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的角度对地产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0喜欢:4

看了下半夏今晚的宏观分析,其实对李蓓大部分观点都是认可的,尤其是房地产这块,李蓓因为带着两个孩子在线招亲火出了圈,但其实他主管下的半夏私募基金业绩都是很不错的,能力没得说,李蓓是少有的那种极其理性的人,而且还是女生,冷起来让人害怕,但这种性格对投资有很好的帮助,不知道是不是魔羯座的,我一会去查一下。

我虽然不想把投资上升到国运这个层面,但是客观的说,在商言商,在这个位置看空那基本上以后就不用投资了,被套没有资金补仓可以理解,但是主观上还看空,唱空,做空,基本上就不适合投资,每一次危机来临都是山雨欲来乌云压顶,但又有哪一次风雨过不去呢。

再说地产这块,我最近看地产是因为我觉得这块是预期差最大、弹性最大、争议最大、概率胜率都能博弈的一个赛道,既然我都敢碰18A的创新药、可以买鼎丰这种老千股,退市的ST辅仁我都硬生生在最后退市一年赚了40%的收益,那么在我心里还有啥可以畏惧的,纯粹的投资人而已。

地产方面,其实从22年就开始重点观察,当时出台了容许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政策后,我还一度把A股里面30亿盘子以下所有的带地产属性的股票专门找了出来,建了一个组合,看看有没有港股回来的,这样像融创,龙湖这些头部内房股就有了新的融资渠道,这个组合现在还在,除了汇通能源走出来后,其他的都表现平平,也没有一起港股借壳上市或者大股东资产注入的案例,背后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但肯定和政策制定初衷有所偏离,加速了房企倒下的趋势,23年全年房地产行业惨不忍睹,大家也都看到了。

另一方面23年下半年来,上层也出台了一些类似于城中村改造、租赁住房贷款等政策,甚至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类似于QE消化地产库存,但直到一月份从数据来看,起色微乎其微,李蓓总可能就是看得到这些信息提前在三季度动手了,地产在四季度以及今年一月份的跌幅更加惨烈,目前还在左侧,没有看到企稳的迹象。

很多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目前没有听说有大面积拆迁的,也就是其实地方zf的资金应该是还没有到位,这个链条的第一步就没有启动,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

从结果来看,1月份地产销售还是在恶化,而在上周的达沃斯会议上,2号还是很明确的说了目前坚持不搞强刺激,不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主要靠内在动力,高层的态度很明显了。

地产这个话题,绕不开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其实主要也就是讲日本地产的溃败,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相当于1965年的日本,人均GDP相当于1983年的日本,居民杠杆大概是1986年的日本,所以整体上国内发展空间还有。

美国地产破灭后,3.5年见底,而日本跌了十几年,美国当时的情况主要还是供给端很快调整,新拿地,开工,建设,投资都快速下行,供给减少造成库存消化很快,日本那边就不太一样了,日本92-97新开工仍然在持续增长,也就是房子不断在供应,所以房价下跌的持续时间更久。

现在来看,国内住宅新开工数据,已经从最高点跌了60%,22-23年来看,各大头部房企拿地急剧缩水,都在保交楼,资金链紧张到头部好几家暴雷,供给端的情况就像当年的美国一样。

其实我在之前就一直对地产有些思考,土地和房子千年来都是信用的等价物,这个行业不会灭亡,而且会一直是国际民生重要的行业,现在行业出清,我并不清楚现在头部的这些房企能有几家活下来,但是肯定会有活下来的。

$融创中国(01918)$

$龙湖集团(00960)$

$万科A(SZ000002)$

全部讨论

高层关于目前不搞强刺激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只是门面上的、政治正确上的意义。事实上,近几个月出台的政策,有的已经是接近核弹的级别,只不过其作用要有过过程而已。如果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怎么样,我相信国家还会一直的推出更多的所谓政策工具,直到房地产稳住为止。

周期股要在刚在最差得时候投资龙头公司,也就是行业龙头(优秀公司)利润最差时候投资。周期股得前提是行业不能消失,需要存在,只不过有周期,有经济上的大小年或者政策上的大小年。目前房地产到了最佳投资区间,我承认之前还是买早了,错误的低估的17年疯长叠加疫情之后对于房地产的行业低迷程度,未来还是看好活下来的行业龙头。

01-23 22:44

有钱的去买好点的地产债,赚几倍

看好龙湖?

搞旭辉股份等债券,收益更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