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流血欲再融资 优信管理团队痛失公司控制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在互联网行业,创始团队与投资人的“斗争”一直存在。近日,《新京报》报道称,优信集团开启新一轮融资,金额为4.2亿人民币,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新的融资文件中,优信管理团队持股17%,也就是说,其CEO戴琨和管理层很有可能已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代为管理公司。

投资人频率过高,优信管理团队或失控制权

根据优信集团的公开传播,其在2017年初完成了D轮融资,那么这一轮4.2亿人民币的融资应该被传播为E轮融资。而实际上,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一轮已经是优信的G轮融资。

成立7年,融资轮数之多和创始团队的股份被稀释到17%也情有可原。一般而言,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持股达到67%,也就是达到三分之二,公司决策权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至少要持有公司至少51%的股权;而相对控股权往往需要公司创始股东为持有公司股权最多的股东,与其他股东相比可以保持对公司的相对控制力。

显而易见,优信的管理团队或已经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据统计,优信集团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每次出让股权的融资都是对创始管理团队权力的削弱。此次,优信最新融资文件也透露了这一点:管理团队持股17%。按照常规的创始团队和创始人占股比例计算,这17%的份额中,高管及团队占股12%左右,而大boss戴琨的持股比例或仅为5%,此前爆出的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意味着,被投资人层层清洗和盘剥后,戴琨已经成为一名空有创始人名头的职业经理人;优信的实际控制人为投资人。

一半估值来自融资,被投资人掌控的公司走向如何?

两个例子可以说明。2015年10月,易到用70%的股权获得乐视7亿美元融资,成为乐视汽车生态的一部分。在得到易到控制权后,乐视先后派出空降兵彭钢和冯全林,周航被一步步架空。不久前,易到创始人周航与乐视互相指责,前者称易到存在资金问题,直接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元。周航带领创始团队集体离职。

2010年5月,一号店创始人于刚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资金困境中从平安融资8000万元,让出了1号店80%股权,控制权就此旁落。平安整合1号店未果后,逐步将1号店控股权转让给了沃尔玛。随后,一号店创始人于刚和刘峻岭离职。

而据中国企业家今年3月份对戴琨的专访报道,彼时优信整体估值20亿美元。成立于2011年的优信,到今年已经是第7年了,累积融资额10亿美金,估值为20亿美元,可以说优信有一半的估值来自融资,投资人会作何感想呢?

被投资人掌控之后,企业会更追求短期的利益。2014年8月赶集网完成E轮融资,投资方为老虎基金,此后老虎基金在赶集和58同城两边下筹码,游说二者合并。有意思的是,老虎基金也是优信的投资人之一。追求短期利益的基金公司在入股一家公司之后,便会考虑套现或者推动合并、收购,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失去了控制权的优信未来走向如何?在老虎基金等强势投资方的支配下,自己的未来自己做主恐怕只是水月镜花。

新京报的报道中,优信这次4.2亿人民币的融资更是给新投资方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比如新股东拥有1.5倍的完全参与分配的优先清算权,如果5年内没有上市,优信以10%复利回购,保障新投资人没有风险。刚刚融资5亿美金,优信应该是最不缺钱的状态,却给出这种优厚条件难免给人在寻找接盘侠,有人急于退场的感觉。

而在此前的报道中,优信也多次表达出计划2018年上市,即便优信拍盈利,优信二手车却还处于大幅烧钱的阶段,这显然并不适合上市,2016年,优信拍急于上市,却惨遭流产就足以说明。在业务不稳定,处于激烈竞争时,并不适合上市,优信却表现的非常着急,显然是背后的财团更着急。试想,如果不能实现这些承诺,优信的创始团队还能走多远?

疲于融资,失去控制权的团队的乐视心态

没有了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管理团队的创业初心也无从谈起。业内盛传优信是一家融资导向的公司。在资本和利益驱动下,褪去创业团队的光环,优信管理团队变得更“职业”,也更逐利,因而对公司业务把控和未来预期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偏差,因而被业内认定为以融资为导向的公司。

成立7年的公司,主营B2B业务于2016年7月才实现盈利,却在短短数年间,分别尝试了C2B业务、优信二手车B2C业务、优信金融业务、车伯乐内容资讯业务、新车业务、物流业务等6大业务,基本是每年做一个新业务,而几乎每一个新业务都带来一轮新的融资。

然而是每一个业务都做好了吗?C2B业务早已关停,被戴琨认定为没有价值的业务。车伯乐也在今年被曝出裁员50%的消息。而其他业务,优信二手车仍在疯狂烧钱中,优信金融还没到坏账爆发期,暂且不表;新车业务、物流业务都是极其烧钱的业务,前途未可知。

优信所构建的生态中,造血的奶牛目前只有B2B业务,而根据艾瑞的数据显示,优信B2B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高,很难再实现大幅的增长。显然,这不是一个良性的生态,这一点与正在倒塌的乐视颇为相像。

显然,在追逐资本的路上,优信的管理团队似乎已经失去创业初心。这次融资或许是优信的救命稻草,但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优信所面临的危机?答案还未可知,但时间会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