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股价上涨的催化驱动因素

发布于: 雪球转发:302回复:88喜欢:687
投资者通常综合运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但在完成基本面分析前,最好先不要去看技术图形,避免其对基本面分析先入为主的影响。

就基本面分析而言,有两点需要明确:

1、我们不是专业分析师,没有能力及资源仔细深入研究行业及个股的基本面信息;自己挑选行业个股的工作更类似买方分析师,需要处理更多信息,而卖方分析师则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少数关注的行业。

2、技术分析者常说“技术走势已经充分反映了一切已知信息”,股票下跌自有下跌的理由,上涨也有上涨的原因。我们不需要研究所有基本面信息,只将重心放在寻找驱动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上(融券做空则关注驱动股价下跌的催化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早期投资者愿意持有的原因。

下表是2014年至今行业及板块催化驱动因素的统计,会有遗漏,但基本涵盖了热点题材的催化因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记录影响股市的关键信息总是有好处的,尽管未必当天就有买入打算。





对表中信息简单分析如下:

一、催化因素通常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公司业绩预报、快报及年报季报,东方财富网数据栏目有详细发布时间,关注重点是业绩是否超出之前预期以及管理层的解释说明;

2、公司公告任何影响生产经营状况的重大事件(上表是对行业题材的分析,没有个股催化因素的分析);

3、行业规划、指导意见等政策发布,养成定期关注政府部门网站的习惯,如财政部、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官方网站;

4、行业供需状况及产业链的重大变化,价格大幅改变,新技术的运用等;

5、重要的行业会议及展览,这在一些网站上可以提前了解,如前瞻网。

6、突发驱动事件,如重要官员讲话,难以提前预测的突发事件等。

上表中的催化因素未必直接导致了相关板块指数的上涨,或者说还有其他因素在同时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整体市场炒作环境)。

二、真正能被投资者有效利用的催化因素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可以把行业看作以行业内各上市公司为子公司的母公司):

1、能转化为实质性的利好因素:(1)产生收益或现金流有明显增长的预期(如10%以上的增长);(2)产生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等有一定幅度提高的预期(如5%以上的提高);(3)产生收购重组预期;(4)提振投资者信心(如管理层的更换及增持股票)等等。

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利好因素,有待基本面定性分析及财务分析后才能确定,买入机会的把握还需要做估值分析。偏短线激进投资者可能看到消息刺激就采取行动,能获取短期收益的同时也承担很大风险(消息不能产生实质性利好,或主力建仓后逢利好出货等);而中长线投资者会仔细分析完后再采取行动,好股不怕等,也不是每个热点都幻想能去把握。

简单举几个不是实质性利好的催化因素例子:(1)行业利好政策出台,但公司相关业务规模占比很小;(2)公司产品价格上涨,但成本上涨的比例更大或公司早已签署了大额长期合同;(3)公司新签合同,但合同金额占年销售额的比例很小,或合同价格过低,无法产生太多利润;(4)公司公布收益大幅增长,但增长大部分来自营业外收支;(5)公司收购新公司,但新公司规模过小或其与公司原有业务不匹配,难以产生协同效应。

尽管上述因素也能导致股价上涨甚至大涨,但这不可持续,理智的投资者会借股价上涨逢高出货,中长线投资者也不会因此参与。

2、发生在投资者的设定投资期限内。有些行业规划政策的提出,可能两三年后才能产生明显效果。有些催化因素属于长期影响因素,建立在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社会变革趋势基础之上,对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未必是可资利用的因素。比如中国老龄化趋势,从“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这一信息出发,很难把握行业投资机会。倒不如类似“今年大幅提高退休人员工资”这样的消息刺激,更能成为行业驱动催化因素。

3、可被预测。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准确识别并进行预测的催化因素,通常也是最有价值的因素。散户在这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出利好消息追高被套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上表列出的大部分催化因素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可预测的(只有公布才知道,而机构则有信息渠道提前掌握并布局),这是今天之后的催化因素只有会议及展览的原因。

我们需要在消息出来之后进行分析,不一定马上做第一波上涨,待其回调后再次发酵时介入也可以,尽管成本会抬高。真正利好因素会对股价上涨形成长期支撑,耐心等待观察有时是更明智的选择。

三、关联指数表现分析如下:

1、关联指数的选择基于通达信软件能提供的所有指数,有的指数最近才编制,不代表该行业板块之前没有表现。

2、启动日期是将关联指数与上证指数叠加对比,找出最近一波上涨趋势(高低点依次抬高)的起始日期。绝大部分指数都会提前消息公布日或会议开幕日启动,提前天数与上涨持续天数成正相关(均指交易日非自然日);早启动意味着更长的上涨持续时间,如信息安全、医药生物、机床制造等,这些板块的利好因素都是有长期影响的,后面会看到它们在大盘走弱时更抗跌,回调幅度普遍偏小。

3、对于突发的催化因素,如官员讲话及市场传言等,市场缺乏充分准备,提前天数少,当然持续时间也短。没有合适的关联指数可用也是原因,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房地产并不是合适的指数,概念股廊坊发展2月7日就启动了(重庆板块代替重庆自贸区也不合适);蓝宝石是指数在事件发生后才编制;京津冀雾霾天气持续一段时间后,空气治理才在大盘带动下有所表现。

4、一个明显特征是提前天数与持续天数重合度高,说明在大盘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主力更可能借助消息刺激出货(散户积极买入正是主力能够出货的大好时机);散户尤其要对媒体每天大肆渲染的利好因素持谨慎态度。大盘环境有利则可以持有更长时间,如博彩概念,2月10日见顶,而上证指数2月19日才阶段见顶,这是该概念板块持续天数远超提前天数的重要原因(29天对比16天)。

5、持续涨幅与持续天数有一定关系,更主要与板块概念的爆发力及前期是否经过爆炒有关,如次新股概念的爆发力就强,医药生物是慢牛走势。

6、更有意义的是将启动至今涨幅(至3月14日收盘)与持续涨幅对比,用回调幅度来反映板块的抗跌性。黄金分割将一波上涨走势的回调大致分为三种:(1)回调1/3,此处支撑为强支撑;(2)回调1/2,此处为正常支撑;(3)回调2/3,此处为弱支撑。回调幅度超过100%,说明创下启动起来的新底,如生态农业,这与两会没有按惯例特别关注农业有关。从中短线角度出发,会更关注回调幅度小于33%的板块,回调幅度小于50%的板块可适当关注。当然投资要做进一步的估值分析,避免介入估值偏高的板块。

四、就催化驱动因素的整体来看,2014年至今的投资主线集中在三方面:

1、改革题材——国企改革、石油改革、电力改革、金融改革等(当前大盘蓝筹股整体处在低位,可重点关注,但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相信会有更多的国企垄断行业被提上改革日程。

2、智能化题材——智能机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普遍处在高位,关注充分回调后的机会);2013年是创业板牛市,TMT产业(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广受关注,今年会更多提及智能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及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是关注焦点。

3、经济转型题材——(1)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题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就提出,题材会阶段性反复);(2)食品饮料、医疗医药、旅游等大消费题材(随着经济转型为以内需为主,不应被忽略);(3)城镇化题材(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目前焦点是棚户区改造)。

对于短线技术投资者来说,关注股价上涨的催化驱动因素是寻找操作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往往求多不求精。对于中长线基本面投资而言,这只是分析的第一步,即筛选分析范围,还需要做重点关注行业的估值分析,然后在整体低估行业中选择个股。过程尽管麻烦,分析完也未必马上产生投资机会,但投资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盈利需要积累,分析更需要积累,资料积累得越多,越有可能充分应对市场变化。就算一年只做一个行业,能提高成功率,反复做,有何不可?

全部讨论

2014-03-18 09:49

催化因素,很好

2019-01-15 15:22

有用

2015-06-17 11:59

转发//

2015-04-17 13:33

这个必须学习

2015-03-21 14:14

时隔一年,仍具有可读性。催化剂很重要

2015-03-01 21:06

学习

2015-03-01 19:46

2015-03-01 19:44

收藏

2015-03-01 17:39

2015-03-01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