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结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0

#2022投资总结#

#1 数据统计     

持仓数量            :20     

前5持仓              :49%     

加权TTM PE       :6.1     

加权PB               :0.87     

加权股息率         :6.4%    

加权平均ROE     :14.2%     

实际分红收益      :5.0%     

年度收益率(RMB)  :1.6%

目前主要持仓如下:     

50ETF          0.40%     

苏威孚B        9.30%     

长安B         3.60%     

江铃B         5.60%     

一致B         8.60%     

中国人保     8.70%     

中国光大控股3.50%     

小米          5.10%     

首钢资源    9.30%     

上海实业控股7.50%     

北辰实业    2.20%     

中国外运    3.40%     

路劲          1.50%     

龙湖集团    1.40%     

宝业集团    10.60%   

 万裕科技    2.20%     

广汇宝信    1.00%     

粤运交通    2.00%     

上实环境    3.30%     

哔哩哔哩    10.80%

#2 交易总结

总体来说,这几年的收益不能算是优秀的业绩,只能算及格吧,我分析一下原因。市场环境方面,这几年的市场风格偏好与我的主要策略不一致。我了解的非常尊重的几个与我风格类似的投资高手,这几年的收益也都比前几年低一些。然后是我个人的原因,因为这几年工作极其繁忙,我在投资方面投入的时间比较有限,看书学习思考的时间很少,甚至连很多公司的年报都不看了,因此交易就从认真分析过渡到拍脑袋策略,也没有时间关注一些套利机会。总的来说,套利策略应该是我了解的所有策略中收益最高的策略,但需要密切关注个股的公告和一些价格波动,快速分析和决策,需要每天投入时间关注和分析。另外对于一些新的投资策略也在尝试,特别是按照传统的价值投资无法分析的互联网企业,目前来看买入的小米B站还没有贡献收益。另外由于这两年其它方面的资金需求,资金在持续地退出和缩减,对策略也有一定的影响。

    交易方面,总体交易比较少。收益主要来自于 煤炭行业、建发股份。亏损较多来自于 小米B站、北辰、光控。B站坐了一个巨大的过山车,我需要反思:这是我挺看好的公司,我在17年就成为大会员。但由于没有盈利,按照传统的价值投资策略没办法估值。从一上市我就开始关注,但没有购买,因为一直是满仓策略,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换仓买入。但等着等着哔哩哔哩涨了十倍,说实话是有些后悔没有早点买入。但有意思的是后面又跌下来了。我以非常不专业的互联网估值法给B站估值300港币,因此跌倒300左右就开始买入,一直买一直跌,一直买到一百多港币,最终成本还是在两百多港币。但确实没想到最终可以跌倒66港币。从年底来看是坐了一个过山车。从这个过程中看到:1、互联网公司,尤其是亏损公司,不光我不会估值,应该市场大部分人也都无法给出一个稳定的估值,因此才能够在短短四年时间先涨10倍,再跌95%的巨幅波动。对于这种公司,当然不能指望买在底部,但保持买入的节奏,特别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还有现金是可以极大地提高收益的。(不要以为现金收益低,现金其实还代表着可以带来高收益的机会,像塞思卡拉曼就常年保持高仓位的现金,总体收益依然可观;我还注意到长期的数据,混合型基金的收益普遍高于股票型基金,这也意味着持有现金和债券并不代表低收益,很有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收益)。企业对股东的价值还是未来利润的DCF折现,对于亏损的公司,除非能准确评估未来什么时候能盈利以及盈利的空间,否则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应该更保守谨慎一些。但我体验到B站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还在增长,虽然无法准备的给出什么是合理的估值,但还是愿意继续持有,等未来逐渐变得明朗。

    对宝业集团的投资也值得反思,这只股票已经持有五六年了,依然亏损。我认为主要原因并不是对企业的基本面分析有多大偏差,而是忽略了从企业价值到股东价值,特别是OPMI的差异。OPMI是马丁惠特曼提出的概念,即外部消极少数股权投资者,通俗地说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小散户,其收益主要由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和分红决定。而分红由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决定,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除了受到公司基本面的影响, 还受到利润分配政策(分红、再投资、存银行、并购等),如何对待股东来决定。而我之前忽略了OPMI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差异。例如如果宝业的管理层重视股东的利益,可以通过适当的分红就可以很容易让股东实现合理的回报。不过总体来说这几年宝业的持续回购也是值得肯定的(港股股本从最初3.12亿回购到1.88亿,总股本缩减了19%,对应EPS上升23%)。我也不认为在企业的经营中,股东利益至上,但好的管理层应该能够平衡员工、股东、企业的发展等多方的利益,长期来看,我认为是对各方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严重损害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长期来讲就会企业的丧失竞争力,最终损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企业对股东的价值是股东可以获得的现金流的DCF折现(包括分红、转让股份、被并购卖出等获得的现金总和)。投资的核心还是对该公司未来的发展(业务带来的自由现金流,以及利润的分配方式)有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对未来的洞见。这里面有两点我认为是容易被忽略的,第一点,企业的价值是关于未来的。我们分析企业的过去是为了获得对未来的洞见。巴菲特关注的企业的护城河增加了对企业未来利润的可预测性,从而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另一点是关于利润的分配方式的。管理层对利润的分配影响到企业的长期价值,更影响到股东的价值。巴菲特还说过,如果企业留存的1美元利润如果没有为企业创造多于1美元的价值,那么就应该通过分红的方式返还给股东。但虽然股东成立董事会,董事会聘任管理层来经营公司,但不同的人的不同利益诉求造成的代理人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也是Soros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管理层关注自己的薪水,往往关注如何把企业做大,即使投资回报不高甚至极低,很多管理层也愿意再投资而不是分红。而国企的股东缺位让代理人问题更加凸显。当然通过股权激励、包括国企的混改都在努力去解决和降低这方面的影响。另外一点就是大股东与OPMI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造成了港股上的老千横行,通过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增发配股合股等一系列骚操作可以在大股东没有什么损失的情况下让OPMI血本无归。这需要我们对大股东的能力、见识和价值观有一定的认知和评价,也需要市场不断地完善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总体来讲,我们看到这方面在向好发展,这也与每一个参与者的认知提升是分不开的,当每个人都用脚投票,市场也会逐步得到净化。

    因为我从创业公司的合伙人退出了,结束了极其繁忙的工作,未来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投资的研究中。从公司成立到现在7年了,从最初的5个人到现在300多人,这是一段非常丰富的经历,对我个人也带来了巨大的成长,有机会接触到了各行各业非常优秀的人,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从投资的角度,这几年的创业经历也让我对公司的评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个人的成长(如系统思考、情绪管理和觉察、对心智模式的认知)也对投资有极大帮助,感恩这段丰富的经历。现在公司在准备IPO,祝愿公司一路顺利。我有自己的使命和追求,在现阶段已经与公司有了分歧,因此我选择了退出。退出后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在投资方面未来也会有更多时间的投入。而且也看到了我在投资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进一步完善投资体系框架,加强分析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企业战略方面的分析。

#读书总结

    最近读了Joel Greenblatt的《哥伦比亚商学院价值投资讲义》,我觉得非常地适合价值投资的进一步学习。JG的核心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要买好企业和便宜的企业,两者都要满足。好企业的标准就是投资回报高(EBIT/(NFC+WC)),便宜就是企业估值相对于利润比较低(EV/EBIT)。采用EBIT的原因是剥离了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即只考虑业务的质量,而非考虑财务杠杆带来的回报。而ROE比较高可能是高杠杆带来了,高杠杆是双刃剑,既可以带来收益,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我发现读起来很有体系容易学习吸收的书往往是有成功经验的投资人,并且还在大学任职的人写的。大学任职的经验会让这些人思考如何把知识整理得让学生更容易学会。格雷厄姆就在哥伦比亚任教,然后JG也是在哥伦比亚任教, 马丁惠特曼在耶鲁大学任教。 也许是教学的经历让我觉得他们写的书非常适合深入全面地学习。巴菲特是非常伟大的投资者,但遗憾地是巴菲特自己基本不写书,也很少把自己的投资体系系统地阐述出来。市面上一大堆研究巴菲特的书,很难说写的内容和标准就真的是巴菲特自己的体系,往往是根据巴菲特的交易结果自己研究和总结的,我觉得在阅读和学习的时候是要保持警觉,需要谨慎吸收的。

    前段时间因为身边朋友的需求,给他们做了一次投资培训,主要介绍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我想在未来一年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投资培训框架,能够支持身边的人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投资策略,避免掉入很多投资陷阱。我发现市场上的学习更多地偏重投资知识的学习,很少有介绍该如何学习,如何掌握投资的能力和方法论。我想从这个角度切入,希望能给大家更多的帮助。这也是我未来一年的重点功课。

#对未来的猜测

    这方面纯属拍脑袋了。 记得有句名言,你可以预测价格,也可以预测时间,但不要同时预测两者。

    整体市场的估值仍然处于非常低估的状态,在去年低估进一步地下跌。尤其是港股,估值应该是十年一遇。但去年也向我们展示了环境的巨变,从俄乌战争到新冠疫情,外部环境也是十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的。Dalio在《原则2》里面也预测未来五年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战争的概率越来越大。面对聚变的不可预测的环境(VUCA时代),我们该如何配置资产更合理呢?我觉得要降低收益预期,如果资产规模足够大,可以充分地分散在 二级市场、一级市场、黄金和房地产等方面,以防止任何一个市场出现不可预测的巨变。但对于一个资产非常有限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我认为就是承担这种风险,股票市场依然是有限的几个选择中较优的选择。

    对于具体的行业和标的来说,我认为保险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而且估值是比较低的,是非常值得配置的。互联网公司仍然具有价值,会像之前的移动通信一样,慢慢成为提供基础服务的公司。估值经过两年的巨幅下跌,应该不算贵了,可以考虑买入恒生科技指数ETF等行业指数。业务比较稳定(非夕阳行业或业务明显处于下降趋势),分红达到10%以上的公司现在也有不少,我认为值得配置。 例如中国神华中石化中国外运、城建设计等等。

    

    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非索取。在工作和与他人合作时,要时刻思考我能提供什么价值,我能贡献什么,而非我可以得到什么。所以积累财富不可能成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但可以成为手段。意义是在个人和组织之外,在于对外在的价值和贡献。通过积累财务可以为企业提供资源支持企业成长、通过慈善基金回流到社会,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这些都可以成为人生的意义。

    祝愿大家持续地成长进步,增进智慧和勇气,生活充实而幸福!

全部讨论

2023-02-28 16:29

最后一段大赞

2023-01-12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