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创业者早就抛弃了成为百年老店的奢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多数企业能活过首年,只有一半能活到10岁

第一个数字比较“血淋淋”。

过去十年新成立的企业当中,平均每年只有92%的企业能够活过第一年。

从各年的具体数字来看,2014年成立的企业当中,有93%的选手度过了第一年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这个数字也长期保持在同一水平。

转折点出现于2020年前后。从2018年到2021年,企业的一年生存率出现了明显滑坡。最低点出现在2021年,当年成立的企业只有88.5%能够存活,超一成企业出师未捷身先死。

2023年,告别了疫情影响后,企业的一年存活率达到了10年来的最高水平。该年成立的企业当中,有93.9%的公司度过了首年考验。

当我们拉长时间线,一个比较直观的数字是,2014年创立的1223.8万家企业当中,只有50.5%的企业活到了10岁——这意味着企业艰难生存的时代里,有一半企业会在10年内死去。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们只能是百年老店发展路上的陪跑选手。

02#

近十年总共诞生了2.29亿家新企业

截至2023年年底,近十年中国新增企业总量近2.29亿家。自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驱动以来,十年间中国新增企业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0.58%

从历年新增企业增速来看,2017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2017年前,中国每年新增企业增速维持在15%以上。但自2018年起,这一数字开始波动式下跌,至2022年大幅降至最低点,仅0.2%。

不过,2023年,中国新增企业注册量共计3345.92万家,日均新设企业超9万家,达到近十年最高值;新增企业增速也较2022年有明显抬升,达到13.5%。

03#

新企业的三年存活率只有76%

数据中比较清晰的另一点是,企业成立的前三年生死攸关。

2014—2023年期间成立的公司当中,能活过第三年的企业只有76.0%。


在企业成立的前三年时间里,每一年都会有8.2%、9.4%和6.4%的企业“阵亡”,这也意味着,前三年就会有近1/4的企业结束生命。相较于第四到第十年的淘汰率数据,新生企业的“阵亡率”是居高不下的。

04#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集中了一半新注册企业

2014—2023年的十年间,不同行业新注册企业的数量,活跃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但相对稳定的是,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长期稳居榜单前两名,两者的新增企业数合计,占当年所有行业新增企业数的50%—60%

除了上述两大主要行业,居民服务业和租赁商务业也是新注册企业最集中的地方。整体而言,这四大行业的新增企业数在2014—2019年间稳步增长。

但随后受多重外部因素影响,各类消费出现了下滑。进而在2020年和2022年,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租赁商务行业的新增企业数都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情况。

05#

83.3%的注/吊销企业集中在五大行业

过去十年,每一年注/吊销的企业,也有约83.3%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商务、居民服务和制造业这五大行业中。

因为批发零售业企业的注册量最大,所以在各年注/吊销企业中的比例也最高。从2014年到2023年,批发零售业大致在注/吊销的企业中占据半壁江山。

06#

9.6%的新注册公司集中在广东省

2014—2023年,总共诞生的2.29亿家新注册企业中,广东省的新增企业是最多的,达到了2200.98万家,占全国总数的9.6%。

在广东之后,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以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

企业数量和生产力直接正相关。以2023年各省GDP排名为例,上榜TOP10的省份中,有8个大省也位列新增企业数量TOP10榜单中。

07#

激烈竞争让三年存活率降低了11个百分点

愈发激烈的商业竞争,正在加速提升企业的3年死亡率。

2014—2015年,能够存活超过3年的企业超过8成。但在2016年之后,企业的3年存活率不断下降,直到2021年下降至71%,总体下降11个百分点。

为什么现在的新公司死得越来越快了?大多因为缺钱。

2022年初,DT财经在《5年内超15000家创业公司死亡,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中总结道,在存在感最强的5条死因中,烧钱、融资能力不足和现金流断裂这3条都跟资金有关。

“到处有热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本早已变得谨慎。通过亏钱换市场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所有行业、所有公司,绝大多数创业者只能通过另辟蹊径、精准打击消费痛点等形式,寻找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

或许今天创业者早就抛弃了成为百年老店的奢望,而是更希望能够活过今晚,成为“存活下来”当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