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股票的必要性——霍华德·马克斯备忘录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3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好几次少数几只股票贡献了大部分的、不成比例的市场收益。在这方面,关于所谓 "壮丽七股"—— 即苹果微软、Alphabet(谷歌的所有者)、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Meta脸书的所有者)——的文章已经很多。在今年的不同时点,这七只股票贡献了各种股票指数的大部分或全部涨幅。以下是《金融时报》6月份的报道:

其中七只最大的成分股……股价大幅走高,今年以来涨幅介于40%至180%之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其余493家公司总体表现持平。

大型科技公司在指数中的主导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七只股票中的五只就已占整个指数市值的近四分之一。("推动美国股市上涨的七家公司",《金融时报》,2023年6月14日。)

这些股票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表现出色的程度可能比较特殊,但这种现象并不独特。2017年的情况也是如此,少数股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市场的上涨。当时,这些股票被称作"FAANG":脸书亚马逊苹果奈飞谷歌/Alphabet。《金融时报》也强调了这段历史:

头重脚轻,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并非新鲜事。巴黎Carmignac公司跨资产团队负责人弗雷德里克·勒鲁(Frédéric Leroux)表示:"标准普尔指数中大型科技股今天的情况,与过去石油公司或20世纪60年代的漂亮50相同,"他所指的是当时席卷IBM柯达施乐等少数快速增长公司股票的狂热浪潮,而此后这些股票则大幅下跌。"这是一个问题,但也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同上)。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主动型投资者一直很难跟上股指的表现。因此,近几十年来,被动投资占据了股权资本投资相当大的份额。主动投资的不足主要来自于市场效率、管理费用和投资者错误的共同影响。我认为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主动型投资者需要赢家。

如果在今年早些时候你没有持有"壮丽七股",结果将会如何呢?很显然,你的表现会远远落后于指数。如果你持有这些股票,但持有比例小于其在指数中的权重,结果又将会如何呢?你仍会落后于指数,但幅度较小。因此,按照定义,要跟上指数的步伐,其持有大赢家(大获利盘)的比例至少要等于它们在指数中的权重。这似乎很清楚了。

现在考虑一下持仓比例。假设你在20年前——即2003年夏天——以0.37美元的经拆分调整后价格买入了类似指数比重的苹果公司股票。关键问题很简单:当它上涨时你会一直持有吗?

正如我在网页链接{《清仓离场》(Selling Out)}(2022年1月)这一备忘录中所描述的,大多数投资者都认同"获利了结"、"拿钱退场"或"见好就收"的传统智慧。毕竟,俗话说"没有人因为止盈而破产"。投资者通常会出售一些有浮盈的股票,原因很简单,他们害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收益溜走,从而导致后悔、客户的批评和/或失去客户。

2013 年夏天,当苹果公司的股价达到 15 美元时,大多数人都会出售其部分或全部持有的苹果公司股票。10年后,当价格涨到你初始成本的40倍时,你会怎么做?

又过了10年后的今天,苹果公司的股价约达180美元(1)——自2013年以来上涨了12倍,自2003年以来上涨了近500倍。关键在于,面对这些收益,鲜有投资者仍会继续持有他们最初买入的全部仓位。但如果他们在构建指数者没有降权苹果股票的情况下出售所持股票,那么他们可能无法跟上指数的步伐。这一情况可以概括如下:

股票指数的表现通常由少数几只或几组股票主导。

表现出色的股票的收益可能会让其看起来较贵,使得获利了结显得更合理。

人性——特别是避免后悔的期望——增加了卖出的动机。

按照定义,如果你相对于指数权重减持表现出众的股票,而这些赢家的表现又持续优异,那么你将很难跟上指数表现。

在我的备忘录《流动性》(Liquidity)(2015 年3月)中,我收录了我儿子安德鲁(Andrew)的观点,大意为:"如果你看着一只上涨了25年的股票的走势图说:‘天哪,我要是拥有这只股票就好了’,想想有多少天你不得不说服自己不要卖出。"我怀疑有多少人能看着苹果从0.37美元涨到180美元而没有卖出任何持仓。有多少主动型投资者会允许苹果股票占据其投资组合的近8%,而这正是其在标准普尔500指数最近高位时的权重?但简单来说,如果他们卖出了苹果,他们就落后于指数了。

最重要的是,赢家并非完全可有可无。如果你希望至少跟上指数表现,你可能必须拥有平均持仓比例。(这并非完全不可避免。你也可以通过持有更少的输家来实现这一目标。)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苹果(AA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