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救不了永辉超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大家还记得“新零售”吗?

2015年,京东注资永辉超市,2016年起,腾讯阿里开始全面圈地,投资各大线下商场。永辉超市等被腾讯注资,三江购物等被阿里注资。

然而,快十年过去了,新零售结出了什么样的硕果?

遗憾的是,无论是腾讯系还是阿里系,都没能让传统线下零售企业重新振作起来。各传统商超无论大小都在业绩下滑,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根据2023年年报不完全统计,2023年,永辉超市步步高中百集团等13家传统商超巨头合计亏损49.21亿元。

一种观点认为,受到线上电商业务的冲击,线下零售行业无力竞争,所以整体表现越来越差。

然而,这两年会员店、折扣店却发展的如火如荼,从侧面说明,零售行业依然是有生命力的,只不过传统零售业需要变革,打通关键的利润点。

星空君深度调研了多家零售企业,对这个行业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线上零售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大大压缩了成本。比如农产品、水果、海鲜可以做到从产地到餐桌;比如定制商品从工厂到客户手里;比如纯线上品牌没有线下实体店的成本等等。

大而全的传统零售模式,运营成本高昂,经销商代理商层层盘剥,导致缺乏竞争力。

然而这并不是线下零售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供应链的问题。

线上零售业重构了更加高效、低廉的供应链,线下商超同样可以做到。

一、胖东来“帮扶”永辉超市

根据双方的合作规划,胖东来协助永辉超市改造的第一个分店将在6月中旬开门迎客。

研究了胖东来的方案,星空君认为本质上就是降低运营成本,但又不是降费增效那么简单,有三个要点:

1、员工是零售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人力资源部门,但极少企业会把人力当资源,反而是当“耗材”。事实上,线下零售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不是机器,有主动性和没有主动性带来的效益不可同日而语。胖东来通过给员工涨薪、增加假期,最大限度的释放员工积极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改善商场布局

让消费者看到低价格的产品,同时又能对高毛利的商品更感兴趣,是布局里的学问。

3、商品结构重整

这一点的核心,是大幅增加自有品牌产品。自有品牌意味着不经过经销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尤其是服装、拖鞋等中低价位的商品,这类商品是易耗品,消费者也不图品牌,只要结实耐用好看就可以接受。

整体看下来,也没有非常“高深”的东西,尤其是对待员工,能够做到位却是非常难。星空君在某连锁商超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员工开口营销和不开口营销的转化率差距数倍。

月薪2000元的员工和月薪8000元的员工,对待客户时的积极性能一样嘛?降薪看起来是企业省钱了,但因为降薪导致员工心情不佳继而导致流失的客户和销量,远比这点工资损失更大。

二、永辉超市亏损的根源

永辉超市近年来业绩非常糟糕,公司近三年来累计亏损超80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2023 年营收786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7%;归母净利-13.29 亿元,同比减亏14.34 亿元;

2024年一季报显示,1-3月份营收216.65 亿元,下滑8.98%;归母净利7.36 亿元,增加4.57%。

就一个卖货的,怎么会亏损如此严重?难道有亏本卖货的情况?

永辉超市平均毛利率超过20%,按理说不应该亏损,根源在哪?

星空君认真分析了下,公司亏损主要来自于两大部分,一是利息支出,每年的利息支出高达十几亿,2021年达到了16.8亿元;而是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来自于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2019年,永辉超市大规模开店,培育超级物种等,借款达到了上百亿,这是巨额利息支出的根源;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也源自于当时并购云创品牌。

资金链和资本运作方面的优化,胖东来很难帮上忙,未来可能会通过增发等形式置换高成本的银行贷款。

但处理运营方面的问题,胖东来驾轻就熟。

近年来,永辉超市供应链腐败、采销分离、生鲜产品质量投诉等问题屡见报端,核心还是人的问题和机制的问题。

期待永辉超市能借助胖东来的外力,壮士断腕,重新出发。

三、曙光

其实是胖东来“帮扶”之前,永辉超市的最核心的问题就面临好转。

2019年、2020年前后的巨额贷款还的差不多了,长短期借款规模缩小了近一半;投资失败的长期股权投资,该暴雷的已经暴雷,剩下的比较稳定(主要是红旗连锁中百集团),对现金流和利润不再产生重大影响。

再叠加胖东来的帮扶,在红旗连锁中百集团不爆大雷的前提下,永辉超市有望在2024年迎来难得的盈利。

经过几年创新“新零售”的折腾,我们发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零售,都应该回归商业的本质,靠资本烧起来的泡沫,难以持续还容易巨亏。

而零售行业本身,还是赚钱的。

投资新零售的腾讯、阿里们又得到了什么?

当年星空君评价,新零售的本质就是新支付。

腾讯阿里之所以趋之若鹜,是因为线下传统零售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体,作为支付领域的“通道商”,微信支付、支付宝两大支付方式占支付比例超过95%。

腾讯年报,仅微信支付的手续费,就高达上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