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产业 改革中谋发展 创新中寻突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9回复:19喜欢:88
       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高校科技蓝筹概念股主要有:600100同方股份、600624复旦复华、002230科大讯飞、600661新南洋、600530交大昂立、600846同济科技、000915山大华特、000938紫光股份、000988华工科技、300161华中数控、600797浙大网新、600095哈高科、600730中国高科、600601方正科技、000788北大医药等近30家高校科技公司。
 
     盘面看,高校科技公司近期走势很强,上周五其中的600730中国高科、600624复旦复华、600661新南洋、000988华工科技等很多公司异军突起、纷纷涨停,本周一600730中国高科、600624复旦复华、600601方正科技、600846同济科技等高校科技公司又是率先强势涨停,其他高校科技公司的表现大多强于大盘,600100同方股份、600718东软集团、002230科大讯飞、600661新南洋、300161华中数控、000988华中科技等新增资金介入明显。
     由于高校概念股兼具校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信息安全、科技创投、万众创新、在线教育、环保节能、新材料新能源、工业4.0、生物医药乃至国防军工等等概念,整体涨幅不算大,是伟大中国梦的产学研创新改革重点,是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科研保障,在近期创业板部分打着科技题材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短期十倍、几十倍大涨,市值动不动就几百亿、上千亿的科创疯牛背景下,这些出生名门、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拥有若干专利的国家级高校公司,比较起来相形见绌,若能够积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动绩效考核和市值管理,我们相信这群公司在未来的行情中极有可能成为市场聚焦热点,建议逢低予以重点关注,一旦有风,必然龙飞凤舞!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高校产业的龙头老大清华控股的“实业为本,金融为用”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成功模式。
提要: 作为中国最特殊的产业经济模式——高校产业,从未被任何证券分析研究机构单独划为一个归属类别,但这个领域,却集中了高达5000多家企业、近30家高校上市公司。这些产业实体的背后,包括了诸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浙大、南大、中科大、苏大、华中科技等各地高等学府的知识、技术、管理等综合性的驱动。在经过早期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阶段之后,在如今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的催导下,各高校产业也正在进入新的升级。其中,清华控股作为中国高校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实业为本,金融为用”的发展方式,积极开辟新的产业和金融领域。
    位于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的硅谷,聚集了Google、Cisco、Intel、Apple、Facebook等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尽管全球其他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同时是全球IT宅男的梦想终极地,那里不仅是全球人均GDP第一的产区,更不断制造出新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传奇。但是,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硅谷的成就实际得益于斯坦福大学在其背后近80多年来的知识、技术、管理等综合性的驱动。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要没有今天的硅谷。 
     作为以科技能力见长的清华大学,理应成为中国的斯坦福大学,而且这所中国第一学府也正在朝这方面努力。作为现任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正推动清华产业在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发展中,发挥更大价值。 
    徐井宏在清华有30年的经历,其在清华大学度过求学生涯后,留在学校任职,后投身清华产业,曾在清华产业旗下核心企业紫光股份任董事长、清华科技园的运营主体启迪控股任总裁,2012年后,徐井宏接任了清华控股董事长。     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经济模式——高校产业,几乎在全国各高等学府中都以一些实体企业的性质存在。根据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统计显示,仅2013年度,全国29个省份(西藏、宁夏除外)的552所普通高校中,就有高达5279家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目前有25家上市公司,比如清华产业中的同方股份、紫光股份、诚志股份、紫光古汉、同方国芯、泰豪科技、华控赛格;北大产业中的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北大医药、方正证券;交大系的新南洋、交大昂立;复旦系的复旦复华;浙大系的浙大网新、众合机电;南京大学的南大光电;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科技等等。尽管这近3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合计近3000亿元,但清华、北大两家就占据其中一半江山。 
    清华产业和北大产业,都需要证明自己的产业模式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13年底,清华控股集团以19.13亿元净利润成为最赚钱的高校企业,其一家的净利润就占去了整体高校企业净利润的23%。“记得2012年时,我们规划到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分别超千亿,但2014年年底,我们总资产就达到了1300亿元,发展超出预期。”在国家推进创业创新的进程中,徐井宏认为,清华控股从现在开始,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 

做中国特色的高校产业   
   《经理人》:“高校产业”这个词很具中国特色。为什么和全球高校相比,我们会有“高校产业”?又为什么我们的“高校产业”在产权方面仍然和高校牵连?能不能有一天完全自主,或者说,它的未来将会如何? 
    徐井宏:中国的高校企业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的时候,国家把很多重大科研任务交给高校,高校把这些科研任务做成成果后,就去评奖,后来就放在档案馆里,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高校成了高新技术的牵头人;之后,为了把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就开始设立高校企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直接孵化项目、驱动新产业,这个阶段就出现了两大问题——第一、教授的身份错位,到底是教授,还是企业主角?第二、企业是企业家的事业,有很多教授必然做不了企业家。但是,由于当时出于物质匮乏时期,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冲突起来。我还记得,在早期的高校企业中,一个简单的节能炉、汽车后视镜、炸鸡锅的发明和生产都会有一个巨大市场,这样的机遇完全是基于当时物质供不应求的特殊历史阶段。 
    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市场进入竞争状态后,很多企业具有研发能力的时候,我们所从事的这些低端产业就受到冲击。这个时候,技术转化为产品就需要更多的能力,如果仅有领先的技术,而没有市场化思维和行动,企业就会亏损,业务就会受到阻碍,另外,不懂市场规则,更可能出现财务管理混乱、公私不分,外部经济纠纷等等更多的其他问题。 
    当时,我们国家所有的高校企业,实际都是高校旗下各院系自己办的企业,而且还都是无限责任公司。所以2003年为规范这件事情,国家就以清华、北大为试点,成立各自高校经营性资产公司,清华叫做清华控股,北大就叫北大资产经营公司。 

   《经理人》:企业如果说产学研一体化,可以理解,但作为高校企业,也说产学研一体化,我始终觉得有些问题。因为很多教授在这些企业中任职,这样他的身份变成两重性,但做学问和商业本身是对立的,在利益驱动下,他如何沉下心去研究课题? 
    徐井宏:这还是有关规则和制度的问题。2003年之后,以清华、北大各自成立的高校经营性资产公司,实际是一场改制,当时国务院办公厅给教育部关于两家高校的公文中明确写明“两公司的设立,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规范,严格规范学校与公司的关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什么? 
    实际就是当学校的资产、产业的资产被严格区别开来后,学校注入产业资产,就承担有限责任。而对于人的处理问题上,清华采用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来是事业单位编制的,要继续做企业,就保留事业编制,但教授在做企业的阶段,其薪酬、待遇按照企业制度规定,只是给其保留学校资格,一旦不做企业,还可以回来。 
    另外,这样的制度也针对学生,他们可以休学创业,学校保留继续学习的资格。其实在硅谷,斯坦福大学就是这样带动这一地区创新的。 

   《经理人》:打开清华控股官网,看到的是众多的上市、控股、参股公司名单,这些产业怎样才能有效的资源配置和集中? 
    徐井宏:清华的产业不是一个行业,更不是一个形式,我认为可以叫做以科技创新为主业的综合性集团。 
    我本人,2012年在清华控股担任董事长,之前我是启迪控股的总裁,用12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清华科技园,现在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科技园。实际上,高校企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已经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高校产业需要重新整合、重新思考和重新转型,从清华控股的角度,我们的产业又应该做成什么样,我们说了五句话—— 
    首先,我们希望清华产业能做成高校产业的中国先锋和全球典范。尽管美国斯坦福这样世界一流的大学没有产业,但不代表中国不可以,其他地区不可以。韩国的前10所大学,在2012年和2013年也都纷纷建立了和我们类似的校办企业,所以这样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是必然的。其次,我们坚持针对高校产业自身优势,把清华产业做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世界级标杆,强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再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创新型企业三个层面——孵化、投资、运营的巨人。 
    最后的两句话,分别是发展理念和生态系统,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完善资本链,围绕资本链助力创新链,所以我们的生态系统是人才技术的交互迭代,产业资本市场的融合推进,孵化、投资和运营的协调发展。 

产融结合做大高校产业   
   《经理人》:清华此前和金融、资本关系不大,但现在要改变,说要学学北大。这句话,是否意味着在金融和资本领域方面,落后于北大的步伐? 
    徐井宏:过去10年有两个行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获得巨大发展,就是房地产和金融。本来由科技起家的北大产业就是抓住了这两大爆发性增长的行业机会实现突飞猛进,这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作为高校产业,我认为我们更重要的使命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在2012年之前,清华控股几乎没有涉及金融,都在踏踏实实做产品和销售,用销售收入做投入,以这样的速度显然做不大规模。后来我们启动了金融战略,但我们的金融战略是科技金融,宗旨有明确的八个字“实业为本,金融为用”,就是说,我们做的金融,一定是和我们的各院系科技、实业交互发展,并紧密相关。 

   《经理人》:在走金融与资本这条路上,你给清华控股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搭建母基金。为什么叫母基金,其功能是什么?具体怎么运作? 
徐井宏:和一般基金最大区别是,一般基金投在具体项目上,母基金是投在基金上,或者叫做基金的基金。我们这个母基金叫做紫荆资本,是2013年开始组建的,第一期为6亿,二期为25亿,目前正在筹划的三期准备扩展到50亿,同时,清华控股也在扩展并购基金、夹层基金和产业基金,打造全线的基金链条。 
去年4月,清华控股和印尼力宝集团还共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计划组建一个百亿的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在新型城镇化、科技实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事实上,在清华产业一系列的并购中,比如2013年7月,紫光集团就以海外融资的方式完成了对锐迪科的并购。目前我们对展讯的未来还在进一步整合运作中。   

   《经理人》:在金融战略上,清华控股还准备直接控股人寿保险公司,这如何体现清华控股提出的“实业为本,金融为用”? 
     徐井宏:由于国家对保险基金进入中小企业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开放,而清华控股的各产业,现在都面临着众多的机会,我们有太多的项目和创新能力,需要资本的支撑。因此,我们希望进入到金融领域,更需要一个金融平台,我们希望资本不要成为我们各产业的发展瓶颈,而要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动力。这符合我们提出的“实业为本,金融为用”这个宗旨。    未来的清华控股还将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努力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本优势,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在产业大整合中创新发展、超越发展。
             目前清华控股下属参控股上市公司中的同方股份、紫光股份、诚志股份、紫光古汉、同方国芯、同方泰德、同方友友、泰豪科技、桑德环境、沈阳机床、华控赛格等,沿着美好中国梦的伟大方向,牢牢把握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各自业务领域注重科技和实业的紧密结合,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同方股份更是集信息技术、智慧城市、节能环保、军工安防以及保险金融、科技创投于一身,充分体现了“科技+ 金融” 的发展战略,成为清华控股直属公司的运作大平台,科技实业和金融创投都得到了很好发展,已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我们应该相信,在伟大中国梦的指引下,在国企改革、科创推动、反腐促进等时代背景下,肩负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中国高校要写就写大文章、要绘就绘大蓝图、要出就出大成果,科技报国、金融搭台、实业兴帮,清华控股等更是责无旁贷!
     百年清华、千亿同方、万亿清控,也许就在眼前 ……
  (华星景程资管·拙政江南  再分享  2015.5.11)

全部讨论

2015-06-07 19:06

2015-06-06 14:38

大家想知道内幕麽

2015-06-05 23:58

清华产业中的同方股份、紫光股份、诚志股份、紫光古汉、同方国芯、泰豪科技、华控赛格;北大产业中的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北大医药、方正证券;交大系的新南洋、交大昂立;复旦系的复旦复华;浙大系的浙大网新、众合机电;南京大学的南大光电;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科技等等。

2015-05-27 22:03

博实股份不是高校概念吗?

2015-05-26 11:52

“我们应该相信,在伟大中国梦的指引下,在国企改革、科创推动、反腐促进等时代背景下,肩负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中国高校要写就写大文章、要绘就绘大蓝图、要出就出大成果,科技报国、金融搭台、实业兴帮,清华控股等更是责无旁贷! 百年清华、千亿同方、万亿清控,也许就在眼前”

2015-05-26 00:29

大家好,想听听真实内幕么

2015-05-22 12:41

我买了同济科技,好吗?

2015-05-12 20:57

高校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