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股价为什么一直不如口碑好

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34喜欢:34

前几天在刷短视频时候,看到一个老韭菜感叹自己因为小米汽车买了小米股票,两年亏了一辆小米su7。点进去一看,果然是一位在30+高位站岗的老韭菜。

作为资深米粉,小米股价这话题我太有的说了。我还很清楚记得小米造车的消息确认当天,我在clubhouse(那时候可流行这个了)上听一群热血沸腾的老韭菜讨论誓要抓住这个历史性机会。有个老哥说他当天call了2000万HKD进小米集团,如果不是吹牛的话,现在不知道心态还绷得住吗?

让我们先来复盘一下小米的股价。

2018年7月,小米集团在港股IPO,定价17港币,估值543亿美元,报收16.6港币,当天破发。

小米IPO的庆功宴上,雷军说:“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这一度是雷军不敢面对的过往。

2019年9月,小米集团股价跌到8.28港币的历史最低位。

2020年3月,全球股灾,小米集团股价从高位13港币跌到9块多;随后走出了一轮壮阔行情,最高在2021年初涨到35.9元(恰好在小米官宣造车前2个月)。这是在美联储大放水,恒生科技指数的平均PE从36倍涨到55倍的背景下;之后,阴跌了一年半。

2022年10月,小米集团股价在接近历史最低的8块多稳住,展开波浪式上涨,在上个月最高回到了20港币。

这大概就是小米股价这几年的波动节奏。但要全面的了解小米股价,还需要再补一段:2014年12月,小米完成第五轮融资,估值高达450亿美元。

放在一起看,小米勤勤恳恳了十年,从18年上市到现在24年,有一半的时间的总市值还不如2014年第五轮融资的估值。

很多人可能会脑壳裂了,这不是骗钱的吗,这还是我认识的小米吗?

小米变坏了吗?是发展不好吗?不是的。

2015年,小米的营收是668亿元,净利润是亏损75亿元;

2023年,小米2709亿元,净利润是174亿元。

小米集团发展的很好,而且在越来越好。至于股价,还得从估值这门艺术说起。

估值是在当下时点,对公司未来价值进行一种可量化的表达。能给多少估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概括起来就是发展空间、盈利能力这两点。

发展空间,由你的行业天花板、行业增速、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盈利能力,由你的规模、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等多种原因共同影响。

一个新兴行业生命周期的初期,格局未定,天花板有多高,市场份额有多大,就是估值的核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的终局能做到1万亿的营收,1000亿利润是不是一点都过分,即便按10倍PE算,也是1万亿市值。

到了中后期,格局稳定了,就得看你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商业模式是你怎么从用户口袋掏钱的方法,商业模式越好你的营收来源越丰富;竞争格局决定你的定价能力,对手越少,你定价能力越强,利润率自然也更高。

2014年为什么小米能以年亏损75亿元的成绩做到450亿美元的估值。看一眼当年的小米成绩单就能理解。2014年,小米手机以12.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市场第一,超过了三星。排在三星后面的,分别是联想、华为、苹果

这时候华为甚至还排在联想之后,OV都还在others。而时代大背景是,智能手机还在高速渗透期,整个市场天花板还在层层拔高。小米坐拥第一的市场份额,虽然当期是亏损的,但是庞大的用户基数,赚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到了2024年,小米的情况就不需要赘述了。所以2014年小米的行业天花板拿着望远镜都看不到,市场份额又冲上了第一,而且还在保持高增长的势头,估值给的高自然合理。

现在去看很多AI的公司比如英伟达,或者复盘2-3年前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比如宁德时代,也都是在行业上限预期极高,自身增长最迅速的阶段达到估值的顶点的。

到了2018年,小米已经被华为拉开一个身位,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也已经到了天花板。

这里有个插曲,2018年小米的IPO非常匆忙,除了对赌协议的约束,这里还有个行业背景: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96%,同比开始负增长,再不上市智能手机就真要成夕阳行业了。为了快速上市,小米撤回了以CDR方式在A股上市的申请,转向了更有效率的港交所,这其中有多少故事不得而知,但如果能在A股上市,小米集团的估值可能会与今天大不相同。

一直到2024年,小米的估值大部分时间都在10-20倍PE之间来回,资本市场再也没有给过小米高估值。

小米很难有估值溢价机会,这跟雷军以及小米集团的核心理念“顺势而为”有很大关系。

雷军不止在一个场合提过“顺势而为”的理念,包括著名的风口论,也是基于顺势而为的理念。雷军自己的投资平台,也叫顺为资本。顺势而为的理念深入到雷军的骨髓。

很多短视频平台经常有人问,小米有什么核心技术。我觉得小米有三个核心能力,间接构成了小米的核心竞争力,理解用户的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营销裂变的能力。

有不少人津津乐道小米汽车的手机支架,我当时看到这个的时候想的是,这真的太“小米”了。

就是这家公司,他永远不会想着去改变用户,他想的是用户有什么需求,我怎么满足他,怎么去适应他。他和那个无短板但有一点傲气的高富帅,那个喜欢当精神领袖的学霸不一样。小米是那个女神身边随叫随到,随时为你改变,想你所想的暖(tian)男(gou)?

理解用户,是小米生意的出发点,毕竟需求是一切生意的落脚点。但小米的出发点是挖掘需求,并不是创造需求。顺势而为的前提,是势。

充分发掘用户需求,然后在产业趋势、供应链能力、技术能力都成熟的前提下,高效全面的整合各方面的技术能力和供应链资源打磨产品,与用户需求形成对接,最后通过精准的营销策划和互联网的信息裂变把产品卖出去。这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顺势而为不会错,但很难有超额利润。

因为一旦势能形成的时候,你能整合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你能对接的需求,别人也可以。慢一步不容易犯错,但大概率会错失先手。这个理念驱动下,小米选择在21年才入局造车,而不是更早,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字。

我们经常讨论的很多伟大的公司,苹果特斯拉英伟达,他们做的事情不是顺势,而是造势。技术定义趋势,我来把握技术源头,定义技术规则,以超前的、领先的产品去创造用户需求。所谓的供给创造需求。

这种公司更能构建技术护城河,也能享受到超额利润,更重要的是“造势”的理念驱动下,伟大的公司永远能给人惊喜,你不知道他会从无到有创造出什么新的东西,相应的市场也更愿意给这些公司更高的估值。

造车这个事情,小米做的不可谓不好。

三年时间,能打磨出小米su7这种完成度非常高,颜值、性能、品牌口碑都非常优秀的产品,能做到的公司屈指可数。可是就入局时点来说,小米进入的已经相对晚了,在很多领域,小米汽车是跟随者,而不是引领者。

从行业天花板来说,小米宣布造车的时候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在高歌猛进,这时候至少国内电动车的渗透率已经到了一个阈值。小米马上要面对的会是一个极致内卷的行业格局,相当于手机直接从小米6的阶段入局,小米能有量,但很难有超额利润。

最后回到小米股价。其实从22年底开始,小米的股价整体表现是偏强势的,大部分时候是跑赢同期的恒生科技指数

这其中的原因是,小米在造车这件事上确实做的不错,而且友商做的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小米入局偏晚,但似乎并没有完全失去“先手”。

同一时期宣布造车的公司,大部分到现在都混混沌沌,包括十年前就入局自动驾驶的百度。而在此之前风生水起的新势力,说到底他们理念也还是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玩剩下的“顺势而为”,整合资源、对接用户、营销裂变,谁也别说自己有什么真正的核心技术。

这些手段遇到小米,那可算是遇到祖师爷了。

在智能手机这种极致内卷的行业杀出来的小米,到了汽车行业,发现自己有点降维打击了。新势力的品牌心智还没建立起来,小米进场直接跳过了这个过程。

我甚至非常乐观地认为,小米汽车在他的产品所针对的任何细分领域,都能至少做到造车新势力的第一(不包括传统车企),除非华为亲自下场。

可以预期小米汽车在未来1-2年,会有一个相对渗透率提升比较舒服的阶段。再往后,产品矩阵丰富、全球化,这都是小米驾轻就熟的舒适区。

那么话说回来,如果估值没有想象空间,是不是小米的股价也就没什么投资价值?我觉得也不是。即便我们不去赚估值的钱,我们依然可以在相对保守的估值区间里去赚企业成长的钱。

不考虑估值的提升,单单小米汽车销量带来的利润增量,在15-20倍这个估值区间里,小米的股价就有足够的支撑。

当然,小米股价的另一面,还有智能手机的擂台。AI有可能会加速智能手机行业格局的变化,这里面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对小米也是机会,毕竟大家谁在AI上都没有核心技术,都是靠整合资源。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很多人说你可以不喜欢小米,但很难不喜欢雷军。很多米粉因为喜欢小米,相信小米,买了小米股票。雷军也的确勤勤恳恳的想努力把小米做好。

虽然他总说要顺势而为,要做风口上的猪。但实际上他关注过雷军的都知道,他才是最脚踏实地,一砖一瓦去堆砌梦想的那个人。

$小米集团-W(01810)$

精彩讨论

枭伍52006-11 16:46

这文章分析得真不错,可以这样理解,小米股票的长线投资者,大概率赚企业成长的钱,小概率赚高估值的钱。@瑞丽黄先森 黄老板觉得如何呢?

全部讨论

06-11 17:03

06-11 20:58

小米真正的势应该是芯片跟第二款车出来的时候,万亿估值可以看看的。
家电3000手机3000汽车3000其他1000

06-11 17:57

小米收入21年2900,22年2800,23年2700。所以,越来越好是怎么看出来的?

06-11 16:46

这文章分析得真不错,可以这样理解,小米股票的长线投资者,大概率赚企业成长的钱,小概率赚高估值的钱。@瑞丽黄先森 黄老板觉得如何呢?

06-12 14:06

文章分析得不错,中国很难有能造势的公司出现,更多是顺势者,这和我们所处的土壤环境有很大关系。任何的造势(创新)都要有颠覆前者的勇气和智慧,才能有引领新时代的可能。

06-12 10:32

小米那股价巅峰难道不是因为华为被制裁造成的 这是一点也不敢提 除去这波 小米从上市到现在都是在10-20之间 也没有分红 从回报股东的角度来说可不是好股

06-12 10:14

非常客观,有见地的文章,很赞!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吃到了小米从10元涨到20多的翻倍,也算是人生第一个翻倍股,而且还快速获利了结了。后来就很关心小米的股票,在小米上了美国制裁的黑名单,股价暴跌到30以下,感觉机会来了。自己的心理预期是最高点跌下来30%,肯定够了,可以入场了。结果在24入场以后,一直抱到了现在。以前还真的有个想法,投小米然后抱着就不卖了,和小米一起见证万亿市值。看了这篇文章,算是彻底理解了小米的商业逻辑了。可能不会这样做了。。毕竟,雷军和乔布斯、任正非、马斯克相比,他身上更多的是勤恳、努力、真诚这些闪光点,但是这些东东,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不是必要条件。再次感谢雄文!

06-11 16:47

很多人质疑小米搞高端化战略,搞自建工厂,我理解其实就是雷军在设法改变“顺势而为”的投机基因。这关能过去,小米才有资格跟华为、比亚迪这种公司同台竞技。

06-11 16:29

资金用脚投票。

06-11 19:03

小米的问题和航空公司一样,有社会价值,但是真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