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新基建投资框架初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国联低空经济系列报告】——国联军工

达到的效果:解决空域放开后新的飞行特点带来的飞行难题

-解决飞行高度下探、飞行密度增加、多种异构飞行器的飞行耦合以及集中式向分布式的发展为低空带来了诸如频谱资源管理难、网络资源配置难、空域资源监管难等问题,难点之一是厘清建设思路、统筹规划管理(更多机构调研关注:股市调研)

投资建议:关注具备“一站式”解决能力的总包商以及各地交通厅背景企业

具体手段1: “软基建”角度或重点发展低空航路设计和低空空管转型

-类比于地面交通,数字航路建设或为低空空域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以北斗网格码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空域管理办法,为空域的高密度管理提供可能;传统空管由民航局牵头,总体结构较为复杂,而低空空管发展趋势为低空智联网组网,智能化程度更高可用性更强,未来基于“地区”的低空智联网或将与民航、军航共同组网,远期有望形成“一网通”模式。

投资建议:关注数字航路及数字地图类公司以及传统空管企业,后期组网或更具优势

具体手段2: “硬基建”角度“通、导、监、气象”等通感、监视手段均需升级迭代

-5G-A/6G通感一体化技术或为未来低空智联网的重要硬件节点;低空监视系统或为多重技术发展并互为补充的形式,如一次雷达、二次雷达、ADS-B;高密度以及高垂向误差敏感性使得厘米级北斗导航推广势在必行;低空环境增加了低空微气象的复杂度,气象的感知同样需要精细化升级。

投资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制造商

后市场分析:基建端整体市场空间较大,政府或通过三种模式参与后期运营

-从现有招标项目看,低空新基建普遍由政府进行前期投入,投入方向集中在航路设计、通导监设备、以及智联网平台搭建等,单个试点项目的体量已达2-5亿;未来我们认为存在三种具体运维模式,即政府独立运维、政府与承包方合资创办企业运维以及企业独立运维三种不同商业模式。

基于此,我们认为低空新基建的发展在为低空经济提供必要保障外有望带动多行业的协同发展,间接拉动低空制造端的产业链升级,为数字经济及移动通信等多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