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总需求下降,风险偏好收缩。现金为王。//@戴维斯双击: 回复@戴维斯双击: 看懂财政分配,才能看懂中国经济的脉络。
1. 过去20年的土地财政模式(1998-2023年): 一起要从1998年的分税制改革说起。那次改革的结果就是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不过中央给了地方一个政策就是土地收入归地方,从此城市经营一词成为财经流行语,这套模式让中国的GDP 一下子爬上了全球老二的位置,一度到了美国GDP的70%。但是这套模式在2024年起走向了终结,直接原因是房价不涨了,而祸根其实就埋在分配制度上,普通百姓从土地财政的发展中获益比例很少。土地财政富了谁?
(1) 直接受益者是地方ZF: 卖地收入+各种依附于房地产行业的税收
(2) 靠财政吃饭的人: 工资涨了,福利好了,退休金都在不停的涨
(3) 金融系统: 房贷是最优质的金融资产
(4) 靠财政投资拉动的经济体: 大基建和城市运营
(5) 房地产和基建 带动上游原材料的涨价。
(6) 最早一批买房者,家庭财富基本增值10倍以上。
(7) 获益人群产生中产阶级,带动消费升级。
中上层人士都受益了,那么相对而言谁受损了:
(1) 吃不了财政饭的普通人
(2) 早年买不起房,而最近2年因为刚需买房的人。
2 现在房价到顶开始下跌,土地财政模式玩不转了。
【1—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638亿元 同比下降10.8%】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638亿元,同比下降10.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4874亿元,同比下降12.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810亿元,同比下降14%。
这意味着原先受益的群体统统变成受损的,那么原先受损的群体会反过来受益吗? 很可惜,我的答案是更加受损。大河不满小河干,才是自然界的常态。
3. 为什么普通人受益不了,关键要看解决方案是什么? 我们的选择是制造业强国模式取代土地财政。想法是好的,但是结果是什么?
(1) 从好的一面看,我们的制造业的确天下无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伏和新能源车产业链,我们的竞争力已经差点让欧美国家退化成发展中国家了。
(2) 但是普通人能从中受益吗? 恐怕有限。高端制造业对员工的要求极高,不可能人人都是硕士,博士。而且吸纳就业有限,未来都是黑灯工厂,能受益的除了这些行业的高端人士,恐怕就是为这些产业服务的配套经济。举个例子,特斯拉在上海建厂,那么厂区周围的房子会升值(就算不升值,房租会上涨), 周边的餐饮服务娱乐业会发达。
(3) 但是制造业有个天然的缺陷,就是价格战,无法长时间保持高毛利运行模式。因此内卷也是2024年经济的代名词,卷到资本无利可图为止。现在是光伏卷,芯片卷,未来一切高科技的产业都会卷。而价格战的关键是成本,压缩成本最容易的就是压缩人员工资。骂所谓的黑心资本家是无用的,因为制造业的产品是基本都是可贸易品,国内成本无法压缩,资本就会选择去海外低成本地方建厂。美国制造业产业的空心化就是这样原因。
4. 出路在哪里?
4.1 激化劳资矛盾,希望一次分配解决问题,问题是这条路走得通吗?过去5年内,我们走过这条路,骂得马云不敢说话,但是结果有用吗? 最后的结果就是原先有心创业的人选择了躺平,这直接导致现在就业困难。
4.2 出路在二次分配,提升普通人的社会福利:
(1) 个税起征点能否上调
(2) 对于吸纳大量就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能否降低社保缴纳基数,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
(3) 既然体制内人员的高福利是基于土地财政的,那么土地财政没有了,他们的福利能否降低。
(4) 退休人的收入差距能否压缩?
但是这些都需要ZF让利,需要各种部门利益的协调。对此我持悲观态度。$博汇股份(SZ300839)$ 与 宁波ZF的 税务纠纷问题 已经把矛盾公开化了。
引用:
2024-06-21 18:48
下文是本人看盘日记,非投资建议,所列个股非投资推荐,据此交易后果自负。本人A股总市值年度收益下降到8.31%,总回撤扩大到10.48%。
1. 大盘指数:
1.1 A股:
(1) 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MACD未收口,显示还是下跌动能。
(2) 沪深300:
神秘资金又出手了。
【多只沪深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