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0

宁德时代也卷出了个新名词叫“896”,乍看上去比996小了整整100,细品一下原来是加量不加价。不太能理解宁德时代在卷什么,如果是两年前大家拼速度赶产能的时候我能理解。但是现在,产能利用率不满,扩产重心在国外,地缘政治下小心翼翼,研发也不是人人都参与。宁德时代你这时候在卷啥?除了纯粹为卷而卷,我想不出你为什么。学谁不好要学HW啊。挺失望的。

如果我们国家搞高科技,搞高附加值,搞全球话语权,最后的结果还是996、896、796。那为什么不直接进厂上班?

全部讨论

06-17 22:05

“最后的结果还是996、896、796。那为什么不直接进厂上班?”
一个高级别员工996月薪三万,一个进厂月薪三千,你问为什么不直接进场上班?按照你这逻辑,还读什么大学读什么高学历?最后都是要做打工人赚打工费的,那为什么不直接进厂?

你以为高附加值怎么来的?天上掉下来的?后发国家不比人家付出更多,人家高附加值的金字塔尖会主动让给你一个位置?日本韩国都是这么拼过来的,中国人也一样

06-17 22:15

我从软件企业到大学做老师,以为不卷了,没想到也卷。

06-17 22:07

国内制造业的缩影。

06-17 21:30

我觉得非常好 高收入对应高工作强度

06-17 21:08

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