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舌……太奇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奇葩公司太多,前有康美账面上300亿没了,后有康得新122亿存款失踪。

昨儿又是*ST海马,为了保壳,疯狂出售401套房子。中国A股,退市规则不太完善,而且29年以来,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太少了。

没有大批退市,那么业绩烂的公司,依然有壳价值。借壳,是A股永恒的主题。

今天,又有一家奇葩公司,欠债还不出,竟然要用鞋子来抵债。中国基金报报道,近日流传一份富贵鸟《偿债能力分析报告》显示,富贵鸟在清算假设条件下,普通债权的清偿率2.5%。

根据偿付方案,100元的债券,只能偿付1.11元现金+1.63元购物券。令人咋舌,真是太奇葩了。

受苦的,还是一大帮因为各种各样理由买入深套的中小投资者。在A股做韭菜,太不容易了。

///////////////

今日两市大跌,上证指数【可以买卖大盘的工具:综指ETF(510210)】跌破2900点大关,再次考验牛熊分界线。

创业板指数更是急杀近4%,已经跌破牛熊线。

昨日老揭在《爱吃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已经鲜明提示过,短期反弹,受制于成交量,要保持冷静,尽量少打如意算盘,少YY。

我还特意提了一句,在二季度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的情况下,更多机构选择防守。可惜昨天的文章,阅读量创近阶段的新低,看的人不多。

谁都清楚,股市里亏亏赚赚都是很正常的,真正要预防的风险,是持续调整让自己本金严重损失的风险。

为什么我昨天叫大家把目标,集中在追求主营业务业绩优异,拥有持续上涨能力,前期又抗跌的票。

那是因为,伴随市场扩容,当前个股与指数的关系越来越低,2015年大盘5000点时,茅台260多元(前复权价),2019年大盘2900点,茅台900元。

难道5000点时要卖茅台,2900点再买回来?真正需要看指数,是市场出现普遍现象的时候,看指数能对普遍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而现在,更多的是个股的结构性行情。

前两天在做《揭面》节目,与会的嘉宾跟我私下也说,现在自己研究看好的票,一定要被市场认可,否则,估值再低,如果市场没有认可度,也不行。

///////////////

个股奇葩,还是ETF相对靠谱。记得去年这会,很多机构都在推ETF,老揭也介绍过几款ETF产品给各位。没想到,2018年,ETF会大火,关注度前所未有,吸引无数资金。

不要说ETF没用,还记得老揭去年四季度坚定看好的中证500ETF吗?不管近期波动如何,今年以来还是妥妥有20%的涨幅吧。

今年,随着行情转暖,很多资金抛售ETF,自己亲自下场。各大基金公司在管理费和托管费上,纷纷挑起价格战。以往ETF的管理费和托管费一年差不多是0.6%,有公司已经压低到了0.2%。

ETF的战争主场,自然是创业板。今年,发布创业板ETF的公司非常多。

但投资者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既要被动投资的低廉费用,又要主动投资的个性化需求。既想分散风险,又要获取稳健收益,还是要超额的。

有没有这样的策略?

当然有!今年,老揭发现,不少头部基金公司,都开始在发力Smart Beta策略。

什么是Smart Beta策略?是以海内外学术研究所挖掘的长期有效因子为导向,捕获风险溢价或因子敞口,长期配置价值较为显著。

是不是看不懂?

没关系,老揭帮各位解释。

首先你要了解贝塔,也就是Beta,指的是取得同步市场的收益。咋们不举列股市,就拿楼市来说,十年前你买的房,随着所在城市房价的上涨,你买的房也在上涨,基本同步,这就叫Beta。

有B就有A,以前很多私募,都喜欢叫自己阿尔法对冲基金啥啥的。阿尔法就是Alpha,指的是超越市场的收益。这要举例A股了,譬如十年前3000点,现在还是3000点,有高手做了3倍收益,这就叫Alpha。

Smart Beta,介于Beta 和Alpha 之间。

指数基金管理规模位居行业首位的华夏基金和Smart Beta领域知名国际机构锐联财智(Rayliant Global Advisors)联袂合作,近日推出两只聚焦创业板Smart Beta产品,分别为创业板低波蓝筹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创蓝筹ETF”)和创业板动量成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创成长ETF”)。

此乃:双剑合璧 !开启创业板投资2.0时代

创蓝筹ETF(代码:159966),聚焦持续稳健经营的创业板优质公司。

创成长ETF(代码:159967),聚焦创业板中高成长、高弹性股票的投资机会。

相比于创业板指、创50指,创成长指数、创蓝筹指数改进编制规则,发挥作用年份和场景不尽相同。

创蓝筹规避投资陷阱,适合资产保值,长期具有更高收益率;创成长创业板股票基本面真正增长时表现亮眼。

以下是创业板主要指数业绩跟踪表现统计:

华夏基金作为老牌头部基金公司,Smart Beta相关指数的系统也较为齐备,同时也接触很多其他Smart Beta策略编制的机构,对海外方法论在A股适用性有着长期的研究,这也是华夏优势所在——兼顾海内外的策略,并在在A股进行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