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今天股市仍然是大跌,军工更是大面积杀跌,全球股市规律都是时代驱动产业,产业的繁荣带动资产价格。
而现在的环境,其实已经非常的明显,人口负增长,几乎要到2050年之后才可能会有所转变,而真正持续性稳定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靠基建和地产拉动的,而曾经的香港模板,其实是吃了大陆崛起的红利,虽然统计2023年死亡人数1100多万,可未来的十年,死亡人数还是会持续增长,个别年份甚至达两位数增幅,这是人类的寿命极限,非组织力可以改变。
回到题初,时代的红利,前40年的高速发展是老一辈打下的基础,持续不断升值的地产基建,满足了基建资金投入,但代价是今天的前几十名的地产企业全部爆雷,并非企业想这样,是时代的必然。
而看一下美国的产业,几乎是军工背后衍生的高科技产业,但发展军工并非什么国家都可以,而是仅仅有五个真正拥有主权的五常才可以拥有的产业,而真正意义上拥有主权的其实仅三家,但漂亮国的货币霸权决定了其市场份额。
那现在的市场是不是底呢?
2005年,2014年,2018年,这三个年份,底是怎么才走出来的,得从时代,产业,资产价格的核心影响因素去看,2005年,其实底层民众比现在还要艰难,但产业资本却比现在好,当年正是外贸发力的时间点,现在却相反,美元加息也处于未端,处于大放水的前沿,与现在几乎一模一样。当年的资源价格便宜到您无法想象,当年的江西铜业紫金矿业港股只有几毛几分钱一股,中石油也才9毛钱。
当年只要政策放点水,搞点大的投资,市场风格马上就可以活跃,
2013--2014年,虽然传统产业调敝,但民众收入却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大幅增长,外贸也是份额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崛起,替代产业还处于爆发期,一级风投市场风生水起,所投企业一年一倍地增长,用户基数在民众收入持续增长中不断增长,其实是最好的时代,法治还是不断健全中,几乎没有什么需要松挷的,可以野蛮生长,如当年的P2P,最后因为套路坑人才灭亡。
2018年则是先紧后松挷的环境下,加上前二十年一直被冷落的部分大市值票带来了一波机会,而今天看来,其实是最后的波疯狂,茅台在2017年之前,一直在100--300元间徘徊,直到2018年严监管风之后,并购重组的资本故事无以为继了,各大机构才上了各种茅的船,而疫情导致全球产能向大陆集中,其实也是最后的疯狂,想当年一个做手套的英科医疗蓝帆医疗,一年可赚百亿,也许永远也不会再有这样的疯狂和红利。
为什么救市却没有一次成功的呢?看一下美国1929年,日本1990年,无论您砸多少钱进去,都一样于事无补,民国时期一样,1930--1945年,无论政府拿多少钱出来做平准基金,几乎没有能力改变市场风格和方向,直到解放后,由陈云组织的国家队才把上海市场的物价控制下来,还是动用了行政力量才做到的。
但经济史已被西方玩了几百年,而疫情中,欧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民众发钱,而我们四十年的发展史就是投资拉动,各种基建投入,然后依靠土地资源升值支撑土地财政的疯狂扩张,甚至于为了解决人口流动后的问题,把后代教育与地产挷定。
人口增长结束后,各种刚性开支摊到民众身上后,没有稳定的产业资本投入,那剩下的后果与日本1990年之后,其实是没任何区别的,而最有效的方式其实是救产业,想刺激消费,培育自己的内循环消费市场,唯一一个方法就是提高福利和保障,毕竟央企国企是全民所有,怎么花也是烂在锅里。
其实就一句话,向民众撒钱,通胀是那些产能不足的国家才会发生,像中国一样可满足全世界的产能的世界工厂,使劲撒也无法供不应求,还像西医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被局部带蹦,永远也救不活,只会像日本90年代后,苟延残喘。
市场制度应该松挷,但绝不是那种放开外资100%持股控金融机构那些虚的,而是国内2亿股民,八亿基民,他们才是市场的主体,而挪威主权基金,贝莱德,先锋领航都在这个市场败下阵,就绝不可能是技术问题,人才问题,而是设计问题。
时代驱动产业,几乎是永恒不变的规律,而产业繁荣的背后,必然要有一个大市场,在民众收入无法通过投资,外贸带动的情况下,老一辈积下来的央企,国企,是不是应该朝着最远的目标,共产主义道路走呢?
哪怕不多,带来的却是一份相信,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而前40年的高速发展其实与这种信心惜惜相关。也没有忘记初衷,毕竟以后人口是逐渐减少的。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