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里的8个至理真经!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6喜欢:69

1,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语出《道德经》,这句话中,老子批评人世间普遍的法则是劫贫济富,与劫富济贫的天道相反。西方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二者有不谋而合的共通之处。

2,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

仍然出自《道德经》,讲的是要舍得。舍的越多,得的越多。太多人都想得到,一心就想着要把别人当做韭菜来收割,只要自己有好处捞,那管别人的死活,在这方面,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结果到最后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

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出自《论语》,欲速则不达,老想着一夜暴富,一件事情今天想到,明天就要做到,完全不考虑周围人的意见和他人的感受,还有周围环境和规律的制约,这种人到头来肯定是属于“奥迪进去,奥拓出来”的一类。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要贪图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凡事要定长线目标,比如2022年,我要完成多少多少,未来5年,我要做成什么什么。

4、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的经商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不要跟风,要有自己的人生主见。尤其是在过年期间,不要人家怎么样,你也跟着学,即便那是不好的现象。再有就是跟人家的孩子或家人攀比,一点意思和深意都没有,更丧失了自我的一些东西。在此,我们要学会独立和逆向思维,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5、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大美女西施的老公范蠡说的一句话,主张强调物极必反,或乐极生悲,或否极泰来,教导我们不要把事情或某人逼入极端,否则就会遭受致命报复或打击。

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语出《孙子兵法》,相信每个国人都很熟悉这句话。不过,能够运用到实践中的,估计没几个。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做到知己知彼,无论生意场还是聚会场合,如果仅仅对自己了解,那肯定是要失败或闹出笑话的。

《孙子兵法》里还有许多类似的话,比如“先胜而后求战”“兵不厌诈”“置之死地而后生”等。

7、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语出晚清文豪中最会打仗的曾国藩,他的那本《曾国藩家书》至今仍是很多家庭教育子女的行事指导指南。在此,不仅想起李嘉诚的那句名言:当5%的人看中时,那时是很好的时机。当20%的人看好时,那时其实时机已经错过了。当90%的人都认为很好时,那说明这个事情或项目已经不行了。所以,做事要辩证的看问题,不受大众平庸思维的干扰,异军突起。

8、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语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王阳明是古今为数不多的完人之一,他的心学代表作《传习录》到现在依然被很多人喜爱和阅读。他的知行合一说、致良知说,更是对后世影响巨大。前段时间,网上很流行一句话:“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如果你能读懂王阳明的这句话,你就知道,皓首穷经,懂得再多的道理,如果不去实践,到头来还只是个书呆子而已。所以说,知道、了解、甚至学问渊博都仅仅是前进的开始,而行动和后续的改进、总结、完善才是让我们精进提高的最关键。

全部讨论

2021-12-30 01:07

古人真是大智慧,寥寥数语,道破玄机

2021-12-29 09:09

知道、了解、甚至学问渊博都仅仅是前进的开始,而行动和后续的改进、总结、完善才是让我们精进提高的最关键

2021-12-29 08:22

收藏了

2021-12-29 08:21

点赞

2021-12-29 08:00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出来?大道理似乎都认为自己懂,其实自己不是真的懂!

2021-12-29 06:5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