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此刻正是修行时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7

假期在家休息,23年因为工作的事情,投资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少,整体操作和收益都很不理想,11月加仓并且融资后,结结实实的吃到了12月和1月的暴跌,账户一度跌到了融资担保率150%的历史最低位,虽然不至于爆仓,但是已经是危如累卵,后来也及时调配了资金,好在最后连续的反弹账户已经暂离了爆仓风险,但是24年又从hard模式开局,基本上今年都在抹平亏损的路上要走很久了。

说到忙工作,年底看了下全年工资收入,又印证了那句生活里赚钱如针尖挑土,股市里亏损像大浪淘沙,如果从赚钱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工作毕竟是个责任心的问题,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好。

最好的方式就是隔离投资和生活,否则每天波动的账户和每天的收入比起来,任何人都没法安心工作了。

刚上集思录上看了下,里面都是风风雨雨见多了的投资大神们,本质上也没有太多的超预期的干货,都是被打怕了的人,集中再可转债里摊大饼,收益虽然没有太多超预期,但比存在银行和信托的收益好很多,又有交易的快感,长期来看还是不错的逻辑。但是对于资金体量小的群体来说,又很难聚焦到那么小的收益里长期心平气和的投资。

1月下旬到年前A股的暴跌,港股那边反应并不明显,一方面可能是港股已经跌无可跌,很多PE都是2-3,PB都在0.5左右,成交低迷;另一方面大A这边的暴跌主要可能还是内部资金的踩踏,和外部市场也没太大关系,一月底业绩预告暴雷、雪球的敲入、杠杆资金的踩踏、新股的不断上市吸血,以及对24年预期的悲观,造就这场暴跌,很多人认为已经超过了15年,我是亲自经历过15年的A字杀,我的感觉这次还好,远不及15年杠杆资金爆破后的雪崩。

其实对于这次大跌,我是比较赞同@梁宏 大金链子的观点,本质上应该不是转融通的问题,做空机制是市场行为,做空被打爆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什么只要做空大A就能得逞,核心还是新股发行太多,上市价格太高,一级市场没有给二级市场留口汤,很多不具备成长性的公司上市就35/40倍的PE起步,在实体经济未来增速不明显的情况下,怎么来支撑这么高的估值。

对于24年的投资思路,我看了雪球和集思录上好多分析,都没什么问题,大家都看好估值修复,等等之类的,正确但没啥大用的话,这些策略适合机构和大户资金行为,有个几千万或者上亿,我也这样,买点债,然后搞一些指数ETF,或者做轮动,对于很多中小投资者,没啥太大价值。

有一个共同认知就是无论是机构还是很多个人投资者,对于美联储下半年降息都有一致预期,投资的逻辑里,一致预期都不是好事情,我们暂且按照这个预期来思考,那么美联储降息最直接的受益者可能就是港股,降息的杠杆效应,最大的收益可能就是资产,最容易吸收资金的资产就是地产,那么港股作为外资给内地资产评估的综合市场,又是外资自由流动的,内房股可能受益会多一些。

如果没有按照6-7月这个时间点降息,往后再拖一段时间,国内降息的节奏可能会早于国外,地产是最外围的打击对象,港股的内房股基本上被摩根精准做空,重要节点都发做空报告了,老生常谈的一些观点,我对房地产研究并不多,但是最近因为关注内房和物业,看了一些资料,新房销售面积稳到年均11亿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98年到现在也快三十年了,大部分老旧小区的房子有置换需求,房地产这个行业不会灭亡的,而且天然就具备金融属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控制市场,但是需要做的就是内在控制情绪,因为控制情绪就能带来收益,涨的很高得意忘形的时候,就要用理智提醒一下现在是离场的时候,跌的感觉要一起毁灭的时候,不妨跳出来看一看,是不是可以进场了。所谓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

对于我自己从事和关注的人工智能赛道来看,24年可能是更好的机遇期,23年处chatgpt引领的那一拨热潮,不到一年时间很多公司已经开不下去了,潮起潮落,但是生成式智能向交互式智能转变的节奏却越来越快,越来越具有想象力,越来越具备吸金体质,业内都看好24年是人工智能应用爆发的一年,有点类似于智能手机出来后,随后引发的020爆发,09年之后,可曾想想未来一切都是以手机为入口了呢,衣食住行,几乎一切。

所以从确定性上来说,AI应用还没有广泛开展,投资应用这块还是有一些机会,但是也有很高的风险,就像2000年我们知道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但是仍旧会有99%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是真的搞互联网还是擦边玩概念的伪互联网企业,都会死在2000年那场黎明前的黑暗里,那么出去应用,我认为底层大模型的风险更高,唯一确定性的就是算力,以后算力可能就想电力、水、天然气这些基础设施了,现在还远远不够。

大概就写这么多吧,对地产,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聊。

$融创中国(01918)$

$英伟达(NVDA)$

$中科曙光(SH603019)$

全部讨论

05-19 16:20

$暴富小分队内房股(ZH3331532)$ 这篇文章是我在二月份过年的时候写下的全年总结,里面专门有两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当时对房地产的思考,尤其是港股的内房股,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创建了内房股组合,然后陆续买入了内房股和物业股,三月份的时候重新思考物业股,全部调仓位换到了融创。
现在房地产本质上是一个认知问题,不用分析来分析去,估值回归就有3-5倍的空间,买龙头就可以了。
一百多亿的融创将会是未来通胀年代里回首时,很多人的痛。
$龙湖集团(00960)$
$融创中国(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