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破7,央妈重磅发声!“中特估”被点名,下周A股要变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一个利好,两大利空,影响下周A股,赶紧给家人们分享一下。

Q1:人民币大跌,央妈重磅发声

今年1月中旬之后,人民币经历了两大波大幅杀跌,最近直接跌破7元大关至7.075,一举跌破了重要的技术压力力位。

去年汇率一路大跌,引发股指大调整,想必大家至今仍记忆尤新。近日人民币加速下跌,也引发了市场担忧,上证指数接连调整,外资连续两个交易日净流出。

在市场担忧之际,央妈放出狠话: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同时强调: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汇率闻声大涨600多点。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与A股是负相关关系,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做的统计图表。

欧美经济摆烂,中国经济则逐渐复苏,人民币持续单边下跌的概率并不大,暂时来看较大概率是维持大震荡。当然,要排除重大利空情况,重大利空面前,一切都是云烟。

央妈重磅发声是在警告空头,同时也是彰显维护汇率稳定的决心。汇率稳了,有利于外资回流及稳定市场信心,下周A股也有望稳下来。

上证指数下周如有缩量回踩到年线、半年线机会时,要观察是否发现地量止跌信号。在这一线形成反弹的概率是较大,如果市场回踩一线时,盘面也给出了佐证信号,那不就是好的时机么?咱们做技术型交易,就是要密切观察重要位置的支撑与压力的有效性,有效就是干,无效就是等,不要整天猜来猜去,疑神疑鬼做不好交易。

Q2:经济日报点名“中特估”:不能简单理解为直接拔高国企估值。

经济日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直接拔高国企估值水平,引导资金推动股价短期、快速上涨,这既不符合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也不利于国企持续健康发展,更与中央“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要求相悖。抓住“中特估”机遇,归根结底要靠国企练好内功。

点评:经济日报的点评非常中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中特估”长期估值垫底是有内在原因的,市场不买账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资金的眼神都不好使,而是这些大块头多是传统行业,成长性不足,加上其它的一些原因共同导致的。

提高央企估值,不能单靠市场炒起来,更需要央企自身硬起来。拳头硬才是硬道理,自身优秀了,市场资金自然就会买账了,想不牛都难。

看看茅台格力海天味业伊利股份这些长牛股,股价长期上涨,业绩驱动是核心动力,什么时候这些企业业绩不行了,那么它的上涨也就到头了。

经济日报的点名,是在为“中特估”降温,下周“中特估”可能有点难。

Q3:美债务上限谈崩,耶伦讲话吓坏银行股。

美债务上限谈崩了!美债是一个大雷,正常情况下,美国不会让它违约,这关系美元的国际信用,一旦美元失去国际信用,美国金融霸权就会终结,再想剪全世界羊毛就没那么容易了。

可事情总有两面性,不能只考虑好的一面。美债已经30多万亿美元,大幅超过美国GDP,仅利息支出2023年就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而2022年美联邦政府收入只有4.17万亿美元。美元大幅加息后,利息支出会更多,2023年利息支出有望达到美联邦政府收入的1/4。

千万不要认为,美债一定不会违约。在历史上,美债已经不只一次违约了。1933年,罗斯福执政期间无力偿还一战的战争债务,宣告债务违约并拒绝用黄金赎回。论耍赖,美国称第二,没哪个国家敢称第一。

天量的美债如同一颗大雷,一旦违约将令全球股市暴跌。这事咱管不了,一时半会违约的可能不是太大,走一步看一步,稍留意点就行。

美债的事先放一边,关键是耶伦的讲话直接把美国银行股吓了“一大跳”。

耶伦称:随着银行业继续应对危机,可能有必要进行更多的银行合并。

市场认为耶伦的讲话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银行破产倒闭,说明金融系统还有大危机发生。

对此,我始终是警惕的,欧美银行系统危机没那么快就结束,40多年罕见的全球货币紧缩不是闹着玩的。全球经济衰退加剧,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暴出来。不说别的,就看看有多少企业在大裁员,你就应该想到很多。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且行且珍惜吧。

下周A股有望探底回升。这里分两种情况:

如果是先涨,我不认为有多大上行空间,不考虑追涨,考虑减仓。

如果是先跌,我认为反而构成机会,考虑着加仓。具体情况,要看盘面表现来确定。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具任何指导意义。

$半导体ETF(SH512480)$ $医疗ETF(SH512170)$ $军工ETF(SH512660)$ 

#热点追踪#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2023-05-22 04:36

请问你看完经济日报全文了吗?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