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泰医疗(迈瑞医疗入股的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回复:5喜欢:7

$惠泰医疗(SH688617)$ $心脉医疗(SH688016)$

- 赛道十分优异,天花板高,医疗器械里高值耗材里,渗透率和国产替代率都目前相对低。

- 惠泰医疗,冠脉介入领先地位,外周血管介入布局也可以。

-心脉医疗也不错,主动脉介入领先地位,外周血管介入布局领先

- 渗透率有5-10倍提升空间。国产替代也有5倍左右提升空间。可能有整体公司成长空间有20倍。

- 有十年十倍股的潜质,迈瑞收购可能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唯一的问题是看看竞争问题,扩量的时候能不能量价齐升。


网页链接

惠泰医疗主营产品包括电生理产品和血管介入产品,属于高值耗材,包含心血管介入器械、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和心脏电生理耗材。

同行业的相关公司中,微电生理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创新医疗器械;心脉医疗主营业务涵盖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包括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术中支架、药物球囊扩张导管以及外周血管支架、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先健科技主营业务包括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外周血管病业务及起搏电生理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及左心耳封堵器、腔静脉滤器及覆膜支架、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及心脏起搏电极导线。这几家公司近几年的业绩均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心血管高值医疗器械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例如,心脏电生理手术用于治疗房颤和室上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房颤患者人数2023年约1234万人,室上速患者人数2023年约343万人,合计超1500万人。然而目前中国电生理手术渗透率仍低,2023年电生理手术的两大术式房颤及室上速手术渗透率分别约为1%和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中国电生理手术渗透率为128.5台/百万人,仅为美国的1/10左右,主要受限于疾病早筛尚未推广、手术难度较高、术者紧缺、手术价格较高等因素。

例如,主动脉介入手术方面,据立鼎产业研究院和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8年全球主动脉介入手术达21.6万台,其中美国占比50%,中国仅占13.8%;美国腔内治疗渗透率为3.1%,而中国仅为1.6%。冠脉PCI手术方面,中国冠脉PCI手术量2018年为656人次/百万人,而同期美国达到2907人次/百万人,是中国渗透率的4倍以上,日本达到2242人次/百万人,约是中国的3.4倍。

中国心血管高值医疗器械不仅渗透率较低,国产化率也很低,这同时也说明该领域的成长空间巨大。

分领域来看,目前中国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发展处于早期阶段,所采用的器械主要以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巴德等进口厂商为主,国产化率还不到10%。冠脉介入器械领域,除支架类产品外,冠脉通路类产品仍然由外资品牌所主导,2019年,中国冠脉介入市场国产占比仅为12%。

电生理方面,据浦银国际,中国国产电生理品牌上市晚于外资品牌,在技术上与进口厂家有一定差距,中国电生理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外资品牌占比约90%。2020年电生理器械国产化率不足10%,其中房颤领域国产化率仅约1%,其主因为此前手术必需的高密度标测及压力消融导管长期被外资厂商占据,国产厂家此前并无相关获批组套产品,不过目前,国产品牌中,微电生理的相关产品于2022年获批上市,已实现国产突破。

值得说明的是,目前中国冠脉支架领域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带量采购政策后冠脉支架价格最高降幅达96%左右,这将使得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支架领域国产产品在获批后,通过性价比的优势在全国实现快速渗透,华安证券认为,在冠脉通路产品领域,国产厂家在材料上、工艺上通过近些年的积累,与外资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随PCI手术渗透率提升,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显著增长。

主动脉介入器械方面,据西南证券,由于外资厂家起步较早,相对国产产品技术水平更高,目前中国仍以外资厂家产品为主,进口产品目前在医院的产品渗透率相对国产产品更高。2018年,美敦力在中国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和腹主动脉支架市场分别占据38%和37%的市场份额,均位列第一。国产厂商心脉医疗先健科技在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中分别占据26%、23%的份额,在腹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中分别占据21%、15%的份额。不过,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国产产品进口替代趋势进一步加强,2021年,国内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中,国产产品手术量合计已达60.2%,腹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中,国产产品手术量合计占比43.9%。未来随着国内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国产厂商凭借性价比优势,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攀升。

网页链接

按照治疗部位不同,可以将血管介入器械分为冠脉介入器械、主动脉介入器械、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和脑血管介入器械四类。一起来看看这四个赛道在国内的情况吧。

相较于主动脉、外周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早,因而发展相对成熟。尤其是冠脉支架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实现国产替代。数据显示,国产三大品牌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共占据国内冠脉支架60%以上市场份额。

冠脉通路器械方面,依旧以进口产品为主,主要由泰尔茂、美敦力雅培等外资品牌主导,尤其导引导丝、导引导管和微导管等国产注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足外资品牌的1/3,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企业起步较晚,技术工艺不够成熟,而血管介入器械研发壁垒较高,为医工交叉性质,而且制成导丝、导管的原材料要求高,从原材料到最后成品的参数性质、工艺流程相当复杂。

不过,也有一些国内企业取得了突破。比如深圳的惠泰医疗这家坐拥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介入和OEM(代工)四大板块的医疗企业。其主要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通路耗材,撑起了企业收入的半壁江山——2022年创收5.69亿元,同比增长了49.08%。

据介绍,惠泰医疗的冠脉通路产品主要包括导引导丝、微导管、球囊、造影导丝及导管等。其中,冠脉导引延伸导管和薄壁鞘(血管鞘组)为国产独家产品;微导管(冠脉应用)和可调阀导管鞘(导管鞘组)为国内首个获得注册证的国产同类产品。该产品线可满足冠脉介入手术中桡/股动脉穿刺术、冠脉造影、建立通路等三个重要步骤的临床需求。

浦东也有一家企业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申淇医疗”)自主研发的具备“介入无植入”特性的swide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突破涂层技术限制,保障药物顺利到达病变血管并被血管吸收,遏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却又不留下植入物。

2021年swide销售额超亿元,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打破了德国贝朗SeQuentPlease产品的垄断,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治疗选择,更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领域竖起了一面国产旗帜。

由于主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及医疗器械进入中国的时间明显晚于冠脉介入治疗,因此我国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尚在发展早期,在这一领域国内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美敦力、戈尔、心脉医疗先健科技等。其中,在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目前国产产品已初步对进口产品实现了替代。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中,国产产品的手术量占比已达到60.2%。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报,目前我国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按产品出厂价计算,2021年中国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规模为24.0亿元,预计2023年达到33.7亿元。2021年到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6.7%。

在这一领域具有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主要包括上海心脉医疗、深圳先健医疗和北京华脉泰科等。

心脉医疗在主动脉领域深耕多年,已上市产品覆盖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多个病种,市占率持续领先。其中明星产品Cratos®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克服了内漏、脑梗、脊髓缺血等问题,解决一体式分支支架导入和定位难题,是全球首款将适应症拓展到主动脉弓部的支架。

去年,心脉医疗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以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此外,据心脉医疗官微消息,其 Cratos®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于近日完成了上市前临床试验最后一例患者的入组。这标志着Cratos®分支型支架顺利完成全部上市前临床植入。

由于国内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起步时间较晚,且多为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储备、研发实力、资金实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还很大。因此,国内这一领域无论动脉还是静脉,主要市场份额仍由包括美敦力、戈尔、库克医疗等在内的国外企业所占据,他们能够系统地提供相关耗材,是国内市场的主流,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5%。

不过,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驱使下,国内外周血管介入器械企业,如归创通桥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先瑞达、先健科技,不断创新产品、突破关键技术、引进先进技术,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心脉医疗有扩张球囊和药物球囊;先健科技有腔静脉滤器;先瑞达有药物球囊和扩张球囊。

据介绍,目前心脉医疗已布局静脉支架、吸栓装置和滤器治疗深静脉血栓等外周静脉血管介入产品,预计于2024-2027年陆续上市,同时布局了药物洗脱支架等外周动脉血管介入产品,预计于2023-2028年陆续上市。

脑血管介入又称神经介入,主要是以微创手术形式,利用医疗器械和技术预防并治疗脑卒中。近年来,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位居前列,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尽管神经介入治疗需求不断提升,但总体来说手术普及率仍较低,而且由于我国神经介入器械起步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内主要市场份额长期被美敦力史赛克、MicroVention、强生医疗等国际医疗巨头占据(约为87%),核心介入器械更是几乎被外资垄断,导致手术费用居高不下。

不过,也因为国内神经介入赛道壁垒高、增长快、渗透率低,加上在国内政策和资本的支持下,近年来大量本土企业涌入尚处于蓝海市场的神经介入赛道,国产品牌技术不断积累,逐渐成功研发出弹簧圈、微导管、取栓支架、密网支架等产品,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凭借较高的性价比,患者对国产产品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神经介入器械国产替代趋势初步形成。

微创脑科学沛嘉医疗归创通桥心玮医疗先瑞达医疗赛诺医疗、康德莱医械等纷纷成功上市;沃比医疗、维心医疗、艾柯医疗等吸金能力拉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有120多款神经介入产品获批。

比如,位于张江医谷的沃比医疗,自主研发了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医生手术时,只需要弯折推送杆末端的折断点,就可以实现弹簧圈的即刻解脱,解脱时间平均不超过1.5秒,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该产品是国内首个获得美国FDA、欧盟CE和日本PMDA认证的神经介入栓塞产品,不仅打破了神经介入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际巨头的垄断,用国际一流的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还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在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市场形成销售规模,与美敦力等国际巨头竞争并获得了国际认可。

再如,微创脑科学,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颅内覆膜支架,实现了动脉瘤的有效隔绝以及复杂、宽颈和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

全部讨论

04-05 09:24

这篇文章的数字太老旧了,如果按照这篇文章推算,和真实情况相差甚远。举个例子,今年年初的微导管集采埃普特已经占据了40以上份额。考虑到泰尔茂丢标因素,微导管本次真实占比50%以上了,就是听说降价幅度有点狠。

04-05 09:27

现场市场一直担心集采后冠脉通路利润受损,支架大降价后,第二轮集采,支架还涨价了。冠脉通路未来大概率也是这样的路径

04-06 00:09

心脉、赛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