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与腾讯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2回复:0喜欢:8

众所周知,Meta腾讯都是经营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公司。那么这样两家主营业务相似的公司必然会有很多相似点,当然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今天打算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创始人两个角度来对比一下Meta与腾讯。

商业模式

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社交网络将流量变现。但在提供的平台,以及变现的方式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先来看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提供的服务:

Meta旗下的主要产品有两款社交应用:FacebookInstagram,两款即时通讯应用:Messenger,Whats app。(想更了解Meta这家公司的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社交帝国—Meta投资价值分析(上)

腾讯的主要产品是微信与QQ两款即时通讯应用。

对于两家公司产品的特点,借用雪球投资论坛创始人方三文的话就是:Meta的用户支付能力更高,腾讯对用户的掌控能力更强。不过对于Meta的商业化潜力是否很大,我持怀疑态度,后文会聊。

Meta应用的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涵盖了除中国以外所有地区的用户。截止23Q2,Meta家族应用拥有38亿月活用户数,远远超过腾讯的13亿微信月活。而且Meta的用户数还可以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渗透率提高而增长。而腾讯的用户数早已经达到了天花板。

不过在锁定用户方面,腾讯是胜过Meta

MetaFacebookInstagram都是以信息流为主要界面的产品,满足的是人与人社交的需求。而微信这类即时通讯应用满足的是人与人沟通的需求,相比于社交更加的高频,刚需。(你可以好几天不看朋友圈,但不能一天不看微信聊天)

虽然Meta也有Messenger,Whats app两款即时通讯应用,但国外的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国内完全不同。微信在国内没有对手,唯一的QQ也是自家产品。而Meta却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苹果的imessage。所以相比于微信,Meta的产品似乎并不是那么不可替代。

再来看看变现模式:

Meta的变现方式比较单一,几乎都是广告。 2022年Meta的营收里,97%以上都是广告收入。

再来看一下腾讯的营收组成。打开2022年腾讯控股的年报,其中:

增值服务占比52%,主要是国内游戏+海外游戏,QQ音乐,腾讯视频这些内容服务费用。

网络广告占比15%,主要是加载在如微信朋友圈,小程序,视频号内的广告。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占比32%,包含了微信支付,企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云等服务。

腾讯虽然只覆盖中国用户,但变现方式非常多元,从游戏,到广告,金融支付,云服务多点开花。

Meta的应用主要还是停留在了连接人与人,人与内容。而微信在中国却成为了一个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从连接人与人,到连接内容(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再到各种衣食住行服务(例如微信支付,微信九宫格内的滴滴打车,美团外卖,京东电商等)。小程序更是成为了一个类似基于微信的“App store”。连马斯克都说过想把推特打造成微信一样的超级应用。

由此可见,Meta的商业化深度是远不及腾讯的。

那么Meta能不能演化出其他的变现模式呢?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没有准确答案,但根据历史来看,不能抱有太大的希望。

Meta的用户覆盖了全世界,而每个国家地区的用户习惯,商业环境都非常不一样。和中国这样一个用户非常统一的单一市场区别很大。

在支付领域,Meta一直都没什么进展。比如2018年在印度推出过Whats app pay,直到2023年这项服务也没有在美国完全推广开,推广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而在2019年Meta推出的Facebook Pay也是不温不火。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海外有Apple pay和Google pay这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而像一些我们熟知的使用微信小程序的场景,例如用微信扫一扫点菜,或者在医院登记信息这些基础服务,在海外都是通过网页的形式来进行。

个人认为,未来Meta的营收还是会以广告为主,当然我很希望公司能狠狠的打我的脸。

企业文化/创始人

Meta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口号是:“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翻成中文是“快速行动,打破常规” 。

由于Meta的变现模式主要是广告,本质是用户使用时长的变现,所以很容易受到其他社交媒体竞争的影响,公司就需要快速行动来抢夺注意力。从我使用体验来看,FacebookInstagram产品的使用界面,功能也是在一直变化的。

对于Meta的创始人,我对扎哥的评价一直比较两面。扎哥的战略,商业眼光,执行力都非常出色。但扎哥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过于利益至上,为了打压竞争对手会不择手段。比如在2020年的科技巨头反垄断听证会上,四大科技巨头的CEO里,只有扎哥说,“我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国政府从美国公司窃取了技术。” 扎哥在会议上也不断的抨击中国互联网公司会威胁美国的科技企业。同时,私底下也不停的与白宫的议员游说来试图打压Tiktok。可见Tiktok对Meta应用使用时长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再来聊聊腾讯。腾讯总给人一种佛系的感觉,骨子里就有一种隐忍,克制的文化。这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微信在中国的统治力太强大了,公司也找到了除广告之外的变现方式,受其他应用竞争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天朝,要经营一家影响力如此之大的民营企业,很考验创始人的经营智慧,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扩张,什么时候该做取舍。例如腾讯金融科技服务,其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微信支付的手续费,其他的金融服务例如理财,贷款,分期付款这些服务基本都没怎么发展。腾讯对金融领域变现的克制,可能也有出于宏观因素的影响。从2021年开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企业的政策。腾讯在此期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相对于阿里巴巴,腾讯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小。

而对于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我个人是很欣赏的。马化腾低调谦逊,为人很正直。

记得在《腾讯传》中写到,腾讯准备上市之时,一直在美国纳斯达克与香港之间犹豫。如果在美国上市,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当时主流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都是在美国上市。但马化腾却决定在香港上市,在香港上市估值更低,以更低的估值上市可以让股民更多的享受到腾讯成长的收益。

而最近这几年腾讯的股价很低迷,腾讯也是在大力地回购自家股票 + 派发特别股息来回报股东。

这些都能说明马化腾是很重视小股东的利益的。而重视股东利益也是我认为买入一家公司股票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建议想了解腾讯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腾讯传》,会对这家公司有更深的认识。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哈。)$腾讯控股(00700)$ $Meta(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