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已“箭在弦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核心观点:

一方面,当前分布式光伏进入一个怪圈:组件成本下降→LCOE下降,理论收益提高→非技术成本、配置电化学储能成本增加→实际总成本基本不变→实际LCOE、项目收益基本不变。即:技术进步成果流入非技术成本。

另一方面,超过10省部分月份销售电价的中午时段执行谷电,分布式光伏面临未来综合电价下降的风险

因此,支持分布式光伏尽快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通过市场寻找最经济的灵活性资源而不是简单配储,通过电价机制释放需求侧潜力

在进市场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1)新老划段:区别存量电站与增量电站,新项目新政策、老项目老政策;

2)分类施策:自然人投资的220V/380V的户用光伏项目,涉及民生,应与居民用电同等条件考虑,收购、上网电价仍由电网公司兜底。

3)完善配套机制。

截止到2023年底,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已经达到254GW,占全国电力总装机9%;部分省份,如浙江、安徽、河南、江苏等,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已经占到本省全部电力装机20%!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占比的不断提高,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的声音越来越大!

个人认为,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已是“箭在弦上”!

一、“配储+非技术成本”or“市场化交易”?

1组件成本下降的收益被非技术成本吞噬!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Infolink的统计数据,当前的光伏组件价格与2022年同期比,下降1.08元/W;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0.84元/W。具体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Infolink

图:2022.1~2024.3年光伏组件价格走势图

按常理,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必然带来光伏的度电成本明显下降,项目收益提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市场开发费用提高

项目理论收益的提高,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投资商为获得项目,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市场开发费用、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据某企业介绍,由于光伏组件降价,户用光伏项目的开发费已经从年初的0.6~0.7元/W增长到1~1.5元/W

2)地方政府诉求增加

除市场开发费之外,各地政府在分布式光伏项目招标时也会提出投资配套、缴纳乡村振兴资金等、电费收益分成等各类要求。例如,某地200MW分布式光伏招标,要求中标企业引入3亿元产业项目、县政府参与项目(包括“碳减排”交易等)各项收益。

最终结果是,由于这些非技术成本的提高,光伏系统成本的下降,并未带来项目总承包的项目;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成果,大部分流入非技术成本。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2分布式光伏配储呼声渐高!

随着分布式光伏占比的提高,电网缺少灵活性调节资源,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的渗透率,配储的呼声渐高!(详见《15地分布式光伏配储政策汇总》)

1)配储不断吞噬组件降价的收益

目前,全国各省的地面光伏电站几乎都需要配置电化学储能,且储能配比也日益增长。从最初的10%、2小时,到目前有要求50%、2小时,配储带来的成本压力日益增加,也吞噬掉大部分组件价格下降带来的收益。

2023年以来,全国至少14省出台了省级或县市级的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近30个,大多数政策均提到了“配置电化学储能”。目前,各省均为鼓励配置,尚未强制配置。然而,一旦分布式光伏配储,也一定会面临地面电站配储相同的问题,即:配储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吞噬掉大部分组件价格下降带来的收益!

2)分布式配储问题更多

除此之外,分布式光伏配储还面临一些额外的问题。例如:

分布式光伏规模小,储能的规模小、造价高,且难以调度;布局分散,难于运维管理;由于调度难、运维管理难,后期在调峰调频上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配储,是在380V侧配,还是在10kV侧配?由谁来投资?后期由谁运维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

同时,在多地分布式配储的实践中发现,当前规模小的工商业储能,由于缺乏标准,无法向电网售电。即,储能电量可以自用,但不能卖给电网!对于工商业园区内储能项目尚可以自用,但对于户用光伏项目,储能电量无法上网,就无法真正实行配储!

3)分布式的调节手段更多

实际上,可以帮助分布式消纳的灵活性资源,不仅仅有电化学储能。相对于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可以更好的利用来自于用户侧的响应。分布式光伏就在负荷侧,负荷侧的需求调整灵活性更大。只要有合理的电价机制,电动车充电、洗衣机开停等等,都可以成为分布式光伏的“调峰资源”!

山东自2023年1月开始执行中午谷段电价,经过一年实践发现,大量灵活性负荷转移到中午。根据大众日报的报道,2023年山东执行动态分时电价的工商业用户63.33万户午间新能源消纳空间增加约350万千瓦,晚高峰转移用电负荷约200万千瓦,为单个企业最大节省电费1800万元。

该政策实现了“三利”的效果。

一利,有利于新能源消纳: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光伏大发的午间新能源消纳空间增加约350万千瓦。

二利,减少备用容量:晚高峰时段(高电价时段)用电负荷减少了大约200万千瓦,移峰效果非常明显,相当于两座泰山抽水蓄能电站。

三利,用户节省电费:午间光伏大发的时段(低电价时段)用电量增加,晚高峰时段(高电价时段)用电量减少,为单个企业最大节省电费1800万元。

(详见《山东:午间新增3.5GW光伏消纳空间!》)

3小结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分布式光伏进入一个怪圈:

组件成本下降→LCOE下降,理论收益提高→非技术成本、配置电化学储能成本增加→总成本基本回归组件降价前水平→实际LCOE不变

补贴时代,往往是通过下调度电补贴来平衡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提高,打破怪圈;

平价上网时代,需要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通过真正的交易价格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大部分光伏电量实际上已经入市

1地面光伏电站参与交易比例已经很高

根据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局数据,全国新能源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比例快速增长,2023年已经达到47.3%,如下表所示。

参与上述交易的,均为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可见,地面光伏电站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比例已经很高。

2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事实上已经入市

近两年,国内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基本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80%以上的发电量自用。因此,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电价,基本与用电户的用电电价绑定。

2022年以来,我国的大工业、工商业项目全部参与市场化交易,即用户的用电电价就是市场化交易后的价格。因此,与用户电价绑定的工商业项目电价,其实也被动的参与了市场化交易。

因此,多省用户执行峰谷电价,尤其是中午执行谷段电价,对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影响很大。从这个角度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事实上已经入市。

3分布式光伏项目具备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基础

由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在用户侧,对标的是用户的用电电价,即电网的销售电价。

销售电价除了电网从发电企业采购的“上网电价”外,还包含电网公司的输配电成本、容量电价分摊、政府性基金、辅助服务费摊销、电网合理利润等,一般要3毛钱以上。以山东为例,即使深谷电价,也是在3毛以上。

在1元/W的组件价格下,如果不考虑非技术成本、配储成本,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造价可以控制在2.5元/W~3元/W之间。

总投资在2.5元/W~3元/W之间,按照30%资本金,5%的融资成本,1100~1300小时的发电量情况下,要获得全投资6%的收益率,反算电价约为0.18~0.24元/度

因此,如果不考虑非技术成本,在现有的造价下,光伏发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具有竞争力。

4户用光伏市场化参与度最低,受影响最大

目前,我国的户用光伏基本采用全额上网的方式,电网以当地的煤电基准价进行收购,是各类光伏项目中,参与市场化交易程度最低的,也是全面市场化后,受影响最大的一类项目。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户用项目应采取不同的政策。

自然人投资的220V/380V的户用光伏项目,涉及民生,应与居民用电同等条件考虑,收购、上网电价仍由电网公司兜底;以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三、结语

1前文分析的主要结论

1、分布式光伏在许多省份占比已经很高,电力系统需要灵活性资源快速增长与之配合。相对于配置电化学储能,参与市场化交易,是发掘最经济灵活性资源的有效措施。

2、组件价格下降使光伏项目承担越来越高昂的非技术成本,通过市场化手段发现真正的电力价值,是消除越来越高非技术成本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

3、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已经收到市场化交易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被动参与交易;分布式全面进市场,受影响最大的是户用光伏项目。

2分布式光伏进市场的两个问题

1)存量与增量的问题

对于存量电站,国家发改委之前出的电价文件一致强调:原则上20年电价不变!

而且,光伏的度电成本基本由初始投资决定。如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突然改变政策,容易影响政府政策信誉,造成行业信心崩塌,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建议对存量电站采取托底电价。一旦某省的市场化平均电价低于煤电基准价,对于差值部分,采取场外资金(如绿证收益)补贴,或者在下一个月的大工业、工商业电费中分摊。

按照2030年前新能源全部入市的节奏,利用5~7年的时间,逐渐减少存量电站的托底小时数,保证项目在投资回收期之后入市,尽量减少入市对存量电站的冲击。

2)不同类型项目采取不同政策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人为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可以根据各省的情况逐步入市;

自然人投资的220V/380V的户用光伏项目,涉及民生,应与居民用电同等条件考虑,收购、上网电价仍由电网公司兜底。

企业投资的户用光伏项目,已经有许多省份按照工商业分布式项目管理,也可以采取与工商业光伏相同的入市政策。

3)配套机制的建设

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的前提是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如何实现绿色价值。

未来,分布式光伏的获得电价=电能量价格(交易电价)+绿电价值-系统成本(辅助服务费等)

然而,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共销售了6135万个,即相当于613亿度电产生的绿证,这与新能源的发电量是数量级的差异,95%以上的绿色无绿证销售收入。如何保障所有参与交易的绿电都实现绿色价值,是分布式光伏进市场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