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公告显示,该公司发行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2023年6月到期8.1%优先票据(“2023年6月票据”)项下一笔金额为1279.8万美元的利息已于2022年6月9日到期应付。融信中国有30天宽限期支付该利息。截至本公告日期,该公司尚未支付有关款项。

融信中国公告称,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公司已累计净偿付公开债券及各类有息债务及相关利息近300亿元人民币。

融信中国表示,虽然公司已尽最大努力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但由于该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集团的经营及资金状况已受到明显影响、未来偿债能力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融信中国发行并在新交所上市的2023年12月到期7.35%优先票据(“2023年12月票据”)项下一笔金额为1506.75万美元的利息已于2022年6月15日到期应付。该公司有30天宽限期支付该利息。截至本公告日期,融信中国尚未支付有关款项。

值得一提的是,融信中国不久前宣布了两笔债券进行展期。

据悉,自6月中旬以来,融信一直在寻求债券持有人的支持,希望大额持有人,包括一家中国四大银行和两家国有信托公司,仅回售手上持有的15%的债券,以避免因为资金有缺口对这两只债券做正式展期。然而,大多数持有人最后还是决定行使回售权。

融信此前希望从受限的监管账户中提取预售资金兑付债券的努力也没有成功。由于最近上海爆发新冠疫情,融信在上海的物业开盘也被推迟,销售回流不及预期。

融信危机牵连楼盘与员工

实际上,“融信系”的资金危机已影响至一线楼盘和公司员工。

6月中旬,上海市嘉定区融信海纳印象项目的多名业主向媒体反映,他们于去年购买的海纳印象项目已停工超过7个月。该项目为“融信系”独立操盘,已于去年清盘(共4期),均价59000元/平方米。开发企业为上海融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关系为苏州融廷置业有限公司100%持股——该公司大股东系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业主们多方查证发现,融信海纳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余额仅约6亿元,而尚未发放的三四期业主按揭贷款约为5.97亿元,可以初步估算出项目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余额,恐无法支撑楼盘完工、办理产证、偿还开发贷,存在的烂尾风险。

与此同时,多名融信前员工也于6月上旬反映,公司反复暗示此前他们投入的“跟投款”兑付无具体时间表,只能通过抵房的方式返还。据悉,融信集团的员工收到了一则通知,要求员工退出跟投,改为拼团购房,直接用跟投款来抵房,如果不同意退出,鉴于现状,融信将无法承诺返本分红的时间。

此外,据其透露,“融信系”在杭州的多个项目已经被抛售和出让股权的情况。

伴随着楼盘停工、项目转让、拖欠跟投款、裁员疑云等消息频出,内忧外困之下隐藏着融信中国的深层经营风险。

闵系兄弟房企渡劫

在融信之前,其兄弟房企正荣集团已经爆雷,或者多少也拖累了融信。

正荣集团创始人欧宗荣出生于1964年,福建莆田人。兄弟三人中,大哥欧宗金创建福建欧氏投资集团,老三欧宗洪执掌融信,2018年融信与正荣同时迈入千亿房企行列。

融信危机初露端倪在年初“难产”的年报,3月31日晚间,融信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坐着末班车到来。

此次延期,对融信来说就如同一次“蝴蝶效应”。公布延期发布年报决定之后,穆迪、惠誉纷纷下调融信中国的信用评级。

其中,穆迪融信中国的公司家族评级(CFR)从“B3”下调至“Caa1”,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从“Caa1”下调至“Caa2”,评级展望仍为“负面”;惠誉则将融信中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从“B-”下调至“CCC”,并将融信中国的未偿美元高级票据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下调至“CCC”,回收评级维持在“RR4”。

评级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普华永道辞去融信中国的审计师职务以及推迟公布其2021年度的财报。

不过,2021年的融信便在努力做债务瘦身,截至去年末,融信中国有息借款余额为568亿元,净负债比率进一步优化为66%,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6%。据统计,2021全年其累计回购1.24亿美金债券,包括8月、11月及12月的到期债券都提前偿还。

到了2022年,融信依旧在积极偿还债务。但还债的速度赶不上债务大山的速度。

相比于债务,融信在经营及回款能力方面亦受行业大势影响。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信中国连同其附属公司及其联合营公司总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387.37亿元,同比减少53.3%。

最新公告中,融信表示,集团已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平稳经营和提升流动性,包括但不限于加强销售和回款力度、拓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合理节约经营成本、对部分现有债务商讨展期、出售若干资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