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终将离去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从丘栋荣的传闻想到的

近日公募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将要离职的传闻愈演愈烈,言之凿凿者还说丘本人已经向部分渠道确认了这个消息,而原来由丘栋荣单独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都在这个月新增了额外的基金经理。传闻中丘离职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回归家庭,有的说是行业限薪。先不说传闻真假,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具有讨论的价值,特别是在目前公募行业变革不断的这个节骨眼上。

首先丘栋荣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无论是在汇丰晋信还是在中庚基金,他管理的基金的业绩同类排名基本都在前10%,而且丘栋荣是个很有想法,不随大流的基金经理,他的业绩并不是通过重仓白酒、新能源或者半导体等热门抱团行业做出来的,这就显得难能可贵。除了投资风格,丘栋荣还与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同的是他还是基金公司的股东,持有9.73%的中庚基金的股份。换句话说,丘栋荣不是基金公司的高级打工仔,他是老板之一。而且在中庚基金大约250亿的管理规模里面丘一个人就管了大约200亿,所以丘在公司的话事权应该远大于市场上一般的基金经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最后丘栋荣真的离职了,那说明公募行业长期留住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还是很有难度的。此外,以回归家庭为原因离职的基金经理以前还真有,美国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当年就是因为管理基金占据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家庭,所以选择离职的。如果丘最后真的是因为回归家庭而离职,不知道他是否从彼得林奇身上获得的灵感。

近年以来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职的屡见不鲜。像跳槽奔私这种的,就再正常不过了,不过是换个平台重操旧业。还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可能是因为特殊原因离任的,好像最近案件审理结束,并已宣判的蔡嵩松,前明星基金经理袁芳突然离职去向不明,还有头部公募基金公司的前主动权益一哥的非正常逝世等等。无论什么原因,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的离任总是会对任职的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的持有人带来不小的影响,处理不好的话经常会引发投资者的负面讨论,给基金公司带来声誉风险。所以在处理明星基金经理离任的这件事情上,基金公司层面多些真诚交流少些套路掩饰,对于留住投资者的信任是有好处的。

二、“去明星基金经理化”的趋势

随着公募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去明星基金经理化”已经逐渐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从供给端来看,未来真正具有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将会越来越稀缺,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难度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毕竟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整体下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相比过去可能会减少,使得基金经理们的投资风格相比过去更加集中和雷同,过去是抱团成长,未来可能抱团价值。由于信息流动速度远快于以往,基金经理要做出差异化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以及基金经理人数的不断扩张,基金经理这个群体逐渐成为了市场本身,市场的有效性提升,使得战胜市场慢慢变成和自己的影子赛跑,在管理费率远高于指数基金的情况下长期获取超额收益异常艰难。再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基金大厂还是中小基金公司,都已经意识到只依靠一个或几个明星基金经理来做大管理规模无法持续,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弱化明星基金经理的效应。一种就是把规模较大的基金交由若干个投资小组来共同管理,每个小组只管理其中一部分资金,更加依靠集体的智慧,淡化基金经理个人的影响。还有就是大力发展指数基金,不断打造自家指数基金大单品,通过提升指数基金的规模来实现主动和指数两条腿走路。当然指数基金的同质化更加明显,基金大厂竞争优势突出,中小基金公司想在指数基金上突围也是困难重重。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2021年以来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塌方,投资者也普遍尝到了盲目追星的苦果。看着自己持有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亏损严重、回本遥遥无期,基民不再对基金经理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对基金业绩巨亏的同时仍收取不菲的管理费感到愤慨。而费率低廉、策略透明的指数基金也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欢迎,毕竟这三年很多明星基金经理都跑不赢沪深300指数,出更多的管理费去买主动基金的意义何在?买个指数基金不香吗?而且指数基金可以让个人投资者避免沉迷于挑选基金经理的“选马游戏”,从而有机会把更多的投资注意力集中到最为关键的资产配置决策上,毕竟过去3年无论是投资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美股指数还是黄金ETF,所获得的回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比选择股票明星基金经理强。

三、终将离去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只有时代的基金经理,没有基金经理的时代。若干年后我们回头来看可能会发现2020-2021年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巅峰时代,此后这个群体的盛况再也不复从前。巧合的是,这个年份也是我国人口的巅峰,也是国内房地产的巅峰。终将离去的,又何止是明星基金经理们。#投资# #股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