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前天是母亲节,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想普天之下,大多数人都会非常爱自己的母亲,毕竟骨肉相连啊。

说起我的母亲,印象最深的是她有比较严重的强迫症,会情不自禁的重复做同一事情,如反复锁门关门。小时候我们会模仿嘲笑母亲的动作,大多时候她也不生气。因为有强迫症,母亲做事情会比较慢,小学中午放学回家,母亲通常没做好饭,饿得我们姐弟俩哇哇直哭。后来母亲干脆先买几颗水果糖给我们吃,免得我们烦她,有糖吃我们自然就不哭了。也许正是小时候总嫌母亲动作慢,我们总想抢回一点时间,久而久之我们姐弟俩养成了做事高效的习惯。当然了,一动分阴阳,36岁前的我性格稍显急躁。回想我的成长过程,母亲对我的影响有两点比较明显:

一是做人做事上母亲骨子里透着善良。母亲常说:做好事、积阴德,生活中也常常践行此言。小时候,邻村有2个流浪汉(智力残疾),衣衫褴褛、拄着长手杖(其实是打狗棒),时不时来村里乞讨。流浪汉一进村,村里的狗狂犬不已,说实话我们心理还是有点怕怕的。母亲一边安慰我们,一边从家里舀一大碗饭菜给人家吃。到了农忙时节,村里人会互相帮忙,俗称“换工”。“换工”时有些人会计较,只到有青壮年劳力的家里换,不太喜欢到老人家庭换。正好有户家庭出了村里首个大学生,当时孩子在上大学,父母年事已高(大学生在家中派行第四,最小),农忙时,去帮忙的人不多。母亲却不计较这些,她说: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人帮忙。也许是母亲不断的积善行德,我成了村里第二个大学生。对人如此善良,对物也如此。我自小爱抓鸟,先后抓了10来只鸟,由于喂养不当,相继死亡。每次抓到鸟时。母亲都会苦口婆心劝我放生。直到2003年抓到最后一只鸟,母亲再次劝我放生,不知怎么,我一下子就想到万物有灵,喜爱不一定要占有,于是毫不犹豫地放了。

二是力所能及为家里撑起一片天。比起父亲撑起了大半边天,母亲也是力所能及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带我到山上砍柴,回来时她背着大柴,我背着一篮子干柴。后来再大些到城里寄宿上学,为解决我馋嘴,母亲会做些蒸蚕豆之类的(当时没有烤箱)带到学校给我和同学们吃。放假时提前用米换一些水果、甘蔗、米花糖给我们吃。(我的家乡环绕水库,盛产稻米,但陆上交通不便,经济条件有限,早些年盛行物物交换)再后来,母亲到城里帮我们带小孩,还主动学做新菜。其实她一直以她的方式在爱着家人。正是受到母亲自强不息的影响,我自小就想:我不想再过上一辈人的生活,要努力读书,走出农村。如我所愿,我已成家立业,我也要力所能及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母亲。正如爱人所言:我越来越像母亲了:饮食清淡,也有强迫症(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实验,人最喜欢与自己差异最大的气味,最不喜欢的就是自己的气味。比起母亲常说的做好事、积阴德,我更想追求的是做好人、行好事、积福德。也建议您梳理下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您的影响,这有利于理清父母与我们的关系,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只要您真心梳理,一定会有所收获。

2021年5月11日