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上海小微企业主的隔离日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位上海小微企业主的隔离日记

今天是进入到“无法定义状态”的不知道多少天了,我也已经大半个月没见到我女儿了。本轮疫情至今,作为一个父亲、小微企业主、政策研究者兼半个志愿人士,想聊聊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毕竟一个人身上贴的标签再多,终究也是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首先声明,本人对政治和科学都不想多谈。因为很多事情根本没必要上升到这个范畴,10年前的我可能也会先调用理智和知识去思考很多问题,但我现在已经是个父亲了,我认为人的情感是第一性的,庸俗的说,爱是第一性的。这也是当下我行事的根基,输出自己的热情与爱。

需要帮助的老人

在上海进入“特殊状况”以前,我已经感到了有些不妙。出于预防性的考量,我联系了小区的居委,表达了给社区孤老上门捐菜的意愿。居委的治理者还是比较配合的,最终在一天内给到我一份90多人的名单,涵盖了小区内的残障人士、独居老人以及90岁以上的老年夫妻。

最终这些蔬菜送达了这些人的手中,送货过程中有很多志愿者都向我反馈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和特殊群体,但是一旦纳入了不同的条件,那么需要的物资量就不是我的财力可以承担的了。

很多70岁以上的老人不仅有抢不到菜、不会使用手机的问题,他们还面对着信息传达不通畅的问题。我们这些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近的疫情信息,因而可以随时了解时下的状况而做出预防性的采购,但是很多老人甚至还以为马上就要放开了……

此外,有些群租的无厨房租户只能通过方便面和即食食品度日,更不要谈那些有经济问题的居民了。

经济问题

当我在推进落实捐菜的过程中,有志愿者毫不意外地奉劝我救急不救穷。

事实上,作为一位货币研究者,我不喜欢这句话,说好的“共同富裕”呢?如果底层的居民没有办法在疫情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最终所带来的失业和救助需求不是终究还会转化为财政的支出吗?为什么不能在这些弱势群体需要财务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呢?

对于很多弱势群体而言,他们本来的现金流平衡状况就很紧,一方面是房租/房贷以及基本生活开支上的支出刚性,另一方面则是自己暂时失去工作机会导致的收入中断,这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经济学知识就可以推断出来他会在两个月内耗尽自己的储蓄。这个时候你还指望放开以后的报复性消费反弹就成了天方夜谭。因为任何有生活常识的人在“一朝被蛇咬”以后肯定会选择加大自己的预防性储备水平。

帮助这些人真的有那么困难吗?我想象不出有什么困难的。

企业的问题

我已经40多天没有去过我租用的办公室了,但是我仍然需要缴纳我的租金,因为我知道,我不缴纳租金,受伤的也只是另一个我而已。

像我们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居家工作,但是居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怎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工作者每天都需要耗费时间考虑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没有安居何来的乐业?我从早上5点被做抗原的高音喇叭吵醒到现在一直在解决后续的物资储备和物流问题,已经过了8个多小时仍然没能找到稳定的运力。

而我想做的仅仅是保障我的家人和挚友可以正常进餐而已。为了这件事我甚至没有坐在电脑前看过一眼自己的工作事项。

但是所有工作伙伴的工资、社保我仍然需要足额缴纳,当然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居家工作我还需要缴纳工伤和失业险……我的带娃阿姨已经快1个月没有上班了,我也不可能一分钱基本工资不发给她吧?

白天忙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晚上就要打开电脑像狗一样接着工作,因为如果我需要保障自身的财务状况来保护我想要保护的人。

问题出在哪?

恕我直言,目前我们所缺乏的并不是什么管理体系和科学范畴内的问题。

我所感受到的是我们缺乏基本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反馈能力。

人饿了,就要把他喂饱。人太穷,就要去接济他。人生病了,就要去救他。

评论关闭,还能看到真实的需求反馈吗?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