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退市的*ST华业:局很大、水很深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2月5日,历经退市前各种垂死挣扎的*ST华业(600240)终于迎来上交所的一纸公告:鉴于2019年10月16日-11月12日,公司股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第14.3.8条和第14.3.16条的规定,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核,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至此,华业资本此前上演的资本腾挪大戏和后管理层为避免退市所做的各种努力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即使华业资本顺理成章退市,其留下的诸多待解迷团仍如同一桩悬案和不散阴影,始终萦绕在无数投资者的心头。


时间可追溯到2019年的9月27日,华业资本当晚的一纸公告引爆全场。

公告称:公司现有应收账款存量规模为 101.89亿元,全部为从转让方恒韵医药受让取得,其中公司使用自有资金直接购买应收账款规模为27.25亿元;公司参与认购应收账款优先级和劣后级金融产品规模为37.17亿元;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认购应收账款优先级金融产品规模为37.46亿元,公司子公司西藏华烁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华烁)为优先级提供差额补足义务,公司为西藏华烁的差额补足义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公告还称:为追回应收账款,已成立了债务追偿小组,并聘请律师参与工作,并对债务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了现场走访。然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悲剧了!债务人的工作人员否认存在《债权转让协议》 中列示的债务,相关文件上公章系伪造的,确认上述债务并不真实

也就是说,作为公司的二股东以及业务关联方的恒韵医药,存在涉嫌伪造印章、虚构与医院的应收账款债权交易的可能!!!而且101亿元债务假如出现违约的话,对于2018上半年资产总计198.75亿元、净利润9.8亿元的华业资本来说,不可避免地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01|事情的经过及由来

华业资本原本主营房地产业务,自2015年起宣称将全力向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并于同年宣布搭建不超过200亿元的医疗金融平台,其中华业资本及其子公司累计投资不超过40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上述医疗金融平台存量规模已达到109.8亿元。

2015年8月,华业资本向重庆恒韵医药有限公司(简称“恒韵医药”)收购了第一笔对医院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此后华业资本对公司第二大股东李仕林旗下的恒韵医药拥有的应收账款债权就“情有独钟”。经历2016年的“空窗期”和2017年底唯一的一笔债权收购,2018年华业资本及其全资子公司先后发起8笔对恒韵医药对外拥有应收账款债权的收购。加上2015年与2017年的两笔债权收购,华业资本与恒韵医药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金额达到34.18亿元,上述多笔应收账款的最晚到期日均集中在2019年6月至11月。

其中就在9月4日晚间,华业资本还公告称,拟与恒韵医药签署债权转让协议,收购恒韵医药对医院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交易金额共计1.14亿元,此次交易无追索权。所谓无追索权,根据百度的解释就是指有抵押(抵押品一般为物业)的贷款,若借款方违约,贷款方可接收抵押物,但不能向借款方进一步获取补偿,即使抵押物价值无法弥补损失。

而距9月4日晚间的公告发出仅仅23天,华业资本还在当晚的公告中竟然声称:截至目前恒韵医药尚无合理解释且其实际控制人李仕林未能取得联系,公司拟委托律师对恒韵医药及其实际控制人李仕林向有关机关报案,追究恒韵医药及其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尽全力追回公司财产,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

神奇吧?半个月前还在你眼前晃的人,又是收购债权又是交易金额1.14亿的,转眼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总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上市公司是信了!

02|李仕林何许人也?

据了解,本次失联的李仕林为华业资本的第二大股东——恒韵医药的实际控制人。李仕林通过玖威医疗、满垚医疗和禄垚医疗三家公司,合计持有华业资本15.33%的股份,仅次于持股比例22.7%的控股股东华业发展。

恒韵医药成立于2008年10月,截至2018年6月30日,恒韵医药总资产为19.05亿元,净资产为17.8亿元。恒韵医药2018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18亿元,净利润91万元。而根据华业资本与恒韵医药于2017年12月签订的第一笔关联交易,恒韵医药2017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净利润2947万元。

就在9月4日华业资本披露的交易公告中,恒韵医药对医院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共计1.41亿元,华业资本的受让价格为1.14亿元,相当于打了“八折”。基于差不多的“折扣”水平,华业资本另于前不久的8月23日,还公告与恒韵医药签订了另一份金额为2.13亿元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协议。

对于应收账款债权的收购,其实也不难理解。华业资本的主营业务包括三部分:房地产开发业务、医疗投资业务和金融投资业务,公司当下正在推进向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以地产项目去库存为重点,但房地产开发业务仍占公司营收的大部分。据2017年年报披露,分行业来看,华业资本的三大业务商品房销售、房地产租赁和医疗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06亿元、3914.71万元、8.92亿元,其他业务合计仅有营收2456.13万元。

华业资本披露,公司金融投资业务分为股权投资业务、应收账款债权投资业务两块。其中,股权投资业务主要以投资合伙企业、创投基金等方式,围绕地产及医疗领域进行投资。应收账款债权投资业务主要是通过公司投资的资产管理计划、合伙企业、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以一定折扣提前支付供应商对三甲医院销售药品、设备、耗材而产生的应收账款,三甲医院于到期日将按应收账款原值归还资金,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此项业务也即上述华业资本及全资子公司西藏华烁对恒韵医药拥有的应收账款债权的收购。

另据华业资本2018年半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国锐民合与西藏华烁共计投资医疗金融平台31.24亿元,确认投资收益 5.0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医疗金融平台存量规模约为109.8亿元。

03|信披前后不一、自相矛盾

同样一起债务违约事件,本身在债权投资领域也属于正常的事情,然后在华业资本这里却如同滚雪球一般,随着事态的发展而不断发酵,“故事”也被演绎得越来越精彩。

风起:半年报披露后,9月10日华业资本即收到上交所的事后审核问询函,要求就债权投资业务等相关事项做出说明,内容包括:报告期内,公司债权投资业务实现收益5.04 亿元,占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 51.43%,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但该业务存在资金成本高、回款周期长等风险。请公司补充披露:1.已到期项目的转让方及关联关系、收购金额、资金来源及杠杆情况、到期 时间及持有时间、投资回报率、回款安排以及是否存在延期付款情形;2.已转出项目的收购金额、资金来源及杠杆情况、受让方及关联关系、转出时间及持有时间、投资回报率、回款安排以及是否存在延期付款情形;3.说明未将该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并确认收入的原因和合理性;4.充分揭示该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相关保障措施。

而公司在随后的答复函中则信誓旦旦地表示称,公司的相关保障措施具体包括:一是在保证公司日常经营业务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公司将根据现有存量资金及应收账款到期资金回流的情况,有效控制应收账款债权的投资规模;二是公司设立专人负责跟进债权投资情况,建立投资台账;积极与金融机构配合,与医院定期核对债权余额并在到期前协助进行款项催收;三是公司会持续关注将风险防范摆在首要位置,及时跟踪理财资金的运作情况,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督,控制资金的安全性,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雾现:随后的9月26日,华业资本在《北京华业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投资应收账款未按期回款及履行差额补足义务的公告》中披露,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应收账款业务累计出现逾期未回款的金额为 88,831.33 万 元,占公司 2017 年 12 月 31 日经审计净资产的13.06%。

同时公司还声称,根据协议约定,医院应于到期日前全额偿还应收账款,但医院只按期偿还了景太19、景太20期优先级本金,未支付劣后级本金及收益。上述债权的劣后级份额全部由西藏华烁投资认购,由于医院未偿还景太23期优先级本金,西藏华烁作为差额补足义务人部分补足了景太23期的优先级本金1,951.10 万元。西藏华烁作为上述产品的劣后级份额持有人尚未分配本金及收益。

暴露:随后的9月27日,上交所针对华业资本9月28日拟披露的101.88亿债务可能违约的问题,再次致函华业资本,要求公司对债务问题高度重视,认真核实,并及时披露进展。至此,华业资本101.89亿债务违约以及二股东实控人失联事件彻底浮出水面。

04|诡异的失联背后

本次事件发生后,可以说一石击起千重浪。尤其令中小投资者所不解的是,本次涉嫌虚假合同和债务违约事件,为何整个过程中却有如此多的诡异发生?一是作为上市公司内控方面应该尤为严格,为何在债权收购和协议签订过程中如此草率?公司独立董事为何能够轻易对相关关联交易出具事前认可意见?二是此次事件是否存在内外勾结转移资产并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而且华业资本的实控人、二股东所持股份均处于高比例质押状态,假如二股东的实控人真的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以其名下实业资本根本无法弥补给上市公司造成的巨大损失。三是9月20日华业资本在回复上交所的公函中还明确表示,设立专人负责跟进债权投资情况,建立投资台账,积极与金融机构配合,与医院定期核对债权余额并在到期前协助进行款项催收,通过这些手段难道不能对虚假合同做到及时发现?

华业资本后续的历次公告来看,合同涉嫌伪造已经被证实确凿无疑。但是根据今年6月20日华业资本的公告,公司还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的6个月内,拟增持不低于本公司股份总数的1%、且不超过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的股份,而且部分高管人员也加入到本次增持计划。由此联想到时下也有很多的上市公司,以增持或回购股份等方式诱导中小投资者接盘、进而掩护利益相关方提前撤离,而最终带来的恶果更加令人不寒而立。

总之,事情的真相并没有完全揭开,假如退市能让所有的历史原罪一笔勾销,那么投资者的利益到底该由谁保护?资本市场的生态到底该由谁维护?虽然100亿元左右的债务额度与其他造假公司相比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但在千疮百孔的资本市场已经不亚于一次次的惊天雷爆,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假设华业资本真有内外勾结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如此轻描淡写的退市处理对此类上市企业来说绝对是格外的恩宠了!

另外,对那些仍对*ST华业抱有一丝幻想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能给大家一点点忠告的话,那就是对凡是有历史污点、公告及财务数据经不起推敲的上市企业来说,对他们说过的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符号都不要轻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