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地不再是房企硬核,高周转模式还能维系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是“环环有房”的第225篇原创。

在9月25日于香港举行的2019财年业绩新闻发布会上,郑氏家族旗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宣布:

将与非盈利机构“要有光”合作,以象征式的1港币租金,捐出香港28000平方英尺(约2601平方米)地皮兴建社会房屋,以帮助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同时,新世界后续将持续加码,合计拨出300万平方英尺农地(约27万平方米)兴建社会房屋,舒缓基层居住压力,帮助建设社会。由此,新世界发展成为香港首家无偿捐地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企业。

南方都市报据此认为,郑氏家族无偿捐地27万平助香港建房,或惠及上万港民。香港多年来的居住难题,或有望在今后得到缓解。

在目前国家唉三番五次强调调控不会放松的大背景下,香港首家房企无偿捐地的新闻格外引人注目。就环环来看,新世界捐地这事,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起码有着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未来,“大地主”未必是好事儿。

土地对于房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储备,就相当于垄断了上游资源。而垄断上游资源这种玩法和套路其实一点也不新鲜、不刺激。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内地房地产的鼻祖——香港四大家族玩剩的,而且在其他行业里,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案例。

想当年中国彩电大战,长虹一枝独秀,康佳、TCL、创维等紧随其后,不断上演着三国杀和四方大战,一时间狼烟四起,价格战打得难解难分。

而长虹掌门人倪润峰当年就使过垄断上游资源这一招,通过垄断彩管资源来快速抢占市场。不幸的是,这一招并没使好。原因不在于倪老板魄力不够,而是那些上游彩管企业见利忘义,在小恩小惠面前瞬间倒戈。经此一役,长虹一蹶不振,后来者TCL顺势上位至今。

对于内地房企而言,虽然在紧锣密鼓的调控之下,曾经风光无比的地王近年来偃旗息鼓,但土地储备仍是大佬们花式炫富秀肌肉的手段之一。那些占据排行榜TOP10的房企,无不拥有大量的土地。

举个栗子。曾经名列“华南五虎”的合生创展,如今虽然被称为“过气虎”,却也因为土地储备的强大而被誉为隐性富豪。当然,这种玩法,比起李超人在内地一线城市买地晒地数十年而按兵不动,一出手十倍二十掊收益进帐的大手笔,仍是小儿科。

不过,郑氏家族捐地的新闻恰恰说明:未来,大地主未必是好事儿。另外,内地与香港还是有所不同,虽缺地但也并非真的到如此地步。如果集体建设用地开闸入市,土地储备还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

第二,房企追求规模和高周转的模式面临挑战。

对房企而言,小而美或许比尾大不掉要健康、活得久。房企对规模对追逐,一段时间里仿佛成为几大巨头的军备竞赛。最明显的是碧桂园融创万科恒大等巨头,追求高周转高增长,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这么做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各地频发的建筑质量问题就是最好的注解。

难怪有行内人士毫不讳言地提醒这两三年的房子不要买,不要住,其所指不言而喻。这一幕,不禁使人遥想起上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朴正熙执政期间创造了“汉江奇迹”,可若干年后却频频爆发各种各类的重大安全事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某种意义上说,香港的今天就是内地的明天,如果仅仅是指房地产的话。借用李超人的一句话,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用在房地产上,同样无比贴切。

第三,房地产行业不能与民争利,完全市场化是行不通的。

内地某些专家学者以城镇化、城市化、旧改棚改为噱头,认为房地产还有二十年的好日子,未来最贵的仍旧是房子,更有甚者认为三五十万一平方不是梦。这些言论给了太多人只涨不跌的预期,但去年以来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特别是今年假阳春后的跌跌不休,让市场看到了此轮调控的决心。

尽管今年以来经济遇到史上严峻的挑战,按照过往经验早已具备了启动房地产刺激经济的所有必要条件,但涨跌幅硬是被控制在小数点后多少位,把一个“稳”字执行得相当到位。

房地产行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场化运作是被鼓励的,但越来越多的执政和行业人士认识到,完全市场化是根本行不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新世界率先大规模捐地的举动,形成羊群效应,带动其他三大地产商也采取积极行动。香港住房这个老大难问题因此得以破局,也是有可能的。

环环有房 已入驻

头条、搜狐、企鹅、网易、大鱼、雪球、大风、百家

微博、焦点、房天下、兔博士、问房、凤凰金融社区

招商银行app

等 自媒体平台

投稿与合作请加微信:17710516600

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环环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