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涨价了就一定会吃白菜么——浅谈手工补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参考2023年3轮存款降息的经验,禁止“手工补息”可能更多是使得存款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即存款定期化和长期化以及向城农商行转移,而存款向理财、和债基货基的转移较为缓慢。

A. 自2021年以来,企业居民定期存款增速开始大幅高于活期存款,截至2023年底,定期存款同比增速15.8%,大幅高于活期存款0.0%的增速。

B. 统计银行对非金融企业及住户负债同比变化,可以看出小型银行对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存款保持较高增速,中型银行(主要是股份行和大型城商行)对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存款增速则下滑较快。

C. 2022年底,债券市场经历理财赎回负反馈,理财净值经历一波较大回撤,企业和居民对于理财波动性有了新的认识。2023年银行存款利率共经历3轮调降,但考虑到波动性后,居民将存款转移至收益率更高的理财的意愿并不强。根据银行理财登记中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理财规模为26.8万亿,虽然较2023年6月的25.3万亿小幅回升1.5万亿,但仍低于2022年底的27.65万亿,这说明存款降息带来的存款向理财转移较为缓慢。

D. 债基在2022年底经历净值回撤后,也遭受了一轮赎回,之后债基规模开始恢复。在2023年3轮存款降息中,债基规模增长的速度与2021和2022年基本相当。存款降息并未加速债基的增长。而货基增长缓慢,并且自2023年中之后的规模甚至出现持续小幅收缩。因此本轮规范高息揽储是否带动企业存款向债基和货基转移仍需观察。

1.手工补息的定义:

手工补息原本是银行在系统无法自动完成结息时,采用的一种补充计息交易进行手工计息的处理方式。这种做法在特定情况下,如存款计付利息过程中因特殊性、差异性计息需求,是合理的勘误环节。然而,部分银行利用手工补息作为高息揽储的手段,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从而吸引客户存款。

2.手工补息对银行的影响:

手工补息使得部分银行能够提供高于市场标准的存款利率,这可能会增加银行的存款量,但同时也会导致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长期而言,这种做法可能会扭曲市场竞争,引发监管关注,并可能导致银行面临合规风险和财务风险。监管机构已经明确禁止银行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进行高息揽储,并要求银行进行自查整改。

尽管存款挂牌利率多次下调,但由于企业客户、机构客户议价能力较强,商业银行出于稳增存款的需要,会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提供“超自律的”优惠存款定价水平。截至2023年末,国有行、股份行对公活期存款成本为1.03%、1.31%,且近年来不降反升;对公定期存款的刚性也强于零售,目前上市对公定期存款成本仍有2.71%。

3.手工补息对银行理财的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通过配置存款,尤其是通过保险资管计划持有的协议存款和手工补息的存款,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禁止手工补息后,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会受到压缩,从而面临业绩达标压力。为了维持产品的吸引力,理财机构可能需要调整资产配置,增加债券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尤其是短久期债券,以平衡收益和风险。

近年来理财大幅增配存款类资产,截至2023年末理财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的比例达26.7%,其中银行存款配置规模约7万亿元。

保守估计协议存款和手工补息存款占比三成,则规模约2.3万亿。

中信证券测算,禁止手工补息监管落地预计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约10bp左右。

在2022年债市负反馈期间,零售定期存款较高的定价以及相较理财明显的风险收益优势,是助推理财产品赎回压力提升、资金流出理财的核心因素之一。截至2024年3月末,商业银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零售客户定期存款的网点实际执行利率平均为1.57%、1.77%、1.90%、2.12%、2.53%,分别较2022年年末累计压降2bp、2bp、16bp、44bp、59bp。目前来看,在零售客户端理财产品配置的性价比仍在;同时商业银行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仍有一轮存款挂牌利率的大范围调降,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和定期存款保持合理的价差。

理财产品赎回压力仍需密切关注理财与定期存款的比价效应,倘若同期限理财收益率仍具有竞争力,则无需过度担忧理财资金流失压力。尽管减配存款可能意味着产品波动提升,但相较2022年,目前不低的稳定资产仓位(存款/非标/同业拆放)、较高比例的信托委外、缩短的债券久期,均推动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率低于上一轮债市负反馈水平。

相较2021、2022年,目前理财产品“稳定资产”仓位较高,存款/非标/拆放同业合计占比37.6%。

4.手工补息对债券投资的影响:

禁止手工补息可能会使得原本流向高息存款的资金重新配置,部分资金可能会转向债券市场,从而增加对债券的需求。这可能会对债券价格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同时,银行理财和保险机构可能会减少对银行存款的配置,转而投向流动性较好的同业存单和债券,增强债市的配置力量。然而,这也可能会带来债券市场的竞争加剧和价格波动。

一方面,在保险资管存款纳入同业存款的要求下,保险以及其他通过这一通道配置协议存款的资金将面临再配置压力,而这些资金侧重安全性和稳定性,预计这些资金或将增加对债券的配置。另一方面,禁止“手工补息”将使得企业存款向城农商行转移,而城农商行对债券的配置需求相对更强;保险等非银机构也会因为高息存款产品减少,从而转向增加债券配置。最后如果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等非银机构,配债资金也会增加。

由于高息存款减少,对于保险资金来说,需要增加对长久期债券的配置,因而这会利好长久期债券。另外,保险也将增加对于高等级信用债和二永债的配置力量。非金融企业存款向城农商行转移,而城农商行配置债券的需求较强,并且对收益率要求高,从而也需要拉长久期甚至用长债做波段获取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