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5喜欢:0
$香雪制药(SZ300147)$
商业价值测算
抛砖引玉。附图是五张拼接,可作为测算的部分依据。

全部讨论

推导过程就不啰嗦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算一下。这个问题不但很复杂,也从没看到权威(医院,企业,投行)或哪个网友认真地测算过。我只好勉为其难,自己瞎琢磨。应该会有一些误差。
1.按现状大约3000剂/年
注:按HLA A02,第一步约1200剂/年。
2.若能扩展HLA的话,看到6000剂/年。
3.应该还能扩展适应症,但暂时不讨论。公司正在申报新的IND就是扩展适应症,还不清楚具体情况。
扩展适应症容易,还是扩展HLA容易?哪个方向的投入产出比高?目前也没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

正如adaptimmune的内部测算表显示,mage a4靶点不止一个适应症。NY ESO 1当然也是。ny eso1阳性率超过30%的适应症有7-8个。成神经母细胞癌,卵巢癌,鼻咽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等。
这意味着【taest16001可以扩展适应症】。从原理上看,扩展适应症似乎比扩展HLA的覆盖还简单些,只需要招募更多的病人入组即可。总之,应该有两种路径扩大患者群体。
TCR-T与CAR-T在商业价值层面的最大区别,我认为就是TCR-T不涉及ICU。

adaptimmune预测其肉瘤管线的销售峰值是4亿美元。根据其同期发布的管线潜在患者预测,mage a4靶点包括滑膜肉瘤的496剂/年。但由于adaptimmune重新捡起了ny eso1靶点,包括SS和和MRCLS,扣除两个靶点重复的,大概合计800-1000剂。
虽然TCR-T,TIL和CAR-T在美国定价都差不多,但我隐隐有个感觉,同时也有这样的期待:TCR-T在国内的售价应该比较亲民,便宜。尤其是熟悉金斯瑞和药明康德业务的朋友应该对制剂层面的成本测算比较熟悉。

我测算采取两个路径
一是直接法
一期临床招募436人,20人合格(最后12人采取治疗)
按2.91/10万,我国每年约4.2万人发病,但根据招募条件(需经过两轮治疗后),这里我选用了60%的系数,按26000基数得到1193人。
若将招募条件由HLA A0201放宽到HLA A02,得到2883人。
符合条件的患者因身体情况和病情发展,又被筛掉一批,如身体状况已不适合清淋或预期寿命不到3个月了。如果有药了,这个损耗应该可以避免。
我的一个直觉是从1193人跨越到2883人应该没什么难度,因为我观察到在IND,入组招募和研究报告等许多场合,人们好像也不太刻意区分A0201和A02。
二是间接比较法
参考adaptimmune的结论和计算,侧面验证。如中美各自的发病基数,各自适应症大小,治疗效率/死亡率,各自靶点的阳性率等,结论也差不多。

05-27 05:42

你想表达什么涨哈是跌,这跌跌不休…永无止境。

与PD-1或ADC等“年费制”不同,典型的CAR-T和TCR-T都是一次性费用。若使用mRNA转染的TCRT或采用TCR技术的双特异连接器(kimmtrak),大概也是年费制。
某种意义上,TCR-T若收费50万,要比年费制的20万/年便宜。

五张图分别是①美国的情况,②中国的情况,③taest16001入组筛选情况,④adaptimmune内部测算和⑤中国人基因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