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4
回复@年年大丰收: 这段讲解已经很清楚了,又红又专!
1、造物术,不是一般的黑科技股。BP机被手机颠覆了一钱不值,超材料不会,一到四代都有应用领域,只是成本问题;
2、解决自然材料无法解决的痛点才会用;
3、JG的大肉先吃了再说;
4、民用只用于高毛利无竞争对手的产品,比如几百万元的飞行汽车
5、深圳、广东省主推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6、一流企业(做标准的)
7、黑科技高毛利,连续高成长,降维碾压竞争对手。
8、估计JG大合同在路上,20改+35的批产,国之急需;
9、股价谁都不跟,自己说了算,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光启技术(SZ002625)$ $飞行汽车(BK1577)$ $华为概念(BK0632)$查看图片//@年年大丰收:回复@年年大丰收:很多人因为一直不懂得超材料是什么,以至于神化超材料的民用市场。
过于专业的交流,绝大部分是没有人会听明白的。我就说一下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我再说的这么明白后还在反复鸡歪,我就没办法了。
超材料的本质,是打破物理极限的规律,是解决突破物理极限障碍后的技术应用问题,主要不是解决物理极限范围内的事,它本身不违反宇宙物理规律,只是人类在已知的世界中还没有发现自然界中存在所谓逆“已知”物理规律的事物和行为,所以长期认为它很反常,是伪科学。如果人类要想在已知的物理规律范围之外利用超材料,首先要明白这个超材料不是用来解决已知材料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解决已知材料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已知材料包括随手可得的一切自然物质,还包括通过观察世界获得的仿真材料。比如观察蜻蜓,苍蝇,人类解决了复眼技术,观察鸟类,人类解决了飞行器设计问题,观察鱼类,人类解决了潜艇设计问题。这些用传统材料就能解决的,成本相对不会高。
而要用超材料来解决问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是先有需求即解决问题的目标,再逆向设计、寻找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材,再通过超算计算某些特殊方程(比如光启在超材料设计上应用了至少四个方程:第一个方程是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现象的方程),第二个方程是伯努利方程(描述压强与速度关系的流体力学方程),第三个方程是薛定谔方程(描述波与粒子关系的量子力学方程),第四个方程是贝叶斯公式统计模型。另外,还要用到菲涅尔公式、色散方程、遗传算法、拓朴结构优化等高等数字知识、物理技术。超算还会应用到霍普菲尔德Hopfield神经网络等各种技术。所以超材料不是传统产品,而是一种应用于特殊应用领域的新技术产品。)获得一种超材料设计方案,并通过特殊的制造工艺(比如用光刻机的微纳加工技术)来实现它,尤其是这类材料极为特殊,全球都极难找到适合解决这一工程学问题的原材料,因此这类材料也需要设计,特殊加工。而且,实验室能解决的问题,不代表工业上就能解决,因为到了工业应用,它首先是要解决工程学上的问题,而绝大部分大学实验室几乎不具备这类工程学的能力,所以,即使有非常多大学都开始搞超材料研发,尤其是隐身超材料,但全中国至今只可能由光启来实施尖端装备超材料结构件的批产应用,因为它不仅需要隐身,还要克服尖端装备在高空飞行时受到宇宙射线粒子或紫外线长期照射轰击导致的核辐射变化、抗紫外老化,还要应对10公里以上高空超低温-40度的冰寒,超音速巡航时与空气摩擦产生的200度以上高温间的冷热骤变转换带来的对装备机体的热胀冷缩性能破坏,还有雷雨交加时雷电对机体闪电破坏的抗击能力,还有在海洋上空长期飞行时要应对盐雾带来的严重腐蚀问题,还有在海洋里航行时像牡蛎对船体的粘连破坏也要克服,所以军用领域的超材料需要超高的综合性能,它不是靠一张超材料薄膜就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而是要与许多材料一起复合后才能实现,并且复合后的结构件还要具有高强度,抗高振动的功能,否则在高速飞行时,很容易出现裂纹、折断。
另外,超材料结构件已经进化到了功能结构件的水平,不仅具有超材料的一切功能,而且这个结构件还会具有传感的功能,天线的功能,电磁屏蔽与电磁通信的功能、电子对抗的功能等等。所以它的应用价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现代战争环境下,这类军用功能结构件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急迫的,所以它的价值也是巨大的,出厂价格是极高的,成本也是较高的,因此这类军用产品是属于暴利的。光启现在主要的精力一定是围绕军用服务的,在手300多项研发内容都是属于高精尖装备,包括一切你能看到或听过的装备,包括战机、无人机、导弹、舰艇、潜艇等。在军用领域,超材料结构件的市场需求是倒金字塔结构,这与其它军品完全相反,只要你性能设计和制造能大幅提升,那么市场空间就会更大,即向上的市场无极限。比如,一代超材料技术是非常简单的,一平米只有几千个设计花纹(一种分子间排列组合结构,类似电容电感设计,处理的是电磁波间的关系,与硅片里的电子设计是一个道理,只是硅片处理的是电子间的关系),只能解决很狭窄频段的隐身性能,因此它的市场空间只有几亿元,应用在机体上也只有区区几件。二代超材料技术也只是几何增加几倍的设计花纹,它的市场空间上升到十亿级。三代超材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设计制造出几十万个花纹,实现更宽频的电磁信号处理,市场空间上升到几十亿元,应用在机体上可以超过几十件。而四代超材料技术实现了3D设计,可以实现超宽频电磁隐身,它的市场上升到了上百亿元以上,可以实现全机智能蒙皮。而随着第四代超材料光刻技术的突破的同时,基材也发生了重大突破,从传统的软性特种铜箔转向自带有高强度的芳纶纸等新兴材料的应用,它可以避免为了被迫解决超材料基材本身的物理工程缺陷必须由多种材料来制造成复合结构件而减轻了制造复杂度,由此带来轻量化、制造成本下降,应用范围更广,市场空间几百亿元。
但是,民用领域,首先解决的是成本问题。军用的超材料结构件成本,一公斤在2-5万元,这种材料在民用领域几乎完全用不起。如果用在汽车上,暂时只能用在百万元级以上的超级豪华跑车上。所以,目前超材料只能应用在价值几百万元的飞行汽车上,在关键部件上使用,以解决高强度、轻量化、天线电磁信号增加、电子传感等功能需求。军品领域首先要解决的是性能问题,这与民用完全不同,所以成本再高的超材料都有重要的市场应用空间,利润也极高。所以一吨军用超材料产品的利润可以达到平均2千万元左右,而一吨民用超材料产品的利润可能只能达到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左右。如果民用要放量赚同样的钱,那需求在军用产品产能基础上增加100倍的产能,这完全不现实。
正因为此,光启的几乎所有科研人员,现在只有精力放在军品研发上,未来五年都以主攻军用为重。并利用已经掌握的七大平台技术赋能民用领域,主要是2B业务为主,而不是2C。民用的市场空间是很大,但这是以收入计的,如果要以利润计就要重新测算了。同时,传统材料能解决的民用问题,超材料几乎均不会涉足,因为从成本上完全斗不过传统材料。而传统材料搞不定的功能,都是超材料的天下。比如,现有的光伏技术,只能做到27%光电转换效率,即使叠加钙钛矿薄膜发电后,理论上也只能做到工程化的35-40%极限了。要想再上一个大台阶,将来可能要靠超材料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将来制造一个光的黑洞,让光只进不出,超材料可以形成一个微观世界的光线宇宙黑洞,那时有可能让光电转换的效率突破50%以上。超材料将来主要是用来做这种事的。
超材料民用化,只有解决现有传统材料无法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这一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需要时间,需要不断攻克各种难题,尤其是降成本。有时,光启并不清楚哪些民用需要超材料的助力升级,还需要这些企业具备了超材料方面的认知后,主动联系上光启,一起合作解决。
目前,据我所知,光启开始民用化的超材料应用的有智能头盔,不仅已经应用于巡警,还应用疫情巡逻。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看到消防智能头盔的产业化落地(本次光启年度股东大会上的信息,也是我提问时了解到的)。
另外,光启还在进行飞行汽车超材料结构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合作,并预计今年内实现产品应用。
当然,大家还知道有汽车天线的OTA检测应用。
引用:
2024-06-05 12:04
$光启技术(SZ002625)$
据从23年年度股东大会了解,汽车OTA检测是国务院国资委立项的项目,目前只有光启技术是中国独家进行汽车OTA检测的企业,刘总对外公开宣称所谓的唯二技术,实际上所指的其中的另一家是军方科研院所单位,只对军方的高端装备进行隐身测试,做不了民用汽车测试,也不对外提...

全部讨论

06-06 12:41

企业是超高科技企业,奈何股价实在是不匹配,好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