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东信摘要--1981年高通胀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981年股东信摘要:

      营业利润约为四千万美元,较1979年的四千二百万减少,期初股东权益报酬率(持有股权投资以原始成本计)亦从去年的17.8%滑落至15.2%。

     无控股权之盈余:去年谈到的透视盈余,有部分利润留在参股企业里,企业再用这部分资金产生更多利润,虽然没有记到伯克希尔的会计账上,但是长期来看最终市场价格会与企业价值同步。整体而言,无控制权公司的经济竞争力反而比具控制权公司的公司来得佳,可能的原因是在股票市场上我们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部分优秀企业的股权,而若要透过并购谈判的方式买下整家公司,其平均价格可能远高于市价。(腾讯的价值同理)

     吐槽管理层并购:老巴的原则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部分优秀公司的股权,而管理层则喜欢以2倍价格买下全部。对于这种行为,归纳出三种动机:

(1)领导阶层很少有缺少动物天性的,且时时散发出好动与战斗的意念。

(2)大部分的公司或企业与其经营阶层,多以“规模”而非“获利”,作为衡量自己或别人的标准。

(3)大部分的经营阶层相信青蛙会变王子,并且认为只要被他们优异的管理能力一吻,被并购的公司便能脱胎换骨。

      讲述了好的并购的标准:第一类,企业本身处于极佳的竞争环境中,能轻松抵抗通胀且不需要过多资本开支;第二类,企业有着极其优秀的管理层,能化腐朽为神奇,或者将平凡的事业经营得非常伟大。

      继续讲通胀对投资的影响, 并讲述过去(无高通胀)好公司的标准:过去数十年来,一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只要超过10%,便能被归类为一家优良企业,所以当我们把一块钱投入到这家公司,其将来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大于一块钱,(考虑到当时长期债券收益率约为5%,而免税公债则约3%),即使加计税负的话,实际到投资人手中仍能有6%-8%。股票市场认同这种道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家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11%的公司,其市价可以涨到约净值的一点五倍,而这些公司所产生的附加价值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