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分析篇之二:决策的艺术之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述了,高价值企业的三个特征以及具体的检测指标,这些基本概念和指标对每一个金融或财会毕业生都经过了充分的学习,对于将这些广为流传的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判断力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些判断力需要我们从市场供需、商业竞争以及对未来的判断来看待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我们投资,下面就开启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

一、市场供需格局

市场就好比蛋糕,而供需将会决定这块蛋糕到底能做多大,如果一家企业目前的产品在市场上需求逐渐萎缩,那必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很难对企业的整体有一个真正的认知,作为投资者长期来看也很难获得想要的回报,因此,找到一家高价值企业之后,下一步就是搞清楚在市场上将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供需状况一般可分为六种:

既然是供需,首先有需求才会有供给,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们以乳制品行业为例,分析目前的供需状况。

先看需求端:

从这组数据可以了解到,婴配粉、酸奶(包括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和常温牛奶三个品类占整个乳制品零售市场规模的 70.94%,零售额均超千亿,从消费量来看,三大品类共占据 84.99%的消费量,表明我国乳制品消费形态仍以液态乳为主。

此外,婴配奶粉和酸奶在乳制品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婴配奶粉占比由 2007 年的 18%提升至 2021 年的 31%,酸奶由 2007 年的 13%提升至 24%,表面市场对酸奶和婴配奶粉需求增加。

以上是一组海外乳制品人均消费数据,在液态奶方面中国人均饮用奶消费量约为 14.2千克,约为饮食习惯相近的日韩的 1/2,而与欧美国家有数倍的差距。

可以看出,一二线城市的乳制品、尤其是常温液态奶的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增速很难有明显提升;其中差距主要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未来小城市和农村将是乳制品市场扩容的一大主要驱动力

另外我们可以结合年报,来看看管理层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以及需求变化,如2020年伊利股份年报里“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节选:

提炼关键词,大概意思: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健康类乳制品需求将增加,比如:低脂奶、0添加奶等;购物便捷,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同时存储技术和物流的发达,让一些不易保存的奶制品更好的送到消费者手中;收入的提高,需求也呈现多元化,不在满足常温奶之类的产品;人口老年化,有望推出适合老年人饮用的乳制品;总的来说未来整个行业的需求还是会逐渐增长。

供给端:

近些年,受影响于消费增长放缓,我国奶牛的饲养数量不断下滑,牛奶的产量增长缓慢。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我国奶牛数量已经从 2014-2015 年高峰期的 8400 头,下降到 2020 年 6150 头,下降幅度达 26.79%。但随着奶牛养殖行业技术的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奶牛产奶效率大幅度提升,牛奶的产量自 2016 年不断增加,增速也不断提高,2020 年牛奶产量达到 3440 万吨,同比增速 7.5%。与此同时,国内牛奶生产仍旧满足不了需求,进口液态奶的数量不断增加。据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液态奶进出口数量中,液态奶进口数量为 107.19 万吨,出口数量为 3 万吨,差距不断拉大,进口液态奶占到我国牛奶产量的 3.12%,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重要补充。以上数据来源于券商研报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我国的牛奶的产量远远不能自给自足,还要依靠进口来满足。

简单做一个总结: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消费主要以液态乳为主,如:酸奶、常温奶、低温奶、风味乳饮料,对比海外,中国人均需求只有16千克,相比欧美人均消费5到10倍的差距,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差异导致,但相比饮食习惯相近的日韩提升空间仍有50%,另外,未来行业需求增长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渗透提升,一二线城市渗透率提升较难,以及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收入提升、购买配送越来越便捷以及产品需求的多元化,未来需求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蛋糕也将越做越大。但国内牛奶供不应求,需要向国外进口牛奶来生产满足需求。

那么整个乳制品行业需求能否保底冲顶呢?个人观点:整个行业需求量将基本保持稳定,长期来看需求会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乳制品属于成熟期行业,目前行业增长主要向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渗透,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等,上一篇文章也提到过,成熟期的企业相比成长期的企业增长弹性较弱,这好比博尔特跑一百米用10秒提升至9.58秒,而你用14秒提升至11秒,相比后者提升潜力更大,收益也丰厚。

二、商业竞争格局

有商业的地方就会存在竞争,只看到市场的需求大小这还不够,还需要分析谁能最终胜出存活下来,芒格说过:1911年纽交所50只重要的股票,到目前为止只有通用电气一家存在。这说明竞争的摧毁力可见一斑,商业的自然法则就是以竞争为代表的优胜劣汰。那么弄清楚企业目前所处的竞争格局,以及是否会维持目前的竞争优势,也是及其重要。

1.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可分为以下4类:

我们以伊利股份为例,了解目前所处竞争格局:

从2020年伊利股份年报可以得知其液体乳(常温奶)占总收入的80%,为主要收入来源,重点分析液体乳的竞争格局。

从券商研报中了解到:竞争格局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常温奶,在早期就已形成伊利蒙牛的双寡头格局,二者市场份额之和超过 80%,预计未来该格局大概率将继续维持。第二类是风味乳饮料和酸奶,二者市场份额之和仍然接近50%。第三类是奶粉和低温奶,这两个品类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且伊利蒙牛并未在其中占得较高份额。

2.竞争优势

公司常见的7种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伊利股份专利数量、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远远大于同行,因此判断具有技术优势。

(2)政府授权优势和资源占领优势,通过常识我们可以判断乳制品不需要政府授权,也不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就可以生产经营。

(3)品牌优势可分为品牌搜索和品牌溢价优势两类:

品牌搜索优势:通过常识我们就可以判断,走进商场或各大电商平台基本都是蒙牛伊利的产品,其他公司的产品相对较少,因此具有品牌搜索优势。

品牌溢价优势:

通过研报数据,伊利与老竞争对手蒙牛在产品零售价格上并没有什么溢价,因此不具有品牌溢价优势。

(4)高转换成本和网络效应优势,同样也可以通过常识来判断,走进超市发下没有伊利的牛奶卖了,可能转身就购买蒙牛的产品,因此转换成本可以忽略;网络效应优势主要集中在虚拟产品上,实体产品几乎不存在。

(5)规模优势

竞争格局那里已经讲到,蒙牛伊利形成双寡头局面,两者瓜分一半多的市场,市场份额高,规模优势越明显,另外从收入规模来看伊利领先同行,可以判断伊利相对光明、三元有明显的规模优势,相对蒙牛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从收入规模来看伊利领先同行,可以判断伊利相对光明、三元有明显的规模优势,相对蒙牛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简单做一个总结:竞争优势方面,伊利股份相比

简单总结一下:乳制品行业市场份额比较集中,常温奶被伊利蒙牛瓜分,风味乳饮料和酸奶仍有50%的份额,经过前期的与竞争对手厮杀,已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只要管理层不犯巨大的错误,市场地位仍将保持,同时消费者对市场中的企业有极强的差异化认识。

伊利具有相比三元、光明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品牌搜索优势和规模优势,相比蒙牛并没有品牌溢价优势。总的来说目前伊利在市场竞争中日子过得还不错。

三、判断未来

投资主要是面向未来,目前企业多么厉害,不代表未来会一直厉害下去,同样一家企业目前平庸,不代表未来会一直平庸,即使目前你抓住了一只极具潜力的大牛股,不具有前瞻的眼光也很难在它伟大时,沾到它的荣光,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力?

1. 专注未来,不被当前流行观点所动

投资大师邓普顿曾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邓普顿对未来有种特别的偏好,因为他能够把重心放在长远的前景上,而对当前流行的观点不予理睬。这种专注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而不是根据当前事件采取行动的能力,正是成功投资者与平庸投资者之间一道清晰的分水岭。

例如2012的白酒塑化剂事件,整个白酒跌入低谷,即使像茅台这样的龙头都跌得让人怀疑其前景,市场一度陷入恐慌。又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只要是带.com的公司不管其企业基本面如何,一路疯涨,最终潮水褪去,裸泳的人可能就是那些倾家荡产的人。

可能有人会说事后诸葛亮,但究其本质还是提前认识到价值运动的轨迹,犹如钟摆,价格始终围绕价值波动,最终还是会回到其应有的价值,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不被当所流行的观点左右,判断其未来的大致运动方向,才能避免少数人,打破股市魔咒。

2.专注基本面分析

企业的价值创造跟基本面分析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抓住市场那些不变的因素,有助于提高我们投资的概率。企业基本面分析必须结合市场供需、竞争格局、前瞻未来,只推崇其中一个,都有可能在投资分析中增加潜在的风险。

总的来说,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前瞻未来,活在当下,既要看清未来发展的轨迹,又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不仅仅是可能性得美妙未来提前支付昂贵得入场券。

以上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存在许多不足,还望读者点评提出,一起学习进步。

全部讨论

2022-03-21 14:34

分析下可持续的增长点     常温奶和酸奶饱和了     低温奶 奶酪 奶粉  高端冷饮 这些是之后的看点  在这些布局有有什么优势 和客服建立的品牌粘性

2022-03-21 08:20

分析的很仔细,也是挺看中的,在等待时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