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最具争议的几个问题(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4

1:目前榨菜是否被低估了:先说一个事实,把榨菜业绩退回三年前看,你会发现榨菜无论是利润增长,毛利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能比这种业绩还优秀的企业几乎是看不见了,市场最高甚至将其推向60倍的市盈,可见当时人们对于榨菜的狂热。甚至敢豪言称其为“榨茅”。可是最近三年的年报一出,市场却又将其打上了业绩难以增长,未来成长空间低迷的企业。市盈几年内又一下打到15左右。可企业内在价值变化真有这么大吗?借用《周期》中的一句话: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或者下行阶段都会走过头,这种周期走过头的现象,都是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过度摆动导致的。这时候我们将视角退回三年前,我们是愿意以一个三四十倍甚至四五十倍的估值买下一个迅速增长并且前景明确的企业(当时可没人知道提价会大幅影响业绩)还是愿意以一个十几倍市盈买下一个基本面稳健但出现增长乏力的企业。举一些例子,虽然例子总会伴随的偏颇,但也具备一些参考性。前几年的东阿阿胶,因为大幅提价导致库存事件,业绩估值也遭受了戴维斯双杀,再早些的白酒塑化剂,禁酒令,其实都反应出人们对于企业未来的担忧,可是在那时买入的,几乎造成不了什么亏损,甚至还有大幅的盈利。因为有个很简单的逻辑在,高估值买入高成长,必须企业一直维持高成长,而高成长的预期往往很难实现,而低估值买入低成长,在低预期的情况下,常常会有业绩超出预期的时候。目前在增长与估值这块,我更愿意选择一家基本面稳定,并且估值不高的企业,去享受它可能出现的业绩增长并且估值抬升的戴维斯双击。所以当下这个位置,我是可以说是在中等仓位的布局了,只留下3成的资金做最后的抄底,我是已经满意现在的价格了。毕竟过度的追求低估何尝也不是一种贪婪。

2:未来企业是否还能继续以往增长,第二增长曲线到底何时会出现。个人认为往往大分歧下才会有超额利润,现在市场上会有比较极端的两批人,一批是认为业绩已经停滞,第二增长曲线难以出现,并且提价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同时企业分红如此低下,还有定增扩产那么多的产能根本消化不掉。完全的不看好。另一批则认为是极其稳定的弱周期重消费型行业,是一家非常优秀的现金流企业,同时还伴随着一点点能够增长的预期,来满足他的戴维斯双击。但其实事情大概率总会在不好不坏处一直跌跌撞撞的成长下去。这边泡菜萝卜的增长有些许停滞,那么榨菜酱与餐饮端就想着把营收补上,但你非要说看不到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那也确实没有一个能和榨菜一样独当一面的产品。目前企业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总结了几点主要矛盾:1,在绿色健康的长远发展道路和目前消费者认可口味之间的矛盾做抉择,企业的长期发展打算将企业朝着绿色健康化方向,开始推出一些减盐更加健康的产品,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调味品以及酱腌菜是很认口味的,并且口味的培养非常困难,随意的更改很容易葬送一个优秀的品牌,现在不仅开始减盐,并且还在22年换了新的包装。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在这种口味培养方面已经算是大刀阔斧了,想想当年的老干妈换辣椒和可口可乐换配方事件,都对业绩造成过不小的影响。2,企业不断上涨的价格与消费者品牌选择之间的矛盾,榨菜05年就开始提价了,同时每次提价都能伴随着业绩的快速增长,只要利润有些停滞,我就提价来创造更高的利润,这办法可以说是屡试不爽,换做是你,你会不会有着将提价创收放在营收创收的前面。很明显管理层也会这么考虑,只要业绩停滞,我就试着涨价,而现在不同了,我发现涨价有点涨不动了,你突然要让我试着去扩大营收,这种从涨价创收到增大营收战略层面的转变是需要时间的。换做是谁都会有些不习惯。加上最主要管理层的调换,想想当年一家临近破产的榨菜小作坊,被董事长一手带出来,其中定会有不少经销商主心骨跟随着企业一起成长,或许当年董事长的魅力对于这批跟着的经销商而言,不下于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不了解的可以看看当年董事长力排众异带领乌江杀出重围的案例)而董事长的跟换必然会导致一部分经销商的积极性下降甚至调休转行。新董事长也要慢慢培育自己的势力。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现在所处的经济环境,很明显是一个消费降级的情况,这波涨价是让出了不少的消费者给同行了,并且不少地区乌江榨菜货架边上搞了一圈的杂牌涪陵榨菜包围他,消费者因为价格的原因会选择类似的涪陵榨菜。3,第二增长曲线依靠谁为最合适发力对象的矛盾,在销售费用这块很明显可以看出管理层是有些犹豫的。一者是继续为我的榨菜打广告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二来是我自己也没确定是依靠萝卜,榨菜,还是榨菜酱来作为我的第二增长曲线。我们看21年的财报,主营产品是榨菜,萝卜,泡菜,下饭菜。到了22年就成了榨菜,下饭菜,调味菜和下饭酱,23年更直接,榨菜,下饭菜,调味菜,与榨菜酱。这里单独将榨菜酱写出其实也能反应出公司对于榨菜酱的决心,似乎有种想将萝卜泡菜的接力棒交给榨菜酱。接着我也看了淘宝与京东,发现榨菜酱口碑也是不错的,所以不排除公司将榨菜酱作为第二重心。个人主观觉得其实榨菜酱不仅是行业的一次创新,更能提升乌江榨菜的品牌力,甚至可以打造一个类似仲景香菇酱的品牌。玩的溜的话或许能成为一个大单品。所以先不说未来业绩会如何,我们先算算这波涪陵榨菜吃下了怎么样的一记组合拳,上来直接两记重摆拳,经济下行人们的消费降级同时伴随着疫情后时代人们对商超依赖的减少,而你直接拿脸接拳,告诉所有人我乌江要涨价,明摆着告诉别人2元的市场你们拿去。然后看着对方产品的侵占,我直接换董事长,换包装,换口味。等于双手叉腰告诉对手来打我。就这种劣势局,但凡有一个出现在我公司,直接业绩下降百分之二十都是撒撒水,然后乌江硬接这波组合拳,却依旧交出了这份稳定的业绩。如果有过自己创业经营公司的就知道,这一招有多么难接了。现在反过来说,未来业绩是否有增长的可能,我个人感觉是必须的,哪怕第二增长曲线没有很快出现,有许多都是短期的问题是可以改善的。要知道乌江榨菜对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并没有用心在做,而财报里越来越明确扩大营收的方向,未来还是有不错增长空间的。

3:低效的分红与看似毫无意义的定增扩产。这个问题我也思来想去了很久,最终觉得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站在我们投资者的角度,这问题可以说是无奈并且愤怒,手里捏着那么多钱,然后去看你在做什么,结果财报一看钱全部都存银行。同时这个扩产也是。站在我们投资者角度不仅资金占用明显,拉低了净资产收益率,而且低效的分红还会影响公司股价的走势。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以涪陵区第二大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加上我们当时的政策上去看,似乎又都能解释的通。就算退一万步来说,未来我如此高的毛利率,我市场都能接受,我让利一部分给消费者,把低端市场也给抢回来,也是一条出路。并且榨菜的生长条件苛刻,也只有涪陵,浙江部分地区能种出最可口的榨菜。我这波操作直接像是和整个榨菜市场宣布,日后我老大就要拿走这么多市场,你们其他的品牌自己看着办。当然这里也是因为自己买入后而往好的方面想。毕竟买入后就很难在客观分析企业了。

最后总结:因为自己也买入了不少仓位,所以分析总会代入自己主观想法,第一笔观察仓买在了18元左右的位置,后续在15元左右加了一笔,二月份在12元也加了一笔,对于一支股票的仓位,我不会超过百分之20,所以现在个股仓位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占总体仓位的百分之十四以上。后续应该会继续对榨菜多元化拓展争议,管理层关注度从进货端转向出货端,销售费用的运用以及离谱的毛利率净利率方面做出些自己的看法。#涪陵榨菜#

全部讨论

04-22 05:53

榨菜的对象主体依然是老百姓,便宜实惠才是关键;经济好的背景下低价商品的敏感性较低;但是现在的环境大家不得不放大来看价格,一个榨菜卖的比同品类贵了50%,我说实话我宁愿选择其他榨菜,榨菜就是榨菜不具有商品可不替代性,高定价的乌江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不具备任何优势。

04-22 17:13

其实榨菜也是房地产关联股

04-22 11:55

价格超出太多连续提价,这个任何产品都不行。茅台也不行。榨菜算好的了。估计会老实老实一阵子。估计要好几年能保持就可以。不恶化报表就行。如果恶性通胀来临还是希望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