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活检杂谈之“今生”-MRD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前篇:液体活检杂谈之“前世”

绝地重生,成为主角再登台

导语

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指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MRI等)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残留病灶,但体内仍然存在肿瘤细胞的状态,该概念最初来自于血液肿瘤,后被沿用到实体瘤中,(本文中的MRD是指实体瘤)。MRD是引起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代表肿瘤可能持续存在和发生临床进展。实体肿瘤中的MRD也称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即分子残留病灶,可以通过ctDNA液体活检来进行检测。

正文

前文讲到,随着奥希替尼进一线,血检的市场需求急转直下。

弱者才抱怨环境,强者永不放弃。对于NGS厂家来说,伤害可能还小一点,有panel护体,奥希替尼靠不住,还有其它各种替尼都需要测一测,拼拼捡捡总还是能喝汤的(替艾德伴随诊断第一证难过一会儿)。

ctDNA液体活检技术本身也在进化,测序深度来到了十万层,灵敏度可达万分之一,另外基于数据的不断积累,算法的升级,对检测结果的解读从“位点”上升到了整体的“图谱”分析,从药物疗效评估上溯到肿瘤克隆进化机制探寻。这样的性能用于药物伴随诊断,看起来是有点超过了。这柄利刃是否还有别的施展之地?

一、黎明前诞生:MRD

首先引起震动的,是英国TRACERx研究发布的第一个结果。TRACERx是由英国癌症研究中心领导进行的前瞻性NSCLC多中心研究,是第一个关于肺癌如何演变的长期研究,耗资1400万英镑,涉及800多名临床试验患者和一个由250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盟。Nature文章展示了第一批中24例患者的术后ctDNA动态监测结果,该研究使用Natera公司(就是那个先前做NIPT的公司)的Signatera技术,对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组(WES)检测后挑选位点,对每一位患者个性化定制监测panel。分析结果显示,术后ctDNA监测发现肿瘤复发的时间要早于CT,提前的时间是10天到346天不等,中位数是70天。这犹如暗夜旷野中的一道闪电,恍惚照见了黎明后新世界的模样。MRD,一个响亮的名字出现了。

国内诸位先驱者迅速跟上。世和发起100+例中国肺癌患者术后监测研究。燃石发起了COMPASS血液监测计划。吉因加推出了mTBI(分子肿瘤负荷指数)以及mClone(分子克隆)产品,讲不清楚也看不明白(个人观点,如有不妥,先认个错)。

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公司蜂拥而上,术后监测产品一夜之间开满地。

二、旷野混战:MRD技术流比拼

接下来就是MRD的技术流派之争了,本文就不展开论述,总结一下:

1.固定panel派(tumor-agnostic):属于“传统势力”,用惯了的几百基因大panel先测个肿瘤组织,再用固定的大或小panel做ctDNA监测。国内的厂家基本都是这种,好处是不用再从头研发。坏处是门槛低带来的鱼龙混杂。严谨的上个临床研究建个算法模型,更多是不严谨的拿之前的ctDNA伴随诊断panel报告改头换面,直接变身最前沿的MRD。

2.定制panel派(tumor-informed):即TRACERx研究中Signatera的做法。当时国内的清流也许就只有这两位了吧:领星用肿瘤组织测WES然后半定制ctDNA小panel(其实还是固定的伴随诊断小panel)做血液监测(有TRACERx的影子)。华大则直接牵手Natera引进了Signatera的中国区权利,这是一个缘分的故事。定制派的好处是前置的WES检测犹如对肿瘤组织录入了“指纹”,使得后续血液监测可行准确地识别跟踪,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甚至可以追踪到患者体内来自不同病灶的转移复发,并且可以达到十万层深度、万分级灵敏度。坏处是技术难(需要大量数据做算法)、成本高。

从原理机制上也许能评判一二。前面说到的TRACERx研究还有一个意外发现,肿瘤复发转移过程中,其主/亚克隆的演进和异质性非常复杂,肿瘤的进化不是沿着一条路径线性进行的,而是朝多条路径呈分支树形进行,这在随后的研究中被更多地证实,甚至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都很大,因此采用少量的固定位点来检测复发,是行不通的。(说人话:伴随诊断用的固定panel中的基因位点,代表不了肿瘤的进化路径,不能用来做MRD监测)

泥沙俱下,淘尽之后,答案浮出。世和2021年发表文章,固定panel监测肠癌MRD,术前阳性率64%(比扔硬币50%的理论阳性率高了那么一些),这是一篇还算成功的文章,但作为产品的话可以打多少分?(主观题,无标准答案)。燃石在2022年发布了定制panel MRD产品,这是对过去固定panel路线的告别?而Signatera一路高歌猛进,Circulate-Japan肠癌研究结果亮眼十分,斩获3项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6项美国医保。是的,MRD的未来落定于“定制派”。

三、华丽重生,MRD主角养成

对比故事开始的时候,ctDNA液体活检已经进化为MRD,不再是那个需要傍着药厂的“伴随”者了。因为MRD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分子肿瘤负荷”,具有将来可以与影像标准RESCIT平起平坐的潜力。作为“泛”标志物,它可以不依赖于具体的治疗方式,做手术可以评估有没切干净,放化疗可以用来评估疗效甚至指导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可以用来评估“药物假期”(此前靶向治疗是不可以停药的),免疫治疗可以用来评估是真有效还是假进展。甚至更进一步,药厂在做药物研发时就将MRD纳入临床试验方案中,富集患者,作为替代终点,最终提高临床试验的成功率。Ta终于华丽重生,当上了自己人生的主角!

当然,这位主角的背后,是各位NGS从业者们的坚持,不放弃,甘冒风险,智慧突围。

故事还在续写,ctDNA液体活检的未来属于谁?泛癌早筛会是命定主角吗?也许现在还没有答案,但一定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时刻。

翻翻老黄历,八八当年事,希望在当下的至暗时刻,给NGSer们一些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致敬各位,共勉!

点关注 有收获

IVD产品经理实操合集

10年从业经验IVD市场总监原创精品。将产品经理通用技能结合IVD实际,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每篇有案例,实操。力求行业产品经理通过课程快速上手,持续精进。点击下图目录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