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中国经济】专家:政策基调将回归常态消费成经济增长主动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A:501090;C:009329】消费复苏·指选龙头! 

截至2021.1.14,消费龙头LOF基金近6月净值增长高达36.84%,近1年净值增长高达74.56%!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各行各业一度停工停产,一季度经济萎缩6.8%。然而也是在这一年,在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二季度经济增长迅速“回正”达到3.2%,新增就业目标超额提前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彰显无疑。

展望2021,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又会有哪些新趋势、新发展?中国网财经推出“展望2021中国经济”系列策划。

中国网财经1月15日讯(记者王晨曦)由于2020年较低的比较基数,专家预判今年全年经济走势预计呈现前高后低的状态。从多项会议定调看,2021年全年政策基调将是回归常态的过程。此外,专家认为,央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可能切换至金融稳定而收紧,但收紧的过程将是渐进的。

预计今年全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 消费将成经济增长主动力

对于2021年经济形势的预判,多位专家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保持乐观,随着疫苗推广应用、接种范围扩大,中国经济也将会实现潜在增长率之上的水平。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中国网财经表示,从经济结构看,“三驾马车”中,消费将成为2021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保持向上改善势头,之前受制于社交距离的可选消费预计将加速修复;双循环大逻辑下,中国供给优势填补海外缺口及订单回流的逻辑继续强化,出口将保持高速增长;投资方面,预计2021年基建、地产投资增速趋稳,制造业回升幅度有望加速,主要受益于利润回升带动库存小周期及行业出清对数据的拉动。

“预计今年全年经济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状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提到,主要是跟基数效应有很大的关系,全年GDP实际增长预计在7%~8%,名义增长可能会达到10%左右。

全年政策基调将回归常态 货币政策渐进收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保持?具体这么实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政策操作上就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第二个方面就是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第三方面要坚持房住不炒。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会维持在这三个大趋势。

盘和林认为:“今年货币政策不会突然转向,疫情恢复之后也不会突然收紧,预期整个货币政策保持充裕适度,跟经济相匹配不会出现大幅去杠杆的情况。”

李超指出,从多项会议定调看,2021年全年政策基调将是回归常态的过程。货币政策方面,随着经济修复,央行更加关注金额稳定问题,着重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央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可能切换至金融稳定而收紧,但收紧的过程将是渐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同时,也指出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这意味着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将逐渐成为政策重点。财政政策方面,预计赤字率将调整至3%以内,新增专项债规模将调低至26000亿左右。

2021年楼市稳定态势可以保证 总体不会大起大落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很多行业而言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财政和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岁末年初,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可以看作是今年楼市调控“第一枪”。那么该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今年楼市整体趋势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总体来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现在政策导向来看,并不是说要将房地产价格打下来,目标还是要能够维持银行安全稳健的经营,同时也能够让房地产市场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不能认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利空。”温彬表示,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过去由于刚需以及投资性需求,银行大量信贷资金进入到了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推高了房价,另外一方面也使得银行的信贷结构过度向房地产集中,导致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整体来看,今年楼市还是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总体趋势不会大起大落。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压力还是较大。而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在今年房地产市场还是会持续保持一些高压政策。”盘和林告诉中国网财经。

(文章来源:中国网 )

【华宝旗舰LOF特别提示:消费龙头LOF(A:501090/C:009329)】

(一)覆盖全消费行业,精选优质龙头

指数定义&龙头筛选:华宝中证消费龙头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场内简称“消费龙头(A类份额代码501090
/ C类份额代码009329),是国内首只消费龙头LOF
,跟踪标的为中证消费龙头指数(931068)。中证消费龙头指数由沪深两市可选消费主要消费规模大、经营质量好的50只龙头公司股票组成,以反映沪深两市消费行业龙头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其成份股多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消费龙头公司,比如“白酒龙头贵州茅台家电龙头美的集团乳制品龙头伊利股份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免税龙头中国中免养猪龙头牧原股份汽配龙头福耀玻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14

注:消费龙头指数已于2020.12.14进行了调仓。

(二)权重股持仓集中,龙头赢家通吃

股市历来“龙头赢家通吃”,消费龙头LOF跟踪的消费龙头指数前十大成份股中有8只在2021年创了股价历史新高,前十大成份股权重81.54%,2020年以来平均涨幅高达93.40%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14

注:标红个股为8只在2021年股价创历史新高的消费龙头LOF成份股

(三)龙头优势显著,业绩确定性更强

1. 近几年各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龙头优势显著。消费行业的集中度近年来大幅提升。比如2018年,空调行业格力美的销量份额超过55%,腾讯网易的游戏份额占比近80%。(数据来源:申万证券研究所)

2. 业绩确定性强,外资和机构资金抱团行业龙头。外资格外青睐消费龙头股票,陆股通持股市值占比超过5%,且相对A股超配的板块全部集中在消费领域:家电、食品饮料

3.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不断上升,达到消费升级拐点。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占比下降,2010年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8年已经达到了39%,这一趋势有望延续。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家庭消费支出在GDP中占比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升,居民支出占比有望向高收入国家靠拢,美国2019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68%。

4.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升,消费能力增长。过去20年,城镇居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比重显著上升,其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有利于拉动消费环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的快速增长将刺激消费市场的发展。

5. 消费行业增长稳定。2003年以来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排名前5的申万一级行业:消费行业占3席,分别是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汽车。

(四)中证消费龙头指数长期表现优异

消费龙头LOF的标的指数中证消费龙头指数(931068.CSI)自2004年12月31日成立以来截至2021年1月14日,其累计收益率高达2207.10%,而同期中证500收益率为543.99%,沪深300收益率为444.87%,上证50收益率为351.82%。从长期累计收益来看,消费龙头LOF跟踪的中证消费龙头指数较A股主流宽基指数有超额优势,长期收益良好。

数据来源:Wind,2004.12.31-2021.1.14

缩短时间来看,消费龙头指数近5年走势也是显著强于A股各主流宽基指数!自2015年1月5日以来截至2021年1月14日,消费龙头指数累计收益率高达289.10%,而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为54.81%,上证50收益率47.63%,中证500收益率为20.99%。

数据来源:Wind,2015.1.05-2021.1.14

(五)北向资金的宠儿,极具长期投资价值

沪股通、深股通开通以来,聪明的北向资金便开启了万亿资金抢筹核心资产模式,截至目前北向资金合计流入A股资金超1.2万亿元,持仓市值超过2万亿元,浮盈超8千亿元,北向资金重仓股也被称之为A股最优质核心资产聚宝盆,赚得盆满钵满。

消费龙头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获沪/深港通持股市值合计超6100亿元,市值权重占指数超81%;其中有四只为沪/深港通持仓市值前十重仓股,市值权重占指数超54%!作为A股核心消费龙头资产,外资对于A股消费龙头股长期投资价值的一致看好!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14

注:标黄个股为沪/深港通持仓市值前十重仓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消费龙头LOF(SH501090)$   $分众传媒(SZ002027)$    $中国中免(SH601888)$  

风险提示:消费龙头(CSI931068)指数成立于2018年11月21日,该指数的历史业绩是根据该指数目前的成份股结构模拟回测而来。其指数成份股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