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这轮大跌 坐等知更鸟叫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1


不经历一场股市暴跌的寒冬,人们永远学不会对市场的敬畏。

同理,都已经是股市寒冬了,春天应该不远了吧。正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言:“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常会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

虽然不知道“大A的熊样儿”何时结束,但就自己感知而言,手上能用的资金全部用完了,现在除了继续研究公司寻找更好标的外,也只有看书反思可做的了。此时,对过去一年多的行情进行个复盘,也算是打发时间吧。

一、过去一年的后视镜复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后视镜思维复盘会发现,站在现在这个时点,回过头去看最近一年多的A股,似乎市场走势那么的清晰明了。经历了2019、2020年的赛道股抱团行情,到2021年初整体市场估值偏高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然而,火热的上涨行情让人们对赛道股优秀的生意模式、强大的护城河和高速的行业成长前景满怀信心,认为优质公司的每一次回调,都是一轮创新高的开始。之后,我们经历了2021年的一轮大调整,许多抱团股经历了动辄-30%的回撤,不少公司股价甚至腰斩。到2021年底,当大家乐观认为这轮下跌差不多了,很多优质公司的估值跌到基本合理位置,2022年正准备抄底大干时,出乎意料的开启了2022年春季大跌行情。回头看,2021年全年的大跌仅仅只是这些优质赛道股回调的热身环节,进入2022年市场才正式开启惨烈的暴跌模式。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在特定时候用特定的神韵重演。

事后看,无论是2021年赛道股回调,还是2022年一季度的整体暴跌行情,本质上就是2018年底起来的这轮上行情,很多公司股价一两年内翻了四五倍甚至十多倍,动辄上百倍的市盈率显然是严重透支估值,需要通过回调来消化估值。投资逻辑永远是那么的简单:高估---低估---再高估---再低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而所谓的国内新冠疫情的局部性爆发影响实体经济;俄乌战争导致全球政治局势恶化;美联储超预期加息使得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等因素,只是众多引发市场下跌的不确定因素在特定时期的耦合,本质就是前两年是市场涨多了,需要通过回调来消化估值。理解了这个逻辑,市场跌成这个熊样显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今年以来的大跌,其是三四月份的暴跌,让很多专业投资人经历了“至暗时刻”。虽然事后复盘逻辑看起来无比清晰的市场,但是,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哪怕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职业经理人,也很难在事前做出准确判断。前些天网上看到一组知名基金经理基金产品从净值高点算起的回撤数据:张坤 -55%、葛兰 -43%、曲扬 -55%、刘彦春
-54%、李耀柱 -53%、陈媛 -51%、蔡嵩松 -50%、萧楠
-48%、李元博 -47%、王宗合 -47%、邬传雁 -46%、王崇 -44%、归凯
-44%、施成 -43%、王鹏 -43%、刘格菘 -42%、焦巍 -42%、胡昕炜
-41%、劳杰男 -39%。

聊以慰藉的是专业机构也出现了如此大的回撤,系统风险之下,看来不只是某一个人持仓的问题。其实只要我们想长期生存在资本市场,那么长达数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一定会经历一些“至暗时刻”,例如2015年千股跌停,2016年熔断行情,2018持续一年的低迷行情,2020年疫情导致的悲观行情等等。

同样的后视镜思维,回头看我们发现那些暴跌危机并没有影响优秀公司的长期业绩增长,恰恰“至暗时刻”反而是一个绝佳的布局机会。短期来看,市场是投票机,但长期看来它更像是称重机。虽然我们知道,最终称重机会胜出,但短期市场是由投票的筹码左右,也就是说短期的资金活跃程度左右着市场。而这个短期并不是很多股民认为的一两周,它可能是一两个季度或者一两年的时间,这也是为何说要用闲钱投资,我们需要确保在任何糟糕的情况都能“活”下来,不要因为极端暴跌行情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未来继续大跌一个月会让你财务死亡或心态崩溃,那么你的投资系统就需要做一些调整,调整到自己舒适的状态。

大跌中我们可以做什么?

二、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地对待自己内心。

持仓出现大跌的时候,是一种打击,更是一次反省和修正错误的机会。大跌时期正是检查自己投资体系漏洞的最佳时机。

持仓出现大幅回撤,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

一种心态是非常兴奋,到处找钱加仓,此时你非常自信的逆市场而为,这种自信和笃定如果出自理智客观分析,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对市场先生说“滚蛋吧,我没空搭理你!”有这种状态的显然是有一套完善投资体系并经历过无数市场风雨洗礼后的成熟投资者。

另一种是股价大跌令自己感到不安和焦虑,内心常常冒出一个个念头: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持有的股票是不是不行了?市场是不是崩溃了?要不要先出来回避风险?有如此种种心态,多是投资体系存在漏洞,此时,我们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过程:

1.持仓层面:当前持仓的公司是经过理智客观分析的吗?我真的看懂了这些公司吗?我是否对这些公司做了客观详实的深度调研?当初买入的理由是否依然成立?这些投资是理性决策,还是一时头脑发热?自己的持仓成本是否有安全边际?如果持仓公司我的分析存在重大失误,我能承受最坏的结果吗?

2.市场层面:当下的市场环境对持仓公司正常经营是否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大环境下这些公司竞争力是加强了还是弱化了?这些公司是否能熬过这波寒冬?持仓公司会否因市场或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基本面变坏?如果市场环境持续不友好,是否应该调仓换股?

3.心理层面:自己这笔投资能承受的最大亏损是多大?如果持仓继续大跌,我内心能否扛得住?想清楚自己是在与市场先生博弈还是在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

通过以上自检,我们可以想清楚一下问题:

1.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2.我们投资的初衷是否改变?

3.公司的生意逻辑是否依旧?

4.持仓股票是否有安全边际?

5.是否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6.是否真正理解了市场先生?

如果我们审视过程发现自己犯了错误,那就尽快认错,尽快纠错。不要因为深度被套就“躺平装死”,明知错误的时候,及时改错是最理智的决策,此时无论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代价,因为错误持续下去会导致账户更大的亏损。

如果审视后发现没有犯错,大概率可能就是市场犯错了,这时该干嘛干嘛去,耐心等待市场纠错,除了等待,我们无能为力。

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正确的事情上。

什么是正确的事?投资有个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市场越是恐慌,越应该坚守常识。经过前面投资体系自我检查,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就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正确是事情上。

1.不要试图去寻求市场大跌的原因。从历史看,每次市场跌多了,就会有人找到各种“原因”,其实涨跌之间的波动本就是市场常态,真没有必要去过多关注市场因素。老股民都知道,市场往往有一定的惯性,连续下跌后的下跌是不需要原因的,这也是为何我们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投资体系,就是为了应对系统性风险时确保自己的持仓不会被迫卖出割肉,避免引发个人本金的永久性损失。

2.市场情绪我们无法改变,却可以利用。我们利用恐慌下砸时机买入更加便宜的公司筹码,然后在市场情绪高涨时将显得贵了的筹码卖给疯狂的参与者。这个过程,我们的依据并不是市场主流的信息或观点,这些信息不会帮我们多赚一分钱,无论何时,我们坚持的是基于企业经营层面的估值依据,以估值为锚定,而不是跟踪市场情绪追涨杀跌。历史证明,好赚的大钱,是来自于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情大家也都急着要做,并且跟你抢着做,你只有在出钱最高的时候才能做,这就意味着不可能成功。如果别人因为恐慌都不愿意买,而你是为数不多的买入者,你就可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就会有很好的回报。

3.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成为生活的枷锁。暴涨暴跌本就是基本市场的常态,就像一年中寒冬与盛夏周而反复一样平常。再多的浮盈都没有生活重要,当市场的波动导致自己恐慌、怀疑、甚至焦虑、失眠、绝望时,投资已然成为了生活的负累,便已经失去了投资的现实意义,那就得不偿失了。事实上,投资仅仅是我们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它不过是我们获取财富的一种手段而已,投资的目的永远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生活越来越糟糕。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花在阅读锻炼、经营家庭、陪伴家人以及提升自己上,这样反而不会过于关注市场,不会受那些无用信息干扰,也更利于自己长期投资。

说到底,股市的根本矛盾是:股民渴望暴富和公司内在价值缓慢回归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恰恰给了理智投资人一个耐心布局的机会,持续的下跌或缓慢的价值回归都给予理智的投资者一个较长的思考、辨别、布局的机会。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投资最需要独立思考,而资本市场最容易的就是丢失自我,所以我们需要保持空杯心态,经常反思不足。反思市场现象背后的本质,反思自己投资交易对错,反思投资体系的脆弱点,反思方方面面,由此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反哺以后的投资实践,从而不再成为一茬一茬被割的韭菜,实现投资生涯的持续稳定盈利。

全部讨论

2022-05-11 15:53

优秀公司,合理价格,长期持有!

2022-05-11 23:16

我是后悔有些品种没高位套现,还是太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