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4回复:3喜欢:5
$复星医药(SH600196)$



回爱民博士作为复星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全面领导了公司的创新研发更新迭代,创新药临床项目近三年增长30倍,并实现复星医药多项零的突破:第一个境外临床试验、第一个首创创新药、第一个美国FDA 快速通道认证、第一个孤儿药认证、第一个创新药上市。
——“转化医学奖”评审管理委员会颁奖词


近日,第四届“转化医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博士荣获第四届“转化医学国际合作奖”。作为复星·星未来创业营导师,回爱民博士多次莅临星未来直播间,分享复星医药的成功创新转型故事,以及他作为亲历者和推动者的经验与心得,对国内医健创业者的期待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复星星未来创业营导师——回爱民博士,我们特分享了近日同写意对他的专访,希望对大家有启发。(复星·星未来创业营三期报名进行中,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复星医药虽然从传统药企转型而来,却带有创新的基因。”

1.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在2017年加入复星医药?
回爱民:概括起来,当时加入复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
天时是指国内大环境。近几年,国内的政策和法规发生了很大变化,愈发重视药物的创新研发。种种法规政策出台为新药研发建立了可靠的机制。整体上,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很快,加上资本充裕,这些条件对创新药研发有很大促进作用。
地利是指复星医药的小环境,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它不是一家单一的制药公司。它的业务在大健康领域形成了闭环,有药品研发、制药、疾病诊断、医药器械,还有药物供应,医院,即便在国外也很少有布局如此全面的企业。
第二,复星医药有着创新和国际化的前瞻意识。
2017年底我加入复星医药,在此之前复星医药已经着手开始国际化的业务布局,包括与Kite Pharma共建复星凯特、与Intuitive合作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购印度Gland Pharma等等。复星医药既有大健康的生态链布局,又有创新和国际化的土壤,让我十分很看好。
人和方面,以郭广昌董事长为首的复星国际领导层及复星医药高管团队,让我感受到了民族企业、中国医药人独有的情怀和比肩国际企业的先进视野。另外,我是医学出身,总有一份初心是治病救人。如今国内迎来好的发展,还是想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在中国这片土地,复星医药就是我能实现这份初心的地方。
2.与之前工作经历相比,您感到有冲突或不适应吗?
回爱民:我觉得没有冲突。复星医药虽然从传统药企转型而来,却带有创新的基因。
早在十几年前,复星医药已经开始做创新药孵化。例如2010年成立复宏汉霖,虽然以生物仿制药起家,但现在也是创新药为主,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一家抗体创新公司。更早成立的复创医药主攻小分子药物,目前在这一领域已有7到8个临床在研创新药。在这样一家有创新基因的企业中,我没有感到冲突。
我个人回国后也没有所谓的“水土不服”,相反得到员工最多的评价是“接地气”。我1990年到日本,后来去了美国。在海外呆了近30年,一直和国内保持着联系。90年代,日本医学水平领先国内很多,不断有国内的专家学者来日交流学习,我与这些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来在外企工作,又经常回到国内做临床试验,和石远凯教授、朱军教授、徐兵河教授等十几年前都有合作,因此很久以前就和这些国内顶尖的临床专家有了交流,对国内情况比较熟悉,这是回国后大家觉得我比较接地气的原因。





“就临床研发注册而言,我们的团队能力在国内不输任何企业。”

3.您加入复星医药后,职务发生过哪些变化?目前负责哪些工作?
回爱民:我刚加入复星医药的时候,是高级副总裁、首席医学官;现在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总裁兼首席医学官。
我最初负责三方面工作,全球临床研发、药物注册,以及在投资、并购上的技术评定。2019年底,我们升级成立全球研发中心,我担任全球研发中心总裁。今年3月份又给了我“执行总裁”的Title,但这一头衔给我的工作范围带来的变化不大,作为执行总裁,还是主抓研发。
4.这三年在团队建设上取得哪些成果?
回爱民:可以说这三年我们的研发团队有了质变。先说临床方面,在国内,不仅新增转化医学、临床药理、医学写作等机能建设,在人员方面,各个专业领域都有很强的领头人,直白地说,他们都有外企工作经验。2018年,我们在美国波士顿建立了偏临床的研发团队,2020年,国外团队又扩展到欧洲。无论是临床试验的增多,还是那些“零的突破”,都要基于研发机能和团队的建设。
另外,去年成立全球研发中心,建立了以科学委员会,研发管理委员会,技术管理委员会和临床注册评审委员会为主的运营管理体制,并增设了生物研究中心,管线管理部,外部合作部,医学事务部等新的研发部门,旨在把复星医药建立成一个全方位的创新研发公司。
5.综合考量,您认为复星医药在国内药企中间处于什么水平?
回爱民:各个公司情况不同,我认为复星医药在国内系统中还算有自己的特色。就临床研发注册而言,我们的团队能力在国内不输任何企业。团队的能力、素质、水平,以及临床策略、development这块,综合来看,应该是国内Top class的级别。
医药总部在临床前方面,现阶段刚刚起步,但是起点高,目标是3-5年内在国内处于leader class地位,并争取和国际接轨,尽早进入全球领先药企的行列。





“first in class,几乎都是全新的技术”

6.目前国内药物研发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您是如何“差异化”研发的?
回爱民:就目前复星医药的30多个临床项目中,有4、5个是first in class。包括ORIN1001,虽然目前还未上市,但起码是first in class candidate。毫无悬念的first in class产品是新冠mRNA疫苗,已经在港澳投入用于政府接种计划。另外还有两款干细胞产品也是first in class在研产品。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first in class几乎都是全新技术。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跳跃式赶超,核心是紧盯着最前沿技术。例如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这些前沿技术领域,虽然国外相对先进,但并没有走多远。当我们有一定研发能力后,就具备了“跳跃”的基础,再通过合作、引进等方式,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学到手并谋求超越。
另外一点,我一直强调临床差异化。同样是一类药,要思考在临床阶段能不能赋予它新的适应症。这是可能的,过去有些老药新用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临床差异化就是主动寻找新的适应症,尤其在临床前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临床差异化尤为重要。
7.国内药企对于干细胞领域布局好像并不多,您对这一领域怎么看?
回爱民:这一领域复星医药有在关注和投入。上面提到,复星医药有两款first in class临床在研干细胞产品,其中一款用于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另一款用于治疗遗传性眼底病。
干细胞布局不火有多方面原因。国外资本更爱“跟风”,目前最火的领域是基因治疗,资本大量跟进,而干细胞就受到了冷落。国内则是在政策上有一些限制,胚胎干细胞、胎儿干细胞可能会牵扯到伦理问题,所以备受各方关注。
从个人来讲,我对干细胞比较看好,因为医学发展至今,大部分治疗都是破坏性治疗,外科手术、肿瘤放射治疗等都是如此。但干细胞不同,作为再生医学它是建设性疗法。从这一角度出发,我认为干细胞,再生医学很有前途。当然,如刚才所说,目前国内在法规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突破。
8.现在看来,可以说mRNA疫苗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体现吗?
回爱民:答案是肯定的。我对mRNA疫苗技术一直非常看好,我们去年一月下旬,一开始选定该技术路线时,主要基于它四方面的优势。
第一是研发周期。有了病毒序列,一周内就可以设计出疫苗,几周就可以生产出来用动物实验。这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应对变异株的问题。第二是双重免疫机制。除了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外,还有T细胞免疫,保护效果会更好。第三点是mRNA疫苗没有病毒成分,不存在感染风险。第四是工艺简单,产能大。
到目前为止,mRNA两款疫苗的海外III期临床数据已经发表,我们与BNT合作的疫苗保护率是95%,另一款是94.6%,效果都非常好。现有大量真实数据出来,对无症状感染者的保护率也在90%以上,半年后仍在90%以上。
在安全性方面,以色列的真实世界数据表明,60万人接种疫苗安全有效。这60万人的人群从60岁到69岁有8万多人,70岁到79岁有近6万人,80岁以上也有2万多人,且接种人群中76%有癌症、糖尿病、肾脏病、肺脏病等合并症,证明即使是这些特殊人群,疫苗也安全有效。
临床III期后期又扩大了人群,纳入12岁到15岁年龄段,这个年龄段保护率是100%。南非地区人群保护率也是100%。所以从III期临床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来看,mRNA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




“CMO首先是技术职称,其次才是管理职称”

9.就国内情况而言,您认为一名优秀的CMO所需要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回爱民:理论上,CMO首先应该是临床医生。因为CMO的“M”本身就指代medical(医学)。所以CMO首先要具备临床知识,有临床医学出身的背景,最好做过几年临床医生。更理想的是,CMO作为临床领军人物有过完整项目经历,递交IND,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注册上市,上市后临床,而且有国内外临床项目,国内外注册上市经验。
另外 CMO还要具备一定临床前经验,至少也要对分子生物学,靶点的机制等有所了解,这对于设计临床试验,临床差异化很有帮助。
还有一点,CMO还要对市场商业化有一定了解和敏感性,最起码要有了解的意愿,要理解市场需求。因为 CMO是临床研发的决策者,要对是否推动项目进入临床,开发何种适应症研发等问题有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CMO不光要做成药,还要考虑药物上市后的市场潜力。
最后我想强调,CMO首先是专业技术职称,其次才是管理职称。如果只能二者择其一,我认为CMO还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

全部讨论

2021-09-16 11:10

谢谢你,辛苦了

2021-09-16 09:06

这样的G内环境回博真的有信心吗?

2021-09-16 12:21

每当复星医药大跌,就有打气的文章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