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ding Club(LC)$是谁?银行or fintech成长?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公司&产品简介

Lending Club是美国最早从事个人借贷的fintech公司之一,至今已经有15年的发展历史。其主要服务对象是Fico在700以上,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高信用,高收入Prime人群。主要产品是面向Prime人群发放无抵押的个人贷款,用于偿还信用卡贷款,其年化利率比信用卡贷款低4个百分点,吸引力较大。公司产品的NPS为83分,与苹果Amazon相当。

商业模式

在2021年2月份收购银行牌照之前,其商业模式是纯粹的market place模式,撮合平台的借款人和投资人,并面向投资人收取每笔贷款5%的一次性origination
fee以及每年1%的服务费。2021年1月收购银行牌照以后,增加了贷款自持的商业模式(HFI)。每笔无担保贷款的年化利率为15.22%(2022年Q1数据),减去存款利率0.4%,减去坏账率6.4%等于8.4%,明显高于market
place的服务费6%。HFI的商业模式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利润。每季度发放的贷款中,HFI占比为20%到25%之间。2022年Q1,32亿贷款里面,HFI占27%,HFI总余额为31亿。环比2021年Q4,总发放的贷款增长5%(其中HFI增长7%),interest
income收入环比增长20%带动总体收入增长10%,计算坏账后的利润增长58%。HFI模式的收入和利润效应明显。

从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来看2022年Q1的存款环比2021年Q4增长6亿至36亿,若按照10%的存款准备金率,其可贷余额为32.4亿,22Q1的贷款余额为31亿,仅剩下1.4亿的空间,若再算上自有现金10亿,HFI的扩展空间还是蛮大的。

22年Q1的风险准备金总额为5250万,坏账比例预提为6.6%,实际坏账损失为900万。预提坏账比例已经和疫情前的比例持平,比实际坏账损失要高。

用户经营

截至22年Q1,共服务客户超过400万。22年Q1的贷款用户中,有50%的新用户,50%的老用户。新首次借款的用户中,有一半的用户会在未来5年内再次回来借款,公司预估这种回头客的LTV是新用户的3倍。如果对这些用户再交叉销售auto
refinance和purchase
finance等产品的化,用户价值还会进一步提升。

通胀&疫情影响

通胀和美联储加息对LC的收入和利润影响如何目前尚不确定。从22年Q1的贷款和收入数据来看,几乎没有影响,还要继续观察22年接下来的数据。因为其贷款场景是帮助用户偿还信用卡贷款,贷款期限也较短,所以完全有能力把增加的利率转嫁到贷款人身上。当然,利率转嫁的力度和速度还需要根据业务发展的情况来调整。

因为LC的用户人群都是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所以在疫情中收到政府礼包刺激的效应不明显,疫情结束后的消费行为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所以总的贷款需求基本稳定。

护城河

1、从业15年,累计超过800亿的贷款,收集了海量用户数据。在其Market place平台上,投资人可以对贷款进行实时竞价,通过实时竞价所形成的价格最大化了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利益,消除了单方定价的inefficiency。实际上,消除信用贷款中的inefficiency是这项生意的核心逻辑。

2、超过400万的用户。既是现有业务,也是未来新业务的基础。

3、独一无二的fintech和银行的混合商业模式。保证了足够的灵活性。

4、从业15年,经历过金融市场的周期波动,比fintech其他公司更有处理金融周期波动的经验。

风险

1、 规模的继续增长。Personal
unsecured loan2021年的市场规模在1200亿左右,再加上面向Prime人群更细分的市场,目前LC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较高,能否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2、 Auto
refinance和purchase
finance新业务已经开展,并且也有增长,但并未到达对总体收入有实质性影响的比例。新业务是否能如预期般增长?

3、 竞争对手Sofi也获得了银行牌照,同质竞争风险加剧。

估值

22年Q1的估值遭受重大打击。在加息的大环境下,被一部分投资者当作银行股杀估值,被另一部分投资者当作fintech成长股杀估值。“双杀”的结果就是股价从去年11月份40一路下探到现在的不到16,跌幅超过60%。实际上,这是市场对这支股票的误解。鉴于其业务和用户的特性,其金融周期性并没有银行股那么强;其业务的盈利增长非常快,确定性高,当成普通的成长股来杀估值也不正确。根据WACC
8%,永续增长率3%的DCF模型计算,其保守价格应该在40元左右。现在的价格安全边际高,是一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