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东湖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4
宁兄讲的没毛病,问题是主持人没听懂,最重要的结语一句带歪[笑]。话说回来,主持人不到一定水准是比较难瞬间理解各种投资思路的。
宁兄关于教育的发言,我有些疑问请教。
第一,文凭今后会无用吗?马云,李佳琦,都是在互联网时代涌现的不靠文凭靠能力实习人生价值的杰出代表,但是,这个模式究竟是幸存者偏差呢,还是未来的普遍规律?少数例子似乎说服力不够强。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每个时代都有大量不靠文凭靠能力拼杀出来的优秀人才,比如李嘉诚,曹德旺,董明珠。。。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大部分普通人用文凭作为社会敲门砖的现实。未来十年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改变,但是不是一定会发展为素质教育为主?目前似乎没有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第二,素质教育今后真的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标准吗?我这里举一个日本的例子供大家参考。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素质教育,9年义务教育的内容大幅度删减,最夸张的时候到了圆周率不要求3.14,直接改为3,理由是两位小数太复杂小孩子记不住。在20多年推行这种“素质教育”后,日本中小学生的学力水平普遍下降(每年日本会进行全国中小学生学力水平测试)。另一方面,社会并没有因为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就改变对文凭的要求,东大、京大(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北大)这些超一流大学仍然是家长孩子们的热捧对象,对于找工作而言,有相对于普通一般大学毕业生不可比拟的优势。由此造就了日本发达的补习班行业,一般小孩子如果打算考好的私立中学,进而上好的大学的话,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进入补习班进行刷题似训练。和中国相比,中国的补习班比如奥数,那毕竟是针对尖子的;日本如果不上补习班而仅仅是接受普通中小学教育的话,除了部分真正的天才,基本上没有可能和补习班小孩竞争。
第三,未来学校的功能定位究竟是什么?我赞同宁兄提到的,学校是孩子们在一起成长的环境。在这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和人相处的技巧,甚至培养未来走入社会的人脉,日本的私立大学同学会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人脉关系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学习的小孩子在一起,相互之间既有启发,也有竞争,未来如果其中大部分可以考上名牌大学的话,相当于从小为孩子们构建了层次更高的人脉关系网。我想,这可能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倾向于让孩子们拼命考入名牌学校的目的。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奇的发明层出不穷,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颠覆式的改变。但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个人认为不能说已经非常明确。以未来10年的投资方向而言,可能会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宁兄一贯倡导从变化中寻求相对的不变,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的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投资这类学校并不能成为一个贤明的选择。
一家之言,请宁兄指正。
[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