源县域电网项目。

一、项目情况

项目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县,通过新能源独立组网及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技术,建设了柔性负荷占比超高、可长期独立运行的百兆瓦级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

项目2020年底开工, 2022年11月投运,2023年10月进入常态化运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大规模新能源示范工程,具备100%可再生能源独立组网条件,可为控制、保护、源网荷储互动等技术提供丰富的试验场地。

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智能电站50ms 内瞬时最大冲击电流可以达到500A、 冲击功率达到8.3MW, 相当于200台电动汽车同时快速充电,最大占台区负荷的134%,占供区负荷的10%,可以模拟电网中大规模电动汽 车充放电造成的瞬时冲击,研究掌握配电网运行特性和控制技术。

项目采取以下措施

1)改造构网型新能源及储能,解决大批新能源接入带来的 电网低转动惯量、弱稳定性问题

2)建设智能群控充放电站,解决需求侧响应资源不足带来的负荷侧参与系统调节能力较弱的问题

3)新建5座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智能电站,配套研发智能群控充放电站,满足电动 汽车灵活充放、主动支撑及集群功率控制的需要。

项目的详细介绍资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