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44喜欢:32
外贸订单最终都去哪了?且听分解…


外贸变天了,2021年,各大工厂还纷纷爆单,富士康因为缺人,把招工指标分派到村,港口的集装箱更是供不应求,价格从2000美元一个炒到了2万美元。

现在港口堆积成山,上海洋山港闲置的集装箱堆到了太仓,深圳盐田港已经堆了7层。

再看招工,往年春季是工厂抢人大战最火热的时候,可是今年情况不一样,从长三角珠三角,无数求职者在工厂门口排起了长龙,然后被拒之门外。有的工厂直接放话了,86年以上的可以走了。东莞最大的模具厂,因为缺少订单,干脆给员工放假3个月。

官方数据,去年12月,我国出口订单总额同比下降了9.9%,而1月份的数据可能会更夸张。这意味着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有一个车轱辘出了问题,上万家中小企业半年的生意没有了,成千上万的打工人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工作。

订单都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经济下行带来消费欲望低,订单自然就少了嘛。那事实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过去一年,美联储多次加息,按道理,他们应该把钱存在银行会更合理。

可是美国人买买买的热情并没有减少,他们的进口总额达到了3.96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是美国的第一贸易伙伴,只要美国人愿意花钱,那大部分订单都会流过来。可是现在情况变了,去年美国和欧盟双边贸易是9745亿美元,超过了中国,欧盟,成了美国第一贸易伙伴。

那么第二呢,总该是咱们了吧,不,第二是加拿大,第三是墨西哥。咱们从第一滑到了第四,除此之外还有东南亚很多国家,虽然总量不大,可是贸易总额蹭蹭往上涨。换句话说,美国人依然愿意花钱,只是不再愿意把钱花到我们这里来了。

他一边拉拢身边的老莫,一边趁着欧盟的能源危机跟欧盟结对子,抱团取暖,顺带还扶持了东南亚的小兄弟们。

那为啥会这样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个开工厂的,是不是欢迎附近村的人都来打工,顺便再买点你家的东西。同时你还会经常笑眯眯的告诉大家,咱们同住地球村,就是要相互合作,谁离了谁都不行。

可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了,隔壁村有几户人家,之前一直都是老老实实为你家打工,任劳任怨,还挺能干。可是现在人家不甘心了,也要跟你一样研究高科技,开工厂赚大钱,这样一来,矛盾就产生了。

欧美国家也一样,以前把自己当老板,把咱们当全球产业链上的打工人,用起来得心应手。可现在看着迅速崛起的中日韩,研究起了高科技,马上就要学老板自主创业了,心里越来越不舒服。

于是他们开始搞制造业回流,要么把生意抢回来自己干,要么扶持自家亲戚,再或者找一帮没啥威胁性的小兄弟,继续为他们打工。

至于我们除了忍受这样的阵痛,放弃幻想,准备战斗,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曾经的美国人在货架上随手拿起一个商品,上面大概率印着Made in china,但从今往后,这种情况可能要变了,而习惯了物美价廉的中国货,这对美国的消费者来说,也同样是一场考验。


$特斯拉(TSLA)$

$浪潮信息(SZ000977)$

$蔚来(NIO)$

精彩讨论

牵牛花开半夏2023-03-02 04:20

人家不愿意跟你玩了

精简的股市小风扇2023-03-02 07:30

俄乌战争,很显然是俄罗斯想占乌克兰的土地,但有些人还要支持他,说他对,打的不够狠,这样的价值观?是个正常人也不会跟你交朋友,天天吃人家的,还天天骂人家,人家还来吗?

我叫不割肉2023-03-02 05:13

东南亚在中国起来之前,人家已经当美国小弟了,当年的东亚4小龙,4小虎比80年代的中国富多了,但是98年以后全废了,东南亚起不来,也没有那个体量被美国收割,他们也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美国佬就是想收割中国财富,就是割不动啊,打又不敢打,明年就得乖乖回来买中国产品

雨水8882023-03-02 05:57

粹粹,无脑吹虚,害国害民。新加坡人也在水深火热之中?要你拯救?

一棵大树3282023-03-02 06:59

别提美国消费者操心了,人家“made in Vietnam /india 更便宜

全部讨论

人家不愿意跟你玩了

俄乌战争,很显然是俄罗斯想占乌克兰的土地,但有些人还要支持他,说他对,打的不够狠,这样的价值观?是个正常人也不会跟你交朋友,天天吃人家的,还天天骂人家,人家还来吗?

东南亚在中国起来之前,人家已经当美国小弟了,当年的东亚4小龙,4小虎比80年代的中国富多了,但是98年以后全废了,东南亚起不来,也没有那个体量被美国收割,他们也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美国佬就是想收割中国财富,就是割不动啊,打又不敢打,明年就得乖乖回来买中国产品

2023-03-02 06:09

讨论已被 牛魔妹妹 删除

2023-03-02 06:59

别提美国消费者操心了,人家“made in Vietnam /india 更便宜

2023-03-02 07:23

主要是12月放开,工人都生病了,该走的货都没走,1月工人都放假了,也没法走货,现在2,3月才开始赶去去年12月,1月的货。前面的数据都不真实。起码要看3,4月份的数据。

2023-03-02 06:41

图片评论

2023-03-02 04:09

我就不信,这么高的利息对消费影响力这么小,通胀这么高,对消费影响没有。

2023-03-02 03:30

动了老大的蛋糕啦!

2023-03-02 07:38

那些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血汗产品降低出口是必然趋势,资本媒体引导其心可诛,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不断攀升说明什么?只要你有硬货敞开欢迎,产业升级才是唯一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