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15章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正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第四声)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古时候那些善于行道的人,有种说不出(微妙:精深复杂,难以捉摸)的灵通(灵通:精神上的感应。其聪慧无法描述、其知识无法穷尽,其行为无法仿效,其意志无法深究),似乎知天通地,灵性十足,深不可测(识:知、识别、辨别)。正是(夫:助词)因为(唯:因为、虽然、纵使)他们是那么的深不可测,所以我只能勉强地尝试着描述一下他们的样子(容:容貌):他们的行动(豫:出行)是那么的审慎,如同(若:如同、像)冬天踩着冰过河;他们的思绪(犹:通“猷”,谋划)是那么的缜密,就像害怕骚扰到四方的邻居;他们的举止(俨:敬、整理、庄重)是那么的谦恭,就像去别人家做客(其:助词、无意义,增加一个音节);他们的发髻(涣:流散、盛貌)是那么的随意,就像春天的冰雪融化(释:放开、消散、融化);他们的品行(敦:敦厚、笃实、样子)是那么的淳朴啊,就像未经雕琢的木材;他们精神(旷:空旷、开朗、心胸)是那么的豁达,就像幽深的山谷;他们的日子(混:混同、混穷)是那么的苟且和平凡(浊:脏、庸俗),就像馄饨(浊:脏、庸俗)的江水。

谁(孰:谁、哪个、什么)能让浑浊的江水慢慢地平静下来并悠悠(徐:缓、慢慢地)地澄清?谁能让死水一样的社会慢慢地运动起来并徐徐地富有生气?能保持(保:养也、保有、仗持)这样道法的人(行动审慎,谋划缜密,举止谦恭、外貌随和、品行淳朴、心胸豁达、日子平凡),永远不会试图自我满足。正是因为这种不自满,所以才能弃旧换新(蔽:遮掩、屏蔽),不断追求,生生不息。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完全可以媲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但整整早了大致1500年,其中的道家应该算是中国哲学、医学、化学的开拓者,而另一大家墨家则是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的始作俑者。但可惜的是,这一辉煌时期在国家制度层面上,止步于秦所建立的大一统模式,而在社会人文层面上,则终止于汉代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