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宽客型散户: 说的很不错。万海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区性船公司,它的特色是灵活,生存是王道。当年价格站硝烟弥漫,但是万海偏安一隅,独霸东南亚,东南亚利润率比东西航线高得多。记得有一年,全行业就两个公司盈利,一个是马士基,一个就是万海,一个靠规模,一个靠特色。灵活的特色,就是哪里赚钱哪里去,哪里赔本哪里砍,最重要一点,守住就基本盘东南亚。这次行业超级牛市,很多船公司没有船,没有柜,万海东南亚每周3-4航次,减少到每周1-2,大量2000多teu的集装箱船,跑美线,南美线。//@宽客型散户:回复@张平原:从另一个视角补充几点。
从联盟外部看,可以分为传统老玩家和新玩家。老玩家前十大班轮中仅剩的PIL没有进入联盟,也难以在主干线上与三大联盟竞争,不断收缩,比如2019年退出亚欧航线,2020年退出美线,即使是最近的新秀万海,也是在之前放弃掉亏损的欧线,这体现出联盟对非联盟的压制作用。新玩家主要集中在两类,一类是货代、无船承运人为主,自己没有航线,以订舱为主,但现在一舱难求所以开始"投机性"地以租船或包船的方式参与;另一类是货主,因为有大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和高运费带来的成本压力,比如亚马逊家得宝沃尔玛等。目前这两类新玩家都还比较弱小,运力占比也低,但是他们具有较大的互补性,随着后面BCO与NVO价差的缩小,货代的利润空间压缩,有动力去攒这个局,货主在2021年苦于有prenium rate难保舱位,跨境电商有高时效要求也有高电子化的优势,阿里的教训是否吸取后再找合作,毕竟这里的利润太可观了。所以这些新玩家是否成为联盟以外的新势力有关注的必要。
从联盟内部看,背叛联盟之间的默契需要有足够大的利益,以前马士基可以通过南北线(非欧、拉美)补贴东西线(美线、欧线),以及大船的边际成本优势跟亚洲船公司打价格战,以挤跨对手抢占份额,但现在东西线利润更高且供求不平衡,没动力主动发起价格战,而且现在大家都有大船,边际成本优势不明显,三大联盟份额也很大各有地盘很难通过价格战挤掉来抢份额,大船化趋势叠加IMO对有效运力的影响也使得船公司共享舱位的利益更大,总而言之就是背叛的成本高,利益不够大;此外目前主要瓶颈在港口/底盘/卡车/陆运等串行的节点,无法短期解决,更需要开拓新思路,而且新玩家的加入也导致综合物流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比如沃尔玛、亚马逊、宜家等全程物流的需求更强烈,所以部分船公司也在这方面有拓展,老大马士基放缓造大船的节奏,着力于各种并购报关行、货代公司等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而达飞绕开港口瓶颈所走的是空运,并表示"航空货运部门将成为公司的新商业支柱",海控也提到了中欧班列以及与sm/up的合作。大家在瓶颈以内的通过联盟默契继续获利,瓶颈以外的各显身手扩大收益。而新势力的形成和加入,可能让联盟更紧密,这反而弱化了联盟分化的担忧,毕竟老话说得好,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查看图片
引用:
2021-11-10 12:02
请教,其实长期以来,世界集运行业都存在着联盟,那么为什么原来的联盟没有能够阻止军备竞赛、最终大家集体长期亏损,而现在的联盟却可以?
$中远海控(SH6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