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小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4月过去,这月精力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效率估计只有2月份一半,从持仓情况看,这个月从原来持股4-5个变成10个标的,总结起来是因为研究得更广泛了,深度却不太够不敢重仓,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说研究得泛了,主要是关注了更多个市场,从港股,到新三板都花了些时间,特别是新三板精选层推出前,因为老领导要我帮忙看看有些什么投资机会,所以自己也开了个三板户,用了一周左右看到1-2个觉得还不错,尝试下买入了,买得不多,有一个标的这个月已经有40%收益,另一个也有15%左右,其实新三板从去年开始上涨,到现在很多标的都比较贵,因为已经比较临近精选层推出的时间,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而我看过三板后总觉得不如主板更靠谱,下手就不是太爽快,从信息角度,肯定新三板有更好的空间,只是范围太广,公司质地差距又很大,还有很多财务或是信息造假问题,都会让选择范围变得更窄,最后前后应该看了10几家公司,自己也就觉得2家可以,概率确实比较低。港股可能恰恰相反,看10家可能觉得5家都可以投资,但是却又不敢太重仓,因为对市场把握度不够,港股是个充分开放的市场,也就是他对标的是国际水平,虽然对比A股,这些公司看起来更便宜,但是放在全球角度,不一定对海外投资人觉得便宜,所以他的定价机制跟国内很不一样,很多公司如果在国内会被当做宝,在香港就被人当作中不溜秋的普通标的,这恰恰就跟我们从A股看三板一样,看到的都觉得这些公司不够好,原因就是因为对比后觉得还不如谁谁谁,港股也有这问题,海外投资人一看港股标的总免不了拿欧美上的公司来比对,所以估值上不去,认可度怎么也不如中国人自己看好自己。

聊完整体,再谈谈持仓,这个月也有几次失误,比如买入电科院的时机,在一季报出来后我没有关心,凭着原来的感觉就买了,将原来6成仓位加到了8成多都是入了电科院,可是买早买贵了。一季报出来后应该重新评估下今年的业绩,原来预估已经变了,我却还停留在上两个月的认知上,按照最新数据估计今年没增长,那么目前价位就是贵了,现在买入后不旦要面临回调,即便重新回来估计也得磨个半年,这时间耗得不值,也会降低收益率。目前持仓第一的是电科院,第二是良信,第三是林洋,其他都是5%以内仓位,基本对应着特高压,5G,新能源。特别一点的是我买入了万科,过去大市值公司我基本都不看,也不会买,这个月前面说把关注的范围放宽了,也觉得万科还可以,基本属于没看懂资料就买了,反正大家都认为是好公司那我也可以省点心。

总的看4月份有很多变化,从原来半仓加到了九成,采取了每个热点配一个标的方式,因为前面说过电科院买贵了,给组合大概带来2.5%损失,虽然整体4月盈利,保持下来4个月都有正收益,但因电科院重仓影响了其他标的买入决策,叠加下来对收益率下降幅度应该会超过3%,目前累计收益率15%左右,希望下次更及时更新认知,不再抱着旧书本寻找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