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热 为什么房价上涨乏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土地成交量价齐升

 

虽然“土地财政”备受争议,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如果没有“土地财政”,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8月26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百城居住用地成交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土地成交量价齐升。1-7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366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1-7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价格为608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8%。

 

第二,从地价涨幅来看,城市分化明显。1-7月份,32个二线城市居住用地价格为617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5%。但是,银川、昆明、厦门、西安、成都、长春和呼和浩特这7个城市的地价涨幅超过20%,而地价上涨最快的城市——银川,涨幅达到81%。

 

第三,从土地出让金收入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表现活跃。1-7月份,64个三四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149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韶关、中山和淮南等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排名前列。

 

第四,从土地成交面积来看,三四线城市最为活跃。1-7月份,64个三四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149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表现也很突出。受粤港澳大湾区等规划影响,大湾区城市潜在的用地需求大增,地方政府供地节奏明显加快。韶关、中山、东莞和深圳等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均超过了200%的水平。

 

房企融资收紧,划定“三条红线”

 

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房地产业融资环境有所放松,所以房企发债规模普遍较高。

 

根据中指院的数据显示,7月份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42亿元,同比增长29.1%,环比增长86.1%;过去3个月海外债连续增长,7月发行规模508亿元,环比增长30.6%。同期房企信用债平均票面利率为5%,环比提高0.6%,创下2月份疫情暴发以来的利率新高。

 

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出台新规,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设置了“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随着房企融资管理“三条红线”新政的渐行渐近,对于视现金流为生命线的房企而言,这意味着融资将变得更加艰难。

 

从近期土地市场,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的表现来看,面临一定的土地财政困境才导致供地量的增加,而一些房企出于成本考虑,也会选择重点三四线城市拿地。两相叠加,才使得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表现突出。

然而,房企融资的收紧是在根本上阻断了行业原来野蛮粗放的资金吸纳方式,而对于那些融资过激、负债过高的房企而言,由于资金流受限,反映到土地市场上,则其拿地节奏自然会放缓。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稳地价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今年7月24日国务院房地产工作座谈会、8月20日央行住建部的房企座谈会,都提到了长效机制建立的问题。地价稳则房价稳,后续依然需要规范各地土地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